相關習題
 0  153836  153844  153850  153854  153860  153862  153866  153872  153874  153880  153886  153890  153892  153896  153902  153904  153910  153914  153916  153920  153922  153926  153928  153930  153931  153932  153934  153935  153936  153938  153940  153944  153946  153950  153952  153956  153962  153964  153970  153974  153976  153980  153986  153992  153994  154000  154004  154006  154012  154016  154022  154030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關于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用氯酸鉀分解制氧氣收集完成后,先停止加熱后移導氣管
B.硫、鐵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瓶底要裝少量水,但水的作用有差異
C.電解水的實驗正極與負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一定是1:2
D.實驗室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因為它們不發(fā)生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各組物質按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單質順序排列的一組是(  )
A.澄清石灰水、硫酸、二氧化錳、C60B.液氮、冰水混合物、硫酸銅、食醋
C.礦泉水、蒸餾水、椰子水、雨水D.大理石、濃鹽酸、干冰、水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實驗室用FeS固體和稀硫酸反應制取H2S氣體,反應的方程式為:FeS+H2SO4═FeSO4+H2S↑.H2S是一種有毒氣體,密度大于空氣,易溶于水形成一種無氧酸,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
A.可用過氧化氫的發(fā)生裝置制取H2S氣體
B.可用排水法收集H2S氣體
C.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H2S氣體
D.可用水來吸收H2S氣體防治污染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種粒子含有相同的質子數,一定屬于同一種元素
B.一切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
C.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粒子
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事實與解釋相符的是( 。
A.制糖業(yè)用活性炭脫色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氧氣可用于焊接金屬-氧氣具有可燃性
C.冬天用煤取暖時緊閉門窗-不會產生煤氣中毒
D.空氣中CO2體積分數達到4%-5%,會使人感到頭痛、眩暈-CO2有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燃放煙花爆竹B.玻璃破碎
C.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D.冰川融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構成分子的粒子是原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構成原子的粒子有質子、中子和電子.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鈉原子和鈉離子的相同點是質子數相同,不同點是核外電子數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計算題

5.為了測定某石灰石樣品的組成,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取四份相同質量的樣品分別放入四個等質量的燒杯中,然后分別加入稀鹽酸(雜質不與鹽酸反應),充分反應后用天平稱量,記錄實驗數據如下:
 試驗次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所取樣品的質量/g 25.0 25.0 25.0 25.0
 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50.0 100.0 150.0 200.0
 反應后燒杯中物質的總質量/g 72.5 120.0 167.5 216.2
請回答下列問題并計算:
(1)經分析,在第1次實驗結束后,反應物稀鹽酸完全反應完了.
(2)25.0g樣品與足量稀鹽酸反應最多能生成氣體8.8g.
(3)計算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寫出具體計算過程).
(4)請在圖中畫出加入稀鹽酸的質量與生成氣體的質量的變化關系(標注必要的數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4.某興趣小組對“蠟燭燃燒的產物”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蠟燭的主要成分是石蠟,石蠟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作出猜想】蠟燭燃燒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實驗驗證】
(1)如圖1,用干燥的錐形瓶罩在蠟燭火焰上,觀察到錐形瓶內壁有水霧,證明有水生成.
(2)用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罩在蠟燭火焰上,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
(3)實驗中小明觀察到一個意外現(xiàn)象,錐形瓶內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質.
【交流討論】經分析,同學們一致認為黑色物質是石蠟不充分燃燒生成的炭黑,由此他們猜想還可能生成一氧化碳,為驗證猜想,他們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
【實驗驗證】
①、實驗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團疏松的棉花,其目的是阻擋炭黑,防止炭黑與氧化銅反應.
②、將a端插入蠟燭的焰心.
③、用酒精燈加熱b端的糊狀物,一端時間后,觀察到b處黑色物質變成紅色,證明猜想成立,b處發(fā)生的反應是CuO+CO$\frac{\underline{\;\;△\;\;}}{\;}$Cu+CO2(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④、為防止玻璃管中的紅色物質又被氧化變成黑色,接下來的操作是先撤酒精燈,稍后撤蠟燭.
【拓展應用】由本實驗小明聯(lián)想到含碳元素的燃料不充分浪費資源,且污染空氣為使燃料充分燃燒,應采取的措施是增大燃料與氧氣的接觸面積(答一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推斷題

3.A~H都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已知A、B都是黑色固體,D、F為紅色固體,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物質的名稱B氧化銅;F氧化鐵.
(2)反應③中表現(xiàn)出還原性的物質是CO(用化學式表示)
(3)上述4個反應中,屬于置換反應的是①④(用反應的序號填空).
(4)寫出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2CuO+C$\frac{\underline{\;高溫\;}}{\;}$2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