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裝置.關(guān)于這個實驗:

(1)應選擇
平板玻璃
平板玻璃
來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填“平面鏡“或“平板玻璃”);
(2)觀察像時,會發(fā)現(xiàn)兩個幾乎重疊的像,這是
平板玻璃的兩個反射面成像
平板玻璃的兩個反射面成像
造成的;
(3)如果在像A’的位置放一個光屏,在光屏上
不能
不能
承接到像A'(填”能”或”不能”).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
像;
(4)圖2是小軍本人,他在進行實驗時,從鏡中也觀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像應是圖3中的
A
A
(填序號).
分析:(1)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體一側(cè)能看到物體的像,同時還能看到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觀察像時,由于玻璃的兩個面都會成像,所以會出現(xiàn)兩個幾乎重疊的像;
(3)實像和虛像的重要區(qū)別,實像能用光屏承接到,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4)根據(jù)平面鏡中成像特點進行判斷:
①作圖法: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出物體的實際情況.
②翻看法:由于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像時,物像相對平面鏡對稱,根據(jù)這個特點把試卷翻過來觀察,即可得出像的情況.
解答:解:(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體一側(cè)能看到物體的像,同時還能看到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
(2)平板玻璃有兩個面,并且都會將蠟燭的像反射回來,這時便會有兩個重疊的像,所以是由平板玻璃的兩個反射面成像造成的.
(3)平面鏡成虛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蠟燭A′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上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承接到燭焰的像.
(4)方法一:根據(jù)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距離相等,物像大小相等,作出數(shù)字的實際情況,確定小軍在平面鏡中的像.如圖.

方法二:把試卷翻過來,觀察小軍在平面鏡中的像.最終可得,圖象A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1)平板玻璃;(2)平板玻璃的兩個反射面成像;(2)不能;虛;(4)A.
點評:(1)平面鏡成像特點是平面鏡成像習題的重要依據(jù),一定要熟練掌握.
(2)把試卷翻過來判斷平面鏡中的像是比較常用的方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內(nèi)江)在“探究物重和物體質(zhì)量的關(guān)系”的實驗中,有甲、乙、丙三位同學做出了如下的猜想:
甲同學:物體受到的重力跟物體質(zhì)量成正比.
乙同學:物體受到的重力跟物體質(zhì)量成反比.
丙同學:物體受到的重力跟物體質(zhì)量無關(guān).
為了驗證以上三種猜想,同學們選用的實驗器材有:彈簧測力計一個,質(zhì)量均為50g的鉤碼6只.并設(shè)計了如下的實驗步驟:分別把1只、2只、3只…6只鉤碼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如圖1所示,記下彈簧測力計每一次的示數(shù),并記錄在設(shè)計的表格中.
實驗結(jié)果如下表:
鉤碼數(shù) 質(zhì)量 物重 物重跟質(zhì)量的比
1 0.05 0.5 10
2 0.10 1.0 10
3 0.15 1.5 10
4 0.20 2.0 10
5 0.25 2.5 10
6 0.30 3.0 10
則:
(1)把鉤碼掛在彈簧測力計的鉤上,鉤碼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于鉤碼受到的重力大小,這是利用了
等效替代
等效替代
的原理.
(2)根據(jù)實驗測出的數(shù)據(jù),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作出物重G隨質(zhì)量m變化的圖象.
(3)根據(jù)圖象,可以得出結(jié)論: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質(zhì)量成
正比
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福州質(zhì)檢)斜面在物理實驗中多次使用.
(1)如圖1所示,在學習“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時,小云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靜止開始下滑,使小車進入水平面時的
速度
速度
相同.觀察實驗現(xiàn)象可以得出: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阻力越小,運動的距離越
.進一步推理,假如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它將會在水平面上做
勻速直線
勻速直線
運動.
(2)在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小云讓質(zhì)量不同的鐵球從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靜止釋放,撞擊同一木塊,如圖2所示.本實驗要探究的是物體動能的大小與物體
質(zhì)量
質(zhì)量
的關(guān)系;物體動能的大小是通過
鐵球推動木塊運動的距離
鐵球推動木塊運動的距離
來反映的.
(3)這兩個實驗中,斜面的作用是
斜面可以控制實驗時物體到達水平面的運動速度
斜面可以控制實驗時物體到達水平面的運動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某實驗小組用玻璃板、相同的兩個蠟燭A和B、刻度尺、橡皮泥、白紙、白卡片等器材進行實驗,如圖1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
既能成像又能透光
既能成像又能透光
的特點.在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眼睛應該在
鏡前
鏡前
(選填“鏡前”或“鏡后”)才能觀察到蠟燭A的像.實驗過程中用刻度尺是為了測量
物和像到鏡面的距離
物和像到鏡面的距離
的距離.
(2)實驗過程中,用一張白卡片豎直放在像的位置,直接觀察卡片,發(fā)現(xiàn)
不能看到像
不能看到像
,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
(3)該小組同學在課后的實踐活動中,又進行了以下探究:①如圖2所示,小明在黑暗的房間中,在桌面上鋪上一張白紙,把一塊小平面鏡平放在紙上,讓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從側(cè)面看是
白紙
白紙
(選填“白紙”或“平面鏡”)亮,這是因為光照在它上面發(fā)生了
漫反射
漫反射
的緣故.②如圖3所示,小華用手電筒對著平面鏡中某物體的像照射時,觀察到像比原來亮多了,其原因是
光線在鏡面上發(fā)生了鏡面反射到了物體上
光線在鏡面上發(fā)生了鏡面反射到了物體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在“探究光反射的規(guī)律”時,小李進行如圖1所示的實驗.將小平面鏡水平放置,把標有刻度的白色硬紙板豎直放置在平面鏡上,讓一束光EO貼著紙板射到平面鏡上.
精英家教網(wǎng)
(1)從硬紙板上讀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小明在實驗時,讓入射角等于30°,測得反射角也等于30°,于是他得出結(jié)論: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他這樣得出結(jié)論有問題嗎?
 

