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已知△ABC中,AB=AC=12cm,∠B=∠C,BC=8cm,點D為AB的中點.
(1)如果點P在線段BC上以2cm/s的速度由點B向點C運動,同時,點Q在線段CA上由點C向點A運動.
①若點Q的運動速度與點P的運動速度相等,經過1秒后,△BPD與△CQP是否全等,請說明理由;
②若點Q的運動速度與點P的運動速度不相等,當點Q的運動速度為多少時,能夠使△BPD與△CQP全等?
(2)若點Q以②中的運動速度從點C出發(fā),點P以原來的運動速度從點B同時出發(fā),都逆時針沿△ABC三邊運動,則經過多少秒后,點P與點Q第一次在△ABC的哪條邊上相遇?
【答案】(1)①△BPD≌△CPQ;②3cm/s;(2)24秒,AC
【解析】
對于(1)①,根據(jù)題意求出PC、BD,結合已知確定PC與BD、BP與CQ的數(shù)量關系,結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即可解答;
對于(1)②,由題意知BP≠CQ,要使△BPD與△CQP全等,則BP=PC,CQ=BD=6cm,從而求出點Q的運動速度;
對于(2),結合P、Q兩點的運動速度可知:當點P與點Q相遇時,則點Q比點P多走AB+AC的長度,結合相遇問題中的基本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確定兩點第一次相遇時所用的時間,求出此時點P的運動路程;
求出△ABC的周長,結合點P從點B出發(fā)運動,即可分析兩點第一次相遇時在三角形的哪一條邊上.
解:(1)①△BPD≌△CPQ
∵t=1
∴BP=CQ=2×1=2cm
∵AB=12cm,點D為AB的中點
∴BD=6cm.
又∵PC=BC-BP,BC=8cm,∴PC=8-2=6cm,∴PC=BD.
又∵AB=AC,∴∠B=∠C,在△BPD和△CPQ中,
∴△BPD≌△CQP(SAS).
②∵點Q的運動速度與點P的運動速度不相等
∴BP≠CQ
又∵△BPD與△CPQ全等,∠B=∠C
∴BP=PC=4cm,CQ=BD=6cm
∴點P,點Q運動的時間為4÷2=2s
∴Q點的運動速度為6÷2=3(cm/s)
(2)24秒,AC
設經過t秒后,點P與點Q第一次相遇.
由題意:3t-2t=24,∴t=24,∴24×3=72.
∵△ABC的周長為32,∴點P與點Q第一次相遇在AC邊上.
故答案為:24秒,AC.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四邊形ABCD為菱形,E為對角線AC上的一個動點,連結DE并延長交射線AB于點F,連結BE.
(1)求證:∠AFD=∠EBC;
(2)若∠DAB=90°,當△BEF為等腰三角形時,求∠EFB的度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分別以直角△ABC的三邊為直徑向外作三個半圓,其面積分別用S1、S2、S3表示,則不難說明S1=S2+S3。(1)如圖(2),分別以直角△ABC三邊為一邊向外作三個正方形,其面積分別用S1、S2、S3表示,那么S1、S2、S3之間有什么關系?(2)如圖(3),若分別以直角△ABC三邊為一邊向外作三個正三角形,其面積分別用S1、S2、S3表示,試確定S1、S2、S3之間的關系并加以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0分)如圖,已知△ABC為等邊三角形,點D、E分別在BC、AC邊上,且AE=CD,AD與BE相交于點F。
(1)求證:△ABE≌△CAD;(2)求∠BFD的度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超市推出如下購物優(yōu)惠方案:一次性購物在80元不含80元以內時,不享受優(yōu)惠;一次性購物在80元含80元以上,300元不含300元以內時,一律享受九折的優(yōu)惠;一次性購物在300元含300元以上時,一律享受八折的優(yōu)惠,某顧客在本超市兩次購物分別付款65元、252元,如果他改成在本超市一次性購買與上兩次完全相同的商品,則應付款
A. 316元 B. 304元或316元 C. 276元 D. 276元或304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一次函數(shù)y=﹣x+b與反比例函數(shù)y= (k≠0)的圖象交于點A(1,3),B(m,1),與x軸交于點D,直線OA與反比例函數(shù)y= (k≠0)的圖象的另一支交于點C,過點B作直線l垂直于x軸,點E是點D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
(1)k=;
(2)判斷點B,E,C是否在同一條直線上,并說明理由;
(3)如圖2,已知點F在x軸正半軸上,OF= ,點P是反比例函數(shù)y= (k≠0)的圖象位于第一象限部分上的點(點P在點A的上方),∠ABP=∠EBF,則點P的坐標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矩形OABC的邊OA,OC分別在x軸、y軸上,點B坐標為(4,t)(t>0),二次函數(shù)y=x2+bx(b<0)的圖象經過點B,頂點為點D.
(1)當t=12時,頂點D到x軸的距離等于;
(2)點E是二次函數(shù)y=x2+bx(b<0)的圖象與x軸的一個公共點(點E與點O不重合),求OEEA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時的二次函數(shù)表達式;
(3)矩形OABC的對角線OB、AC交于點F,直線l平行于x軸,交二次函數(shù)y=x2+bx(b<0)的圖象于點M、N,連接DM、DN,當△DMN≌△FOC時,求t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綜合題:如圖1,△ABC中,∠B=30°,AB=3,BC=4,則△ABC的面積等于
(1)【回顧】
如圖1,△ABC中,∠B=30°,AB=3,BC=4,則△ABC的面積等于 .
(2)【探究】
圖2是同學們熟悉的一副三角尺,一個含有30°的角,較短的直角邊長為a;另一個含有45°的角,直角邊長為b,小明用兩副這樣的三角尺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ABCD(如圖3),用了兩種不同的方法計算它的面積,從而推出sin75°= ,小麗用兩副這樣的三角尺拼成了一個矩形EFGH(如圖4),也推出sin75°= ,請你寫出小明或小麗推出sin75°= 的具體說理過程.
(3)【應用】
在四邊形ABCD中,AD∥BC,∠D=75°,BC=6,CD=5,AD=10(如圖5)
①點E在AD上,設t=BE+CE,求t2的最小值;
②點F在AB上,將△BCF沿CF翻折,點B落在AD上的點G處,點G是AD的中點嗎?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ABCD中,對角線AC,BD交于點O,E為AB中點,點F在CB的延長線上,且EF∥BD.
(1)求證:四邊形OBFE是平行四邊形;
(2)當線段AD和BD之間滿足什么條件時,四邊形OBFE是矩形?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