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為了比較水和食用油的吸熱能力,小明用兩個相同的裝置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用溫度計測量液體吸收熱量后升高的溫度值,并用鐘表記錄加熱時間.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物質(zhì)

質(zhì)量/g

初始溫度/℃

加熱時間/min

最后溫度/℃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在實驗過程中控制加熱時間相同,通過比較 來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熱能力的差異.

(2)在此實驗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溫度相同,就要給 加熱更長的時間,此時水吸收的熱量 (選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熱量.

(3)通過實驗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質(zhì)吸熱能力不同,物質(zhì)的這種特性用 這個物理量來描述.

【答案】(1)升高的溫度(或溫度升高的多少等);(2)水;大于; (3)比熱容.

【解析】

試題分析:(1)實驗中采用了轉(zhuǎn)換法,通過觀察液體溫度的變化來研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熱能力.

(2)兩個相同的酒精燈對其加熱,加熱時間多,放出的熱量就多,相應受熱物質(zhì)吸收的熱量就多.

(3)不同的物質(zhì)吸熱能力不同,物質(zhì)的這種特性用比熱容來描述.

解:(1)在實驗過程中控制加熱時間相同,通過比較升高的溫度(或溫度升高的多少等)來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熱能力的差異.

(2)在此實驗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溫度相同,就要給水加熱更長的時間.因為選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所以加熱時間長的吸收的熱量多.即水吸收的熱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熱量.

(3)通過實驗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質(zhì)吸熱能力不同,此實驗中,水的吸熱能力強于食用油的吸熱能力,物質(zhì)的這種特性用比熱容這個物理量來描述.

故答案為:(1)升高的溫度(或溫度升高的多少等);(2)水;大于; (3)比熱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估測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下列所估測的數(shù)據(jù)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

A. 一個雞蛋的質(zhì)量約為500g

B. 普通家庭房間門的高度一般大于3m

C. 教室中使用的普通日光燈管的長度約為2m

D. 完整播放一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所需要的時間約為50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事例中,通過熱傳遞方式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是( )

A.雙手相互摩擦,手會變暖和

B.用熱水袋焐手,手會變暖和

C.反復彎折鐵絲,彎折處變熱

D.氣缸內(nèi)氣體被壓縮,溫度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guān)于熱值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燃料燃燒越充分熱值越大
B.2 kg的煤完全燃燒比1 kg的煤完全燃燒熱值大
C.1 kg煤燃燒放出3×105 J的熱量,則煤的熱值為3×105 J/kg
D.熱值是燃料的一種屬性與燃料的質(zhì)量無關(guān),不同的物質(zhì)熱值一般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許多日常用品應用了物質(zhì)的物理屬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冰箱門吸應用了磁鐵的磁性

B撐桿跳高應用了撐桿的彈性

C導線用銅物質(zhì)制造是應用了銅的導熱性

D炒鍋用鐵物質(zhì)制造是應用了鐵的導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太陽能熱水器裝有100kg、20℃的冷水,經(jīng)過一天,水溫升高到60℃,則這些水吸收的熱量是多少?這些熱量相當于完全燃燒多少千克煤氣所放出的熱量?[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煤氣的熱值為4.2×107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內(nèi)用細線懸掛一個小球,將小球拉至A點,由靜止開始釋放小球,不計空氣阻力,小球可在A、C兩點間來回擺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在最低點B時動能最大,若在此點繩子突然斷開,小球?qū)⒆鰟蛩僦本運動

B.小球由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機械能減小

C.小球在C點時受力平衡

D.小球由A運動到B的過程中只有重力對小球做功,細線的拉力對小球不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攔河大壩下面修得很寬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的

B汽車急剎車時,乘客的身體會向后傾

C使用高壓鍋是為了增大鍋內(nèi)氣壓使水的沸點降低

D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能源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風能 B、天然氣 C、核能 D、石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