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OABC,O為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原點,OA=5,OC=3,點B在第三象限.
(1)求點B的坐標;
(2)如圖1,若過點B的直線BP與長方形OABC的邊交于點P,且將長方形OABC的面積分為1:4兩部分,求點P的坐標;
(3)如圖2,M為x軸負半軸上一點,且∠CBM=∠CMB,N是x軸正半軸上一動點,∠MCN的平分線CD交BM的延長線于點D,在點N運動的過程中,
∠D∠CNM
的值是否變化?若不變,求出其值;若變化,請說明理由.
分析:(1)根據第三象限點的坐標性質得出答案;
(2)利用長方形OABC的面積分為1:4兩部分,得出等式求出AP的長,即可得出P點坐標,再求出PC的長,即可得出OP的長,進而得出答案;
(3)首先求出∠MCF=2∠CMB,即可得出∠CNM=∠NCF=∠MCF-∠NCM=2∠MCF-2∠NCM,得出答案.
解答:解:(1)∵四邊形OABC為長方形,OA=5,OB=3,且點B在第三象限,
∴B(-5,-3).

(2)若過點B的直線BP與邊OA交于點P,依題意可知:
1
2
×AB×AP=
1
5
×OA×OC,
1
2
×3×AP=
1
5
×5×3,
∴AP=2
∵OA=5,
∴OP=3,
∴P(-3,0),
若過點B的直線BP與邊OC交于點P,依題意可知:
1
2
×BC×PC=
1
5
×OA×OC,
1
2
×5×PC=
1
5
×5×3,
∴PC=
6
5

∵OC=3,
∴OP=
9
5
,
∴P(0,-
9
5
).
綜上所述,點P的坐標為(-3,0)或(0,-
9
5
).

(3)延長BC至點F,
∵四邊形OABC為長方形,
∴OA∥BC.
∴∠CBM=∠AMB,∠AMC=∠MCF.
∵∠CBM=∠CMB,
∴∠MCF=2∠CMB.
過點M作ME∥CD交BC于點E,
∴∠EMC=∠MCD.
又CD平分∠MCN,
∴∠NCM=2∠EMC.
∴∠D=∠BME=∠CMB-∠EMC,
∠CNM=∠NCF=∠MCF-∠NCM=2∠MCF-2∠NCM=2∠D,
∠D
∠CNM
=
1
2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平行線的性質以及矩形的性質、圖形面積求法等知識,利用數(shù)形結合得出的是解題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襄城區(qū)模擬)如圖,反比例函數(shù)y=
kx
(k>0)與長方形OABC在第一象限相交于D、E兩點,OA=2,OC=4,連接OD、OE、DE.記△OAD、△OCE的面積分別為S1、S2
(1)①點B坐標為
(4,2)
(4,2)
;②S1
=
=
S2(填“>”、“<”、“=”);
(2)當點D為線段AB的中點時,求k的值及點E坐標;
(3)當S1+S2=2時,試判斷△ODE的形狀,并求△ODE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長方形OABC中,A(8,0),點C(0,10),點P從原點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著O-C-B-A-O的路線運動到點O停止.設點P運動時間為t秒.
(1)寫出點B的坐標,當t=13時點P坐標.
(2)在移動過程中,當點P到x軸距離為4個單位長度時,則點P運動的時間為
4或24
4或24
 秒.
(3)若點P出發(fā)11秒時,點Q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也沿著O-C-B-A-O的路線運動到點O停止,求t為何值時點P、Q在運動路線上相距的路程為5個單位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學習周報 數(shù)學 滬科八年級版 2009-2010學年 第2期 總158期 滬科版 題型:022

已知長方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位置如圖所示,若點B的坐標為(3,-1),則長方形OABC的面積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長方形OABC,O為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原點,OA=5,OC=3,點B在第三象限.
(1)求點B的坐標;
(2)如圖1,若過點B的直線BP與長方形OABC的邊交于點P,且將長方形OABC的面積分為1:4兩部分,求點P的坐標;
(3)如圖2,M為x軸負半軸上一點,且∠CBM=∠CMB,N是x軸正半軸上一動點,∠MCN的平分線CD交BM的延長線于點D,在點N運動的過程中,數(shù)學公式的值是否變化?若不變,求出其值;若變化,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