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6屆山東省九年級9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在25℃條件下研究種子萌發(fā)過程中溫度變化的實驗裝置:取甲、乙兩個暖水瓶,甲瓶內(nèi)裝有萌發(fā)的豌豆種子,乙瓶內(nèi)裝有煮熟并冷卻至25℃的豌豆種子,兩瓶均用包有溫度計的棉團(tuán)塞嚴(yán)。能正確表示幾小時后溫度計讀數(shù)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6屆山東省九年級9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馬鈴薯露出地面的部分會變成綠色而地下部分則不會,這個事實直接說明( )
A.葉綠體中含葉綠素
B.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
C.葉綠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
D.葉綠素在光下才能進(jìn)行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6屆山東省九年級9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只有葉片才能制造有機(jī)物
B.通過光合作用儲存在有機(jī)物中的能量來源于光能
C.二氧化碳和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產(chǎn)物
D.植物進(jìn)行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義是為自身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6屆山東省九年級9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濟(jì)南植物園是市民夏天游覽、納涼的一個良好場所,從植物園旁邊走過總有一種涼爽的感覺,形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樹冠遮擋陽光
B.大樹刮風(fēng),吹走了熱量
C.大樹有很強的蒸騰作用
D.大樹貯存了大量水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6屆山東省九年級9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下面是某同學(xué)設(shè)計的探究光合作用需要某種原料的實驗裝置和方法。請你動動腦分析回答下列問題:將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按圖示裝置好后,光照2小時~3小時。取下葉片A和B,去掉葉片中的葉綠素,然后用碘液分別檢驗。
(1)根據(jù)實驗設(shè)計可以推測該同學(xué)對探究的問題作出的假設(shè)是___。
(2)在實驗中,A組對B組起___作用。
(3)25%的氫氧化鈉溶液具有___的作用。
(4)用碘液分別檢驗后,不能變藍(lán)的葉片是___,說明它沒有進(jìn)行___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6屆山東省九年級9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如圖為植物呼吸作用的實驗裝置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實驗中要用黑布遮住大燒杯,其目的是___。
(2)第二天揭開黑布,小燒杯中的石灰水變___了,說明大燒杯內(nèi)___濃度增加了。
(3)將燃燒的火柴放入大燒杯內(nèi),火柴立刻___,說明大燒杯內(nèi)___濃度大大降低。
(4)如果在燒杯中不放入植株,而放入一只小白鼠,還需用黑布遮蓋嗎?___。小燒杯中有相同的變化嗎?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6屆山東省九年級9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如圖是模仿英國科學(xué)家普利斯特利做過的一個實驗示意圖(注:玻璃罩是密閉的)。
(1)該實驗中,甲和乙是做為一組 實驗。
(2)在乙中,植物光合作用為小白鼠呼吸提供了 ,同時小白鼠呼吸所產(chǎn)生的 也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3)該實驗中只有一個變量是 。
(4)第一次實驗后,發(fā)現(xiàn)結(jié)果與假設(shè)不一致時,下列不符合科學(xué)探究做法的是( )
A.否定原來的假設(shè),得出與假設(shè)相反的結(jié)論
B.按照原來的實驗方案重復(fù)多次,檢驗實驗結(jié)果是否一致
C.檢查實驗方案,并通過實驗重新檢驗假設(sh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江西八年級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guān)于腔腸動物,下列哪一項是錯的( )
A.珊瑚蟲、?、海蜇是腔腸動物
B.腔腸動物一般是脊椎動物
C.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食物和食物殘渣都由口進(jìn)出
D.都是生活在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江西八年級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水生動物中,都屬于甲殼動物的是( )
①梭子蟹 ②蛾螺 ③水蚤 ④龜 ⑤鱉 ⑥河蚌 ⑦對蝦 ⑧烏賊.
A.①④⑤⑥ B.①③⑥⑦
C.①③⑦ D.③④⑥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