(2)老師在講臺上演示這個實驗時,將紙板右半部分沿ON向后折,此時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線,如圖乙所示,老師說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小明覺得沒有弄懂這個道理.你覺得還須進行怎樣的實驗操作,并且怎樣觀察實驗現(xiàn)象才能得出這個結(jié)論:做法是
 
;現(xiàn)象是
 

(3)為了幫助小明更好地理解這一點,老師取來一塊泡沫和三根直木桿,分別代表平面鏡和光線、法線,如圖甲.接著老師把入射光由圖2甲的從南面方向射入(反射光向北射出)改為從東面射入,如圖2乙,老師要小明在泡沫上擺出反射光的位置,則反射光應該向
 
(東/西/南/北)射出;小明擺對后,老師又把入射光從西北方向射入,則反射光應向
 
方向射出.老師問小明,對光反射時的“三線共面”理解了嗎?小明說懂了.
(4)上述活動中,若增大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光線將
 
(靠近/遠離)法線.
(5)在圖1甲中,如果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看到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光的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12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情景。

(1)將平面鏡M水平放置,然后把一塊標有刻度的白色硬紙板豎直放置在平面鏡上,硬紙板由A、B兩部分組成,可沿接縫ON折疊。為了在白色硬紙板上顯示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正確的操作是:          ,從硬紙板上讀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2)改變?nèi)肷涔獾姆较,多測幾組入射角和反射角。這樣做的目的是          。得到的結(jié)論是               。

(3)以法線ON為軸,將硬紙板的B面向后旋轉(zhuǎn),這時在B面上不能觀察到反射光。由此可知: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  (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nèi)。

(4)平面鏡的應用之一是改變光路。請寫出一個實例     。

圖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