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為了研究生命能否自然發(fā)生的問題,19世紀60年代,法國學者巴斯德進行了著名的鵝頸瓶試驗:

(1)鵝頸燒瓶放入培養(yǎng)液后要進行滅菌的目的是高溫滅菌,使瓶內沒有生命存在.
(2)第一步實驗的說明了非生命的物質絕對不能隨時自發(fā)地產生新生命.
(3)第二步的實驗說明了微生物不是從肉湯中自然發(fā)生的,而是來自空氣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
(4)實驗的變量是B
A.瓶的大小    B.細菌的有無  C.肉湯的多少     D.瓶頸的彎直
(5)巴斯德的鵝頸燒瓶試驗是否經(jīng)過重復多次才能得出結論?A
A.是   B、不是
(6)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方法是A
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脫水法    D.冷藏法.

分析 自然發(fā)生說是19世紀前廣泛流行的理論.這種學說認為,生命是從非生命物質自然發(fā)生的.如:我國古代提出的“腐草化為螢”、海爾蒙特的“谷粒和破舊的衣衫滋生老鼠”實驗、牛頓的“變弱的彗星尾巴變成植物”理論都曾作為自然發(fā)生論的依據(jù).
19世紀時,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通過實驗證明微生物只能來自微生物,而不能憑空產生.他做的一個最令人信服、然而卻是十分簡單的實驗就是“鵝頸瓶實驗”.

如圖是巴斯德設計的鵝頸瓶實驗的裝置圖,巴斯德將瓶中液體煮沸,使液體中的微生物全被殺死,他將營養(yǎng)液(如肉湯)裝入帶有彎曲細管的瓶中,彎管是開口的,空氣可無阻地進入瓶中,而空氣中的微生物則被彎曲的頸阻擋而沉積于彎管底部,不能進入瓶中,結果瓶中不發(fā)生微生物.此時如將曲頸管打斷,使外界空氣不經(jīng)“沉淀處理”而直接進入營養(yǎng)液中,不久營養(yǎng)液中就出現(xiàn)微生物了,可見微生物不是從營養(yǎng)液中自然發(fā)生的,而是來自空氣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這一觀點稱為“生生論”. 推翻了自然發(fā)生論.

解答 解:(1)鵝頸燒瓶放入培養(yǎng)液后要進行滅菌的目的是高溫滅菌,使瓶內沒有生命存在.
(2)第一步實驗的說明了非生命的物質絕對不能隨時自發(fā)地產生新生命.
(3)第二步的實驗說明了微生物不是從肉湯中自然發(fā)生的,而是來自空氣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
(4)曲頸瓶中無微生物,將曲頸管打斷內有微生物,因此變量是細菌等微生物的有無.故選B.
(5)巴斯德的鵝頸燒瓶試驗要經(jīng)過重復多次才能得出結論,一次誤差太大.故選:A.
(6)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方法,也叫巴氏消毒法.故選A.
故答案為:(1)高溫滅菌,使瓶內沒有生命存在.
(2)非生命的物質絕對不能隨時自發(fā)地產生新生命.
(3)微生物不是從肉湯中自然發(fā)生的,而是來自空氣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
(4)B
(5)A
(6)A

點評 巴斯德實驗的內容是考試的重點內容,要好好掌握,多搜集相關的資料,了解巴斯德實驗的內容以及結論等知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廣州市規(guī)劃到2020年左右,單位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3%.下列不利于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是( 。
A.屋頂綠化B.植樹造林C.廢氣排放D.園林建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據(jù)報道,煙草中含有的物質至少有43種存在嚴重的致癌作用,二手煙已成為兒童多種惡性腫瘤發(fā)病的罪魁禍首.下列關于吸煙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長期吸煙肺癌發(fā)病率高B.吸煙會對多種器官產生嚴重危害
C.吸煙提“醒”,應該吸煙D.吸煙害人害己,不應吸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圖為人體的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①~⑦表示生理過程,Ⅰ、Ⅱ表示血管類型.請據(jù)圖分析回答問題:

(1)食物中的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組織細胞的基本物質,在消化道內經(jīng)過①過程后最終被分解成氨基酸.
(2)人體內的氣體交換包括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和組織里的氣體交換兩個過程,它們都是通過氣體擴散作用實現(xiàn)的.
(3)A系統(tǒng)中紅細胞單行通過的血管是毛細血管.
(4)圖中能表示排泄途徑的是③⑤⑥(填寫圖中序號).Ⅰ與Ⅱ的血液成分相比明顯減少的是氧氣、尿素、尿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小波同學制作并觀察了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據(jù)右圖分析說法錯誤的是( 。
A.圖甲可能是蓋蓋玻片時,沒有讓其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
B.圖乙是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口腔上皮細胞結構
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指圖丙中①與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
D.下降顯微鏡鏡筒時,眼睛應從側面注視圖丙中的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柴靜制作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開始在朋友圈流傳,不到一天時間,該調查視頻點擊率已經(jīng)突破3100萬次,幾天后的點擊率已超過數(shù)億.視頻能引起數(shù)億人的關注,是由于穹頂之下,我們同呼吸共命運,任何人都無法選擇我們吸入的空氣.下面圖示表示相關的一部分生理過程,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霧霾天氣是一種大氣污染狀態(tài),霧霾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tǒng)表述,尤其是PM2.5被認為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專家指出:PM2.5對人體的呼吸系統(tǒng)危害最大.由于顆粒物微小,人體吸氣時,PM2.5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擋,可直接通過
呼吸道進入肺泡,影響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fā)哮喘等疾病;有毒微粒最早到達心臟的那個腔有毒微粒最早到達心臟的哪個腔?左心房.
(2)霧霾天氣會造成呼吸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人們服藥量比平時增加.某些藥物常裝在淀粉制成的膠囊里服用,可以避免對胃產生刺激,請解釋其中的原因胃不能消化淀粉,減少對胃的刺激.
(3)圖中生理過程a是吸收,請寫出之與此功能相適應的小腸結構特點小腸很長,約5-6米,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皺襞和小腸絨毛,使小腸的消化吸收面積大大增加,小腸絨毛壁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而且絨毛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層上皮細胞組成.
(4)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氣體擴散作用進入血液.
(5)血管e和f內的血液在成分上的區(qū)別是e內血液氧氣增加,二氧化碳減少.
(6)醫(yī)生在檢查某人的g時,若發(fā)現(xiàn)有較多的蛋白質,發(fā)病的原因可能是腎小球的通透性增加.
(7)鑒于“霧霾”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如何減少“霧霾”天氣的發(fā)生,同學們有何建議?(一條合理建議即可)保護樹木,增加綠化、嚴格汽車排氣標準或建立法規(guī),限制吸煙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為人體的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據(jù)圖回答:
(1)圖中C與D之間防止血液倒流的結構是房室瓣.
(2)若靜脈注射藥物,則藥物經(jīng)過心臟各腔的先后順序是C→D→A→B(用圖中字母表示).
(3)外界氣體進入肺時,膈肌處于收縮或膈頂下降狀態(tài).血液流經(jīng)肺部毛細血管時,血液成分的變化是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4)某腎炎患者檢查尿液時發(fā)現(xiàn)尿液中有紅細胞和蛋白質.此人腎臟的腎小球可能發(fā)生了病變.
(5)圖中肺泡壁、小腸絨毛壁、毛細血管壁以及腎小囊壁等結構上的共同特點是:壁很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結構特點是與物質交換相適應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各項不屬于動脈特征的是(  )
A.血管內具有防護血液倒流的瓣膜B.運血出心臟
C.血流速度快D.管壁厚、彈性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