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A為彈簧測力計,B為鐵塊,C為螺線管.閉合S時,電流表和彈簧測力計都有示數(shù).再閉合S1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將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    .(都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分析:當開關(guān)閉合時,電路中電阻減小,則由歐姆定律可得電路中電流增大;由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可知C中磁場的變化,則可知B所受磁場力的變化,即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化.
解答:解:當開關(guān)S1閉合時,因兩電阻并聯(lián),故電路中電阻減;則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中電流變大;
此時螺線管中磁場變強,則對B的吸引變大,則B受到向下的力變強,因B在磁場力、重力及彈簧秤的拉力作用下處于靜止,即F=G+F,故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大;
故答案為:變大;變大.
點評:本題巧妙地將磁場、電路及受力分析結(jié)合在一起,考查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是道好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大連二模)某電子天平原理圖如圖所示,A為托盤,R 為滑動變阻器,滑片P通過一個連桿固定在彈簧上.當托盤中放上物體時,滑片向下滑動到某位置,從質(zhì)量表上可讀出所放物體的質(zhì)量.當托盤中不放物體時,滑片在R的最上端.已知R0=5Ω,R的最大阻值為25Ω,電源電壓為3V且保持不變,圖中的質(zhì)量表相當于電流表.試求:
(1)當所測質(zhì)量達到最大值時,電路中的電流是多少?
(2)不測質(zhì)量時,通電5min,滑動變阻器R消耗的電能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市場上的“電子秤”的原理圖如圖所示,A為托盤,P為金屬滑片且固定在托盤下的輕質(zhì)彈簧上,并能隨輕質(zhì)彈簧一起上下滑動,滑動時與R始終接觸良好.當托盤中不放物體時,P位于R的最上端.已知R0=5Ω,R的最大阻值為25Ω,電源電壓恒為3V.圖中的質(zhì)量表是用
電流表
電流表
改裝的;當開關(guān)S閉合,不稱量物體時,通電5min電阻R消耗的電能是
75
75
J;當稱量物體質(zhì)量達到最大值時,滑片P剛好滑到R的最下端,此時R0消耗的功率是
1.8
1.8
W;不改變質(zhì)量表的刻度,將R0的阻值換
(選填“大”或“小”)一些的會使測得的質(zhì)量比物體的實際質(zhì)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某電子天平原理圖如圖所示,A為托盤,R 為滑動變阻器,滑片P通過一個連桿固定在彈簧上.當托盤中放上物體時,滑片向下滑動到某位置,從質(zhì)量表上可讀出所放物體的質(zhì)量.當托盤中不放物體時,滑片在R的最上端.已知R0=5Ω,R的最大阻值為25Ω,電源電壓為3V且保持不變,圖中的質(zhì)量表相當于電流表.試求:
(1)當所測質(zhì)量達到最大值時,電路中的電流是多少?
(2)不測質(zhì)量時,通電5min,滑動變阻器R消耗的電能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市場上的“電子秤”的原理圖如圖所示,A為托盤,P為金屬滑片且固定在托盤下的輕質(zhì)彈簧上,并能隨輕質(zhì)彈簧一起上下滑動,滑動時與R始終接觸良好.當托盤中不放物體時,P位于R的最上端.已知R0=5Ω,R的最大阻值為25Ω,電源電壓恒為3V.圖中的質(zhì)量表是用______改裝的;當開關(guān)S閉合,不稱量物體時,通電5min電阻R消耗的電能是______J;當稱量物體質(zhì)量達到最大值時,滑片P剛好滑到R的最下端,此時R0消耗的功率是______W;不改變質(zhì)量表的刻度,將R0的阻值換______(選填“大”或“小”)一些的會使測得的質(zhì)量比物體的實際質(zhì)量大.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德勝中學九年級(上)月考物理試卷(12月份)(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市場上的“電子秤”的原理圖如圖所示,A為托盤,P為金屬滑片且固定在托盤下的輕質(zhì)彈簧上,并能隨輕質(zhì)彈簧一起上下滑動,滑動時與R始終接觸良好.當托盤中不放物體時,P位于R的最上端.已知R=5Ω,R的最大阻值為25Ω,電源電壓恒為3V.圖中的質(zhì)量表是用    改裝的;當開關(guān)S閉合,不稱量物體時,通電5min電阻R消耗的電能是    J;當稱量物體質(zhì)量達到最大值時,滑片P剛好滑到R的最下端,此時R消耗的功率是    W;不改變質(zhì)量表的刻度,將R的阻值換    (選填“大”或“小”)一些的會使測得的質(zhì)量比物體的實際質(zhì)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