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圖是巴斯德著名的“鵝頸瓶”實驗示意圖。A瓶、B瓶內(nèi)都裝有肉湯,甲圖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處理。一段時間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鮮,另一瓶變質(zhì);接著,將保鮮那瓶的瓶頸打斷(如乙圖),數(shù)日后,瓶中肉湯也變質(zhì)。請回答:
(1)甲圖中肉湯仍保鮮的是______瓶,而將其瓶頸打斷后,變質(zhì)的原因是空氣中的______進入瓶內(nèi)。
(2)甲、乙兩組實驗所控制的變量都是(______)。
A、瓶子的形狀 B、細菌的有無 C、肉湯的多少
(3)“鵝頸瓶”實驗證實了細菌不是_____發(fā)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jīng)存在的細菌產(chǎn)生的。
【答案】A 細菌 B 自然
【解析】
(1)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jù)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
(2)巴斯德將瓶中新鮮的肉湯煮沸,使液體中的微生物全被殺死,他將肉湯裝入帶有彎曲細管的瓶中,彎管是開口的,空氣可無阻地進入瓶中,而空氣中的微生物則被彎曲的頸阻擋而沉積于彎管底部,不能進入瓶中,結果瓶肉湯不腐敗,表明沒有出現(xiàn)微生物,此時如將曲頸管打斷,使外界空氣不經(jīng)“沉淀處理”而直接進入肉湯中,不久肉湯就腐敗了,表明肉湯中出現(xiàn)微生物了。
(1)甲圖中的A瓶煮沸即高溫滅菌,因此A瓶內(nèi)無菌,而B不作處理(沒有高溫滅菌),因此B瓶內(nèi)有細菌,A瓶雖然與空氣相通但細菌只落在鵝頸瓶的彎曲處,所以肉湯仍保鮮的是A瓶;而將其瓶頸打斷后,空氣中的細菌進入了肉湯,并大量繁殖,使肉湯變質(zhì),因此將其瓶頸打斷后,變質(zhì)的原因是空氣中空氣中細菌進入瓶內(nèi)。
(2)甲圖中A瓶與B瓶對照,A瓶煮沸即高溫滅菌,因此A瓶內(nèi)無菌,而B瓶不作處理,沒有高溫滅菌,因此B瓶內(nèi)有細菌,實驗變量是細菌的有無,甲圖中的A瓶雖然與空氣相通但細菌只落在鵝頸瓶的彎曲處;將瓶頸打斷,因為空氣中的細菌可以進入肉湯,因此乙圖的實驗變量也是細菌的有無,故選B。
(3)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chǎn)生的。巴斯德還發(fā)現(xiàn)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后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蛇是一種體表具角質(zhì)鱗片,能適應陸地生活環(huán)境的動物,它屬于( )
A.哺乳動物
B.軟體動物
C.爬行動物
D.節(jié)肢動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先天性行為與學習行為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其中陰影部分表示相同點.下列哪一項可以寫在陰影部分( )
A. 生來就有B. 由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獲得
C. 有利于生存與繁殖D. 能伴隨動物一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小麗同學在觀察完蚯蚓后,將蚯蚓放在桌面上,不久就發(fā)現(xiàn)蚯蚓死去了。造成這條蚯蚓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體表干燥,無法進行呼吸
B.體內(nèi)水分蒸發(fā),失水太多
C.灰塵阻滯了它的運動
D.干燥的環(huán)境中沒有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將左邊的食物與右邊可預防的疾病相連。
(1)加碘食鹽 A.骨質(zhì)疏松癥
(2)魚肝油 B.地方性甲狀腺腫
(3)谷等雜糧 C.夜盲癥
(4)豬肝 D.腳氣病
(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分類學家們將地球上生物所有的生物按大小和從屬關系可排列成( )等分類單位。
A.種、屬、科、目、綱、門、界
B.門、界、綱、目、科、屬、種
C.界、門、綱、目、科、屬、種
D.界、門、綱、科、目、屬、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