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如圖所示,獨輪車是一種新型電動代步車,下表是它的一些參數(shù).
型號最大速度滿電時最大行程最大爬坡角度車身質(zhì)量最大負荷
X516km/h28km15°9.6kg120kg
當該車在水平公路以最大負荷狀態(tài)勻速直線行駛時,地面對車的支持力為1296N,若此時車輪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40cm2,則車輪因與地面擠壓受到的壓強為3.24×105Pa.

分析 (1)根據(jù)車身質(zhì)量和最大負荷可分別求出其重力,勻速直線行駛時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2)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對地面的壓力等于其重力,根據(jù)p=$\frac{F}{S}$可求得車輪因與地面擠壓受到的壓強.

解答 解:G=mg=(9.6kg+120kg)×10N/kg=1296N,
勻速直線行駛時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則地面對車的支持力為1296N,
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對地面的壓力等于其重力,則對地面的壓力F=G=1296N,
車輪與地面的接觸面積S=40cm2=4×10-3m2
車輪因與地面擠壓受到的壓強p=$\frac{F}{S}$=$\frac{1296N}{4×1{0}^{-3}{m}^{2}}$=3.24×105Pa.
故答案為:1296;3.24×105

點評 此題涉及到重力的計算,壓強大小及其計算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等多個知識點.難度不大,要求學生應熟練掌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手機靠產(chǎn)生迅速變化的電流,發(fā)出電磁波,它能在真空中傳播(選填“能”或“不能”).手機所消耗的電能屬于二次能源(選填“一次”或“二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如圖所示,加圖是“探究晶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實驗裝置.
(1)該實驗中存在一個錯誤操作是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試管底.
(2)乙圖是改正錯誤后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所繪制的溫度-時間圖象,由圖可知該晶體在第5分鐘時處于液態(tài).
(3)丙圖是溫度計在第3分鐘時的示數(shù),則該晶體的熔點為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做法是為了防止慣性帶來危害的是( 。
A.騎電動車過程中要經(jīng)?春笠曠R
B.中考體育項目中跳繩不要跳得太高
C.快速騎自行車緊急剎車時不能只剎前閘
D.跳遠時要取得好成績一定要助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手握如圖所示的兩張紙,讓紙自由下垂,在兩張紙中間向下吹氣,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兩張紙向中間靠攏,這表明氣體流動速度越大的位置壓強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4.動腦學物理,越學越聰明.小武同學看到商販將水果浸泡在某種紅色液體中,他悄悄地取些樣品測量其密度,如圖所示,步驟如下:
(1)用一根兩端開口的玻璃管,將其一端扎上橡皮薄膜;
(2)將玻璃管扎有薄膜的一端逐漸放入裝有水的容器中適當位置,并用鐵架臺和試管夾固定;
(3)往玻璃管內(nèi)緩慢地加入樣品直到薄膜變平為止;
(4)對相關(guān)的物理量進行測量并計算樣品的密度.
根據(jù)上述實驗,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①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玻璃管放入水中,沒倒入樣品前橡皮膜向上(選填“上”或“下”)凸起;
②要測量的物理量是樣品的深度為h,橡皮膜到液面的距離h;
③樣品密度的表達式是ρ=$\frac{{h}_{水}}{{h}_{樣}}$•ρ(用ρ和所測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④計算樣品的密度ρ=1.2×103kg/m3;
⑤若讀取樣品液面所對的刻度值時沒有觀察液面的最凹處,將導致計算的樣品密度比實際值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眼睛對光有會聚作用B.近視眼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
C.凸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D.遠視眼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說法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
A.一節(jié)5號新干電池的電壓是1.5V
B.普通中學生使用的課桌高度是1.8m
C.人的正常體溫是42℃
D.按照交通部門規(guī)定,阜錦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為300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在利用光具座進行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探究中:

如圖甲所示,由此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5.0cm.調(diào)整后,把蠟燭固定在15cm刻度線位置時(如圖乙),光屏應在Ⅱ(選填“I”、“Ⅱ”或“Ⅲ”)區(qū)域內(nèi)左右移動,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縮小的實像(填寫像的性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