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小李在測定某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時,得到下表中的兩組數(shù)據(jù):
序號物重(N)提升高度(m)繩端拉力(N)繩端移動距離(m)機械效率
1311.5450%
2812.5480%
(1)完成表格中空格.
(2)該實驗采用的實驗裝置圖是如圖中的甲(填“甲”或“乙”).
(3)小李想到計算機械效率還可用η=$\frac{Gh}{(G+{G}_{動})h}$,于是用彈簧測力計測得動滑輪重,代入上式計算后發(fā)現(xiàn)比實際測得的機械效率值偏大,請分析額外功是克服動滑輪重力、細線重力和摩擦力做功.
(4)為了減小測量誤差,小李認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應取兩次測量的平均值,你認為是錯誤的(填“正確”或“錯誤”)的,原因是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隨物重改變而改變.

分析 (1)分別根據(jù)W=Gh和W=Fs求出有用功和總功,根據(jù)η=$\frac{{W}_{有}}{{W}_{總}}$×100%求機械效率;
(2)根據(jù)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與物體升高的高度h之間的關系:s=nh,確定重物和動滑輪由幾段繩子承擔,據(jù)此判斷;
(3)根據(jù)η=$\frac{Gh}{(G+{G}_{動})h}$的適用條件分析回答;
(4)明確多次測量平均值的前提條件.

解答 解:(1)做的有用功W=Gh=8N×1m=8J;做的總功W=Fs=2.5N×4m=10J,
則機械效率η=$\frac{{W}_{有}}{{W}_{總}}$×100%=$\frac{8J}{10J}$×100%=80%;
(2)根據(jù)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與物體升高的高度h之間的關系:s=nh,可得n=$\frac{s}{h}$=$\frac{4m}{1m}$=4,即重物和動滑輪由4繩子承擔,故選用的是甲圖;
(3)在不計算摩擦和繩子重的情況下的情況下,額定外功的唯一來源就是克服動滑輪自重,根據(jù)總功等于有用功加額定外功,此時總功才等于Gh+Gh,但在實驗操作中,細線重力和摩擦力總是存在的,所以:Gh+Gh小于實際做的總功,而有用功Gh不變,所以,小李用η=$\frac{Gh}{(G+{G}_{動})h}$計算機械效率偏大了;
(4)對同一個物理量的測量,僅由于誤差的因素而導致測量結果的不同,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而本題中,用甲裝置測量了兩次機械效率,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看出,由于物重不同,導致機械效率不同,即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隨物重改變而改變,將兩個不同的機械效率取平均值是沒有意義的,也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1)80%;
(2)甲;
(3)動滑輪重力、細線重力和摩擦力;
(4)錯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隨物重改變而改變.

點評 本題測定某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考查機械效率的計算、額外功來源的分析及數(shù)據(jù)的處理方法,綜合性較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所示,體積相等而形狀不同的鉛塊、鐵塊、鋁塊浸沒在水中的不同深度處浸止不動,則 ( 。
A.鐵塊所受浮力小于鐵塊的重力
B.鉛塊受到的浮力最大,因為它的密度最大
C.鉛塊、鐵塊、鋁塊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D.鋁塊受到的浮力最大,因為它浸入水中的深度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如圖所示為某電子式電能表的表盤,使用該電能表的電路最多可讓44只“PZ220-100”的燈泡同時正常發(fā)光;表盤上“3200imp/kW•h”表示每用電1kW•h指示燈閃爍3200次.若某用電器單獨接在該電能表上,用電器正常工作5min,指示燈閃爍了160次,則5min內該用電器消耗的電能為0.05kW•h,該用電器的額定功率是60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家用白熾燈正常工作時的電流最接近(  )
A.20毫安B.200毫安C.2000毫安D.20000毫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重慶地鐵極具特色,既有在地下穿梭的暢快,也有在“天上”飛馳的淋漓.由于其速度快,不堵車,受到廣大市民青睞.沙坪壩站到七星崗站距離約為15km,大約行駛25分鐘,則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1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估測最接近生活實際的是( 。
A.一名中學生的身高約160mmB.福州11月份的平均氣溫約30℃
C.家用電扇功率約800WD.中學生跑完50m所用的時間約7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如圖所示,木塊的長度為1.85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在焦距為5cm、10cm或15cm的凸透鏡中選擇一個放置于光具座的A點處,如圖所示.將蠟燭、光屏分置于光具座上透鏡的兩側,調整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與燭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先后兩次將蠟燭放置在距B點5cm處,保持透鏡在A點位置不變,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放大和縮小的兩個不同的像.比較兩次所成的像,當蠟燭置于光具座上35cm刻度處時,所成的像較大;實驗中所用透鏡的焦距可能是5或1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自行車的設計和使用中,有很多與摩擦有關的地方,以下措施中屬于減小摩擦力的是( 。
A.剎車時用力捏車剎B.手把和輪胎印有花紋
C.腳蹬刻有很深的凹槽D.向車軸處加潤滑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