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蘇州)如圖,直角坐標系中,已知點A(2,4),B(5,0),動點P從B點出發(fā)沿BO向終點O運動,動點Q從A點出發(fā)沿AB向終點B運動.兩點同時出發(fā),速度均為每秒1個單位,設從出發(fā)起運動了xs.
(1)Q點的坐標為______(用含x的代數(shù)式表示);
(2)當x為何值時,△APQ是一個以AP為腰的等腰三角形?
(3)記PQ的中點為G.請你探求點G隨點P,Q運動所形成的圖形,并說明理由.

【答案】分析:(1)如果過點A作OB的垂線,不難求出cos∠ABO=,sin∠ABO=,因此,Q移動時,橫向移動的速度是1•cos∠ABO=單位/秒,縱向移動的速度是1•sin∠ABO=單位/秒,因此Q得坐標就可表示為(2+,4-).
(2)有了A、Q的坐標,如果分別過A、Q做x軸的垂線,通過構成的直角三角形,不難用x表示出AQ、AP和PQ的值,然后分AP=AQ,PQ=AP兩種情況進行討論,得出x的值.
(3)通過觀察G點似乎應該在三角形ABO的中位線上,因此它的軌跡應該是個線段.
可設AB、BO的中點分別為點M、N,設MN、PQ相交于點G′,只要證明G′與G重合,也就是G′是QP的中點即可.過點P作PK∥AO交AB于點K.只要證明KM=QM就行了,根據三角形AOB為等腰三角形,AQ、PK、MN都平行,不難得出AQ=BK,AM=BM,因此便可得出KM=QM了.由此便可得出G′是PQ中點,與G重合.
解答:解:(1)(2+,4-).

(2)由題意,得P(5-x,0),0<x≤5
由勾股定理
求得PQ2=(-3)2+(4-2
AP2=(3-x)2+42
若AQ=AP,則x2=(3-x)2+42,解得x=
若PQ=AP
則(-3)2+(4-2=(3-x)2+42
x2-10x=0,解得x1=0(舍去),x2=
經檢驗,當x=或x=時,△APQ是一個以AP為腰的等腰三角形.

(3)設AB、BO的中點分別為點M、N,則點G隨點P、Q運動所形成的圖形是線段MN
設MN,PQ相交于點G′,過點P作PK∥AO交AB于點K

∴PK∥AO∥MN
∴△A0B∽△KPB∽△MNB.
∵AB=OB
∴BK=BP=AQ,BM=BN
∴BK-BM=AQ-BM,
BK-BM=AQ-AM
即KM=QM
∴PG′=QG′
∴G′是PQ的中點
即點G′與點G重合.
∴點G隨點P、Q運動所形成的圖形是△OBA的中位線MN.
點評:本題考查綜合應用點的坐標,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識進行推理論證、運算及探究證明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6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相交線與平行線》(01)(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06•蘇州)如圖,給出了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的方法,其依據是( )

A.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B.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C.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D.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9年浙江省寧波市三江中學中考數(shù)學模擬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6•蘇州)如圖,在一個坡角為15°的斜坡上有一棵樹,高為AB.當太陽光與水平線成50°時,測得該樹在斜坡上的樹影BC的長為7m,求樹高.(精確到0.1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6年江蘇省蘇州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06•蘇州)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中,E,F(xiàn)分別為AD,BC邊上的一點.若再增加一個條件    (答案不惟一),就可推得BE=D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6年江蘇省蘇州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06•蘇州)如圖.圍棋盤的左下角呈現(xiàn)的是一局圍棋比賽中的幾手棋.為記錄棋譜方便,橫線用數(shù)字表示.縱線用英文字母表示,這樣,黑棋①的位置可記為(C,4),白棋②的位置可記為(E,3),則白棋⑨的位置應記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6年江蘇省蘇州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06•蘇州)如圖,給出了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的方法,其依據是( )

A.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B.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C.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D.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