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某同學周末坐汽車回家.與之并排的貨車在超車,該同學感覺自己在后退,則他選擇的參照物是( 。
A.汽車B.貨車C.地面D.路旁的樹

分析 研究物體的運動時,必須事先選定一個標準的物體,這個事先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體相對于這個標準位置發(fā)生了改變,則是運動的;如果被研究的物體相對于這個標準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則是靜止的.

解答 解:
A、該同學坐汽車回家,相對于汽車的位置沒有變化,所以是靜止的.不符合題意;
B、該同學坐汽車回家,與之并排的貨車在超車,以貨車為參照物,該同學是向后運動的,所以感覺自己在后退.符合題意;
C、該同學坐汽車回家,相對于地面的位置是變化的,但方向是向前的.不符合題意;
D、該同學坐汽車回家,相對于路旁的樹的位置是變化的,但方向是向前的.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 關(guān)于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的考查,一般由兩種考查思路:①告訴研究對象及其運動狀態(tài),選取參照物;②已知研究對象與參照物,確定物體運動狀態(tài).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如圖甲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過程示意圖.

(1)實驗步驟A和E可以測出物塊排開的水所受重力G,步驟D和B可以測出物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比較F與G,可以得到浮力的大下坡跟物體排開水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
(2)圖乙是物塊緩慢浸入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隨浸入深度h變化的關(guān)系圖象,分析圖象,可得關(guān)于浮力大小的初步結(jié)論:
①物塊浸沒前:物體排開的液體體積越大,物塊所受的浮力越大.
②物塊浸沒后,所受的浮力大小與浸入深度無關(guān).
③物體的密度為2.5×103kg/m3.(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甲、乙兩輛車同時同地同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圖象如圖所示,由該圖可知:甲車運動4秒,通過的路程為40米:乙車的速度為5米/秒:當乙車通過路程為40米時,兩車相距4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池鷺號稱捕魚高手,池鷺在水面疾速掠過,沖向自己的“目標”,瞬間叼起水中的小魚,下列相關(guān)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池鷺飛得越高,在水中的倒影越小
B.池鷺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反射引起的
C.在陽光的照射下,池鷺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D.池鷺看到水中的小魚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小夏用凸透鏡先后兩次觀察書本上的字,看到如圖所示兩種情景,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圖中成的是實像
B.甲圖中成像規(guī)律可應(yīng)用于投影儀
C.乙圖中書本在凸透鏡一倍焦距以內(nèi)
D.乙圖中凸透鏡遠離書本,所成的像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關(guān)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我國的北斗衛(wèi)星導(dǎo)航系統(tǒng)是利用超聲波來傳遞信息的
B.隨著科技發(fā)展,將來可以制造出不消耗能量而不停對外做功的機器
C.二極管、三極管使用了硅、鍺等半導(dǎo)體材料
D.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蘊藏較大,屬于可再生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7.圖象法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如圖所示的圖象能夠表示( 。
A.物體所受重力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B.某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guān)系
C.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與燃料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D.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汽車的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漂浮在液面上的物體,它受到的力是( 。
A.浮力B.重力和浮力
C.浮力和液體的壓力D.重力、浮力和液體的壓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來“測量小燈泡L的額定功率”.燈泡L上標有“3.8V”字樣,電源電壓U=4.5V,實驗前開關(guān)S斷開,請根據(jù)下列實驗步驟完成填空:
(1)開關(guān)S閉合前,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R的滑片,使滑片滑到變阻器R的a(選填“a”或“b”)端.
(2)閉合開關(guān)S,移動滑動變阻器R的滑片,使電壓表V的示數(shù)為3.8V.
(3)保持滑動變阻器R的滑片位置不變,此時電流表A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其讀數(shù)為0.5A.
(4)計算燈泡額定功率,其額定功率為P=1.9W.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