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物重(N) | 提升高度(m) | 繩端拉力(N) | 繩端移動距離(m) | 機械效率 |
1 | 3 | 1 | 1.5 | 4 | 50% |
2 | 8 | 1 | 2.5 | 4 | 80% |
分析 (1)分別根據(jù)W有=Gh和W總=Fs求出有用功和總功,根據(jù)η=$\frac{{W}_{有}}{{W}_{總}}$×100%求機械效率;
(2)根據(jù)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與物體升高的高度h之間的關系:s=nh,確定重物和動滑輪由幾段繩子承擔,據(jù)此判斷;
(3)根據(jù)η=$\frac{Gh}{(G+{G}_{動})h}$的適用條件分析回答;
(4)明確多次測量平均值的前提條件.
解答 解:(1)做的有用功W有=Gh=8N×1m=8J;做的總功W總=Fs=2.5N×4m=10J,
則機械效率η=$\frac{{W}_{有}}{{W}_{總}}$×100%=$\frac{8J}{10J}$×100%=80%;
(2)根據(jù)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與物體升高的高度h之間的關系:s=nh,可得n=$\frac{s}{h}$=$\frac{4m}{1m}$=4,即重物和動滑輪由4繩子承擔,故選用的是甲圖;
(3)在不計算摩擦和繩子重的情況下的情況下,額定外功的唯一來源就是克服動滑輪自重,根據(jù)總功等于有用功加額定外功,此時總功才等于Gh+G動h,但在實驗操作中,細線重力和摩擦力總是存在的,所以:Gh+G動h小于實際做的總功,而有用功Gh不變,所以,小李用η=$\frac{Gh}{(G+{G}_{動})h}$計算機械效率偏大了;
(4)對同一個物理量的測量,僅由于誤差的因素而導致測量結果的不同,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而本題中,用甲裝置測量了兩次機械效率,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看出,由于物重不同,導致機械效率不同,即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隨物重改變而改變,將兩個不同的機械效率取平均值是沒有意義的,也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1)80%;
(2)甲;
(3)動滑輪重力、細線重力和摩擦力;
(4)錯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隨物重改變而改變.
點評 本題測定某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考查機械效率的計算、額外功來源的分析及數(shù)據(jù)的處理方法,綜合性較強.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鐵塊所受浮力小于鐵塊的重力 | |
B. | 鉛塊受到的浮力最大,因為它的密度最大 | |
C. | 鉛塊、鐵塊、鋁塊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 |
D. | 鋁塊受到的浮力最大,因為它浸入水中的深度最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一名中學生的身高約160mm | B. | 福州11月份的平均氣溫約30℃ | ||
C. | 家用電扇功率約800W | D. | 中學生跑完50m所用的時間約7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剎車時用力捏車剎 | B. | 手把和輪胎印有花紋 | ||
C. | 腳蹬刻有很深的凹槽 | D. | 向車軸處加潤滑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