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2006年我市曾遭受過嚴重的稻飛虱災害,蝗蟲與稻飛虱同屬于昆蟲綱,蝗蟲也主要危害農(nóng)作物;葹牡陌l(fā)生與蝗蟲的結構有關:
(1)蝗蟲適應陸地生活,體表的能防止體內(nèi)的水分散失,具有保護作用。
(2)填寫右圖中各部分的結構名稱:[A];[B];[C]。
(3)現(xiàn)有甲、乙兩只大小、健康狀況差不多的蝗蟲,如果把甲蝗蟲的頭部浸入水中,而把乙蝗蟲的腹部浸入水中,哪一只先死?為什么?
【答案】
(1)外骨骼
(2)腹,胸,頭
(3)乙先死,因為蝗蟲的呼吸器官是氣管,蝗蟲乙的胸腹完全浸沒在水里,無法進行呼吸而先死
【解析】(1)由于陸地氣候相對干燥,與此相適應,蝗蟲的體表具有外骨骼,有保護和支持內(nèi)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nèi)水分蒸發(fā)的作用。
(2)蝗蟲的身體分為C頭、B胸、A腹三部分,頭部生有觸角和口器以及單復眼;胸部是蝗蟲的運動中心,蝗蟲的腹部是蝗蟲呼吸、生殖中心。
(3)蝗蟲的呼吸器官是氣管,但外界氣體進入蝗蟲身體的門戶是氣門,位于蝗蟲的胸腹部,所以甲蝗蟲的頭部深深浸入水中,呼吸正常進行,不會窒息而死,而乙蝗蟲胸、腹部全部浸沒在水中,只露出頭部,無法進行呼吸而先死。
【考點精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節(jié)肢動物的相關知識點,需要掌握節(jié)肢動物門包括(昆蟲綱、甲殼綱、蛛形綱、多足綱)才能正確解答此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生物圈里面,細菌和真菌是最常見的兩類生物,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圖中A屬于生物,B屬于生物,它們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一般作為參與物質(zhì)循環(huán);
(2)A生物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最重要的是它細胞里沒有 , B的細胞與植物細胞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細胞里沒有 , 所以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3)日常生活中食物腐敗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等生物引起的,請寫出兩種防治食物腐敗的方法:、。
(4)科學家發(fā)現(xiàn)有些真菌卻可以產(chǎn)生殺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zhì),這些物質(zhì)稱為;
(5)有的細菌和真菌可以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但有的細菌和真菌對動植物和人體有益,特別是在食品工業(yè)中廣泛應用,請分別舉出一個利用細菌和真菌制作食品的例子加以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1是關節(jié)的模式圖:
(1)填出關節(jié)的各部分名稱:
[1] ,[2] [6] 。其中,[2]內(nèi)有 , 能減少關節(jié)面之間的摩擦。此外,關節(jié)周圍或關節(jié)腔內(nèi)還有等,增強了關節(jié)的靈活性和牢固性。
(2)關節(jié)炎是一種常見疾病;颊哧P節(jié)腔內(nèi)大量積液并伴有腫脹疼痛,那么其病變部位應在結構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選項所述植物都屬于藻類植物的是( )
A.桃、梨、杏、蘋果 B.衣藻、水綿、海帶、紫菜
C.卷柏、浮萍、蘇鐵、狗尾草 D.葫蘆蘚、水稻、水杉、西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通過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血液成分的變化是( )
A.二氧化碳上升、氧下降 B.二氧化碳下降、氧下降
C.二氧化碳下降、氧上升 D.二氧化碳上升、氧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口腔中的舌、牙齒和唾液分別起的作用是( )
A.分解有機物、攪拌、咀嚼 B.咀嚼、攪拌、分解有機物
C.分解有機物、咀嚼、攪拌 D.攪拌、咀嚼、分解有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對下圖的理解或解釋錯誤的是
A. 圖甲:胎兒生活在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獲得營養(yǎng)物質(zhì)和氧
B. 圖乙:在吸氣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徑增大
C. 圖丙:心房收縮,血液被壓出心房,穿過心房與心室之間的瓣膜進入心室
D. 圖丁:遠處物體形成的物象落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可以佩戴凸透鏡加以矯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陽陽探究種子萌發(fā)是否需要光照,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放入一粒小麥種子(具有休眠的特性),適宜溫度下放在暗處,結果不萌發(fā)。對實驗的下列分析與評價不合理的是
A. 實驗缺乏對照,不具說服力
B. 種子太少,偶然誤差增大
C. 結果證明種子正處在休眠期
D. 水分、氧氣滿足種子萌發(fā)要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