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B、C三點在同一直線上,點M、N分別是線段AC、BC的中點.
(1)如圖,點C是線段AB上一點,
①填空:當AC=8cm,CB=6cm時,則線段MN的長度為
 
cm;
②當AB=acm時,求線段MN的長度,并用一句簡潔的話描述你的發(fā)現(xiàn).
精英家教網(wǎng)
(2)若C為線段AB延長線上的一點,則第(1)題第②小題中的結論是否仍然成立?請你畫出圖形,并說明理由.
分析:本題的解題的關鍵是按利用中點性質轉化線段之間的倍分關系.
(1)①由M、N分別是線段AC、BC的中點可得出MC,NC分別是AC,BC的一半,因此MC與NC的和就是AC與BC和的一半.有AC,BC的值,就能求出MN的長度了;
②方法同①我們發(fā)現(xiàn)不論AC,BC的值是什么,MN=
1
2
AB的結論還是一樣的,只不過AC和BC的值換成了AB=a,因此MN=
1
2
a.因此可得出不論AB的取何值,MN的長都是AB的一半.
(2)C是AB延長線上的一點,由M、N分別是線段AC,BC的中點可得出MC,NC分別是AC,BC的一半,因此,MC,NC的差的一半就等于AC,BC差的一半,因為,MN=MC-NC,AB=AC-BC,根據(jù)上面的分析可得出MN=
1
2
AB.因此①②的結論是成立的.
解答:解:(1)①MN=MC+CN=
1
2
AC+
1
2
CB=4+3=7;
②∵點M、N分別是線段AC、BC的中點
∴MC=
1
2
AC,CN=
1
2
CB
∴MN=MC+CN=
1
2
AC+
1
2
CB=
1
2
(AC+CB)=
1
2
AB=
1
2
acm
發(fā)現(xiàn):不論線段AB取何值,線段MN的長恒等于線段AB長的一半.

(2)如圖,C為線段AB延長線上的一點,M是線段AC的中點,N是線段BC的中點,
則結論MN=
1
2
AB仍然成立.
精英家教網(wǎng)
理由:∵點M、N分別是線段AC、BC的中點
∴MC=
1
2
AC,CN=
1
2
CB
∴MN=MC-CN=
1
2
AC-
1
2
CB=
1
2
(AC-CB)=
1
2
AB.
點評:利用中點性質轉化線段之間的倍分關系是解題的關鍵,在不同的情況下靈活選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題的簡潔性.同時,靈活運用線段的和、差、倍、分轉化線段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也是十分關鍵的一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平行于x軸的直線y=a(a≠0)與函數(shù)y=x和函數(shù)y=
1
x
的圖象分別交于點A和點B,又有定點P(2,0).
(1)若a>0,且tan∠POB=
1
9
,求線段AB的長;
(2)在過A,B兩點且頂點在直線y=x上的拋物線中,已知線段AB=
8
3
,且在它的對稱軸左邊時,y隨著x的增大而增大,試求出滿足條件的拋物線的解析式;
(3)已知經過A,B,P三點的拋物線,平移后能得到y(tǒng)=
9
5
x2的圖象,求點P到直線AB的距離.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有三點A(-2,1)、B(3,1)、C(2,3).請回答如下問題:
(1)在坐標系內描出點A、B、C的位置;
(2)求出以A、B、C三點為頂點的三角形的面積;
(3)在y軸上是否存在點P,使以A、B、P三點為頂點的三角形的面積為10,若存在,請直接寫出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A、B、C,請按下面的要求畫圖.
(1)作直線AB;
(2)作射線AC;
(3)作線段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A、B、C(在同一平面內),按下列要求畫出圖形.
(1)畫出線段BC.
(2)過點A作直線AD∥線段BC.
(3)過點A作BC的垂線,垂足為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AO=8,AB=AC,sin∠ABC=
45
.CD與y軸交于點E,且S△COE=S△ADE.已知經過B,C,E三點的圖象是一條拋物線,求這條拋物線對應的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