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①,已知:在矩形ABCD的邊AD上有一點O,OA,以O為圓心,OA長為半徑作圓,交ADM,恰好與BD相切于H,過H作弦HPAB,弦HP=3.若點ECD邊上一動點(點EC,D不重合),過E作直線EFBDBCF,再把△CEF沿著動直線EF對折,點C的對應點為G.設CEx,△EFG與矩形ABCD重疊部分的面積為S

(1)求證:四邊形ABHP是菱形;

(2)問△EFG的直角頂點G能落在⊙O上嗎?若能,求出此時x的值;若不能,請說明理由;

(3)求S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直接寫出FG與⊙O相切時,S的值.


 (1)連結OH,如圖①.

ABHP,∠BAD=90°,∴AQHP.而AM是直徑,

HQHP

在Rt△OHQ中,sin∠HOQ×,

∴∠HOQ=60°,則∠OHQ=30°,∠APH=60°.

BD與⊙O相切,∴∠QHD=90°-∠OHQ=60°.∴∠APH=∠QHD

APBH

又∵ABHP,∴四邊形ABHP是平行四邊形.

ABAM,AM是直徑知AB是⊙O的切線,而BD也是⊙O的切線,

ABBH

∴四邊形ABHP是菱形.(注:其它方法,請參照給分)  

(2)G點能落在⊙O上,如圖①.

方法一:過C作射線CREFEFR,交ADM1,交BDR1,交APP1,則C關于EF對稱點G在射線CR上.

G點落在M1上時,M1ECExABCDHP=3,ADAB·tan60°=3,EDCDCE=3-x

在Rt△M1DE中,cos60°=.解得x=2.

sin60°=,∴M1D

MDADAM,∴M1M重合.

MCP1上,則MP1AP,而MPAP,

PP1重合,這校射線CR與⊙O交于M,P

APBDCPAP,CR1PR1,知CP關于BD對稱.

由于點E不與點D重合,故點G不可能落在P點.

∴點G只能落在⊙OM點上,此時x=2.

方法二:連結CM,PM,如圖①,由(1)知∠AMP=∠APH=60°,tan∠CMD.∴∠CMD=∠AMP=60°.

C,M,P三點共線.

∵∠BDA=30°,∴CMBD.而BDEF,

CMEF,點C關于EF的對稱點G落在CP上.

又∵點PBD的距離等于點CBD的距離(即點ABD的距離),EFBD不重合,∴點G不能落在P點,可以落在⊙O上的M點.

當點G落在⊙O上的M點時,MECEx,

在Rt△MDE中,x×=2.

∴點G落在床⊙O上的M點,此時x=2.

方法三:證法略.

提示:過CCPAPP′,交BDR′,可求CP′=2CR′=3,PMCM=3,則CP′=CMMP,從而C,M,P三點共線,x的值求法同上.

(3)由(2)知:①當點GCM上運動時,0<x≤2,

Sx·xx2

②當點GPM上運動時,2<x<3,設FGADT,EGADN,如圖②,

則:EGCEx,ED=3-x,SEFGCE·CFx2

NE=6-2x,GNGENE=3x-6.

TGGN·tan30°=(3x-6)×x-2

SSEFGSTGNx2x2+6x-6

=-x2+6x-6

綜上所述,S

FG與⊙O相切時,S-6.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直線y=x+1與y=-2x+a的交點在第一象限,則a的取值可以是( )

A     -1          B     0            C     1            D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位于赤峰市寧城的“大明塔”是我國遼代的佛塔,距今已有1千多年的歷史.如圖(11),王強同學為測量大明塔的高度,在地面的點E處測得塔基BC上端C的仰角為30°,他又沿BE方向走了26米,到達點F處,測得塔頂端A的仰角為52°,已知塔基是以OB為半徑的圓內接正八邊形,B點在正八邊形的一個頂點上,塔基半徑OB=18米,塔基高BC=11米,求大明塔的高OA(結果保留到整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若-2xmny2與3x4y2mn是同類項,則m-3n的立方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①,正方形ABCD的邊ABAD分別在等腰直角△AEF的腰AE,AF上,點C在△AEF內,則有DFBE(不必證明).將正方形ABCD繞點A逆時針旋轉一定角度α(0°<α<90°)后,連結BE,DF.請在圖②中用實線補全圖形,這時DFBE還成立嗎?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A、B、C、D四名選手參加50米決賽,賽場共設1,2,3,4四條跑道,選手以隨機抽簽的方式決定各自的跑道,若A首先抽簽,則A抽到1號跑道的概率是( 。

 

A.

1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張華在一次數(shù)學活動中,利用“在面積一定的矩形中,正方形的周長最短”的結論,推導出“式子x+(x>0)的最小值是2”.其推導方法如下:在面積是1的矩形中設矩形的一邊長為x,則另一邊長是,矩形的周長是2(x+);當矩形成為正方形時,就有x=(0>0),解得x=1,這時矩形的周長2(x+)=4最小,因此x+(x>0)的最小值是2.模仿張華的推導,你求得式子(x>0)的最小值是( 。

 

A.

2

B.

1

C.

6

D.

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經過刨平的木板上的兩個點,能彈出一條筆直的墨線,而且只能彈出一條墨線。能解釋這一實際應用的數(shù)學知識是

A. 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B. 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C. 垂線段最短        D. 在同一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將兩張長為8,寬為2的矩形紙條交叉,使重疊部分是一個菱形,當兩條紙條垂直時,菱形的周長有最小值8,那么菱形周長的最大值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