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jù)焦距的定義: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會聚在焦點上,焦點到透鏡光心的距離為焦距;
(2)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在桌面上依次放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3)凸透鏡成像中,當(dāng)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f<v<2f.對應(yīng)應(yīng)用如照相機(jī);當(dāng)f<u<2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v>2f,對應(yīng)應(yīng)用如投影儀;知道光路是可逆的.
(4)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物近像遠(yuǎn)像變大,物遠(yuǎn)像近像變小”即可判斷.
(5)凸透鏡成像的實質(zhì),是由于物體發(fā)出的無數(shù)條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匯聚成像;
解答 解:(1)由圖可知,焦點在60.0cm處,凸透鏡的光心在45.0cm處,
所以該凸透鏡的焦距f=60.0cm-45.0cm=15.0cm.
(2)點燃蠟燭后,調(diào)整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這樣做可使實驗中的實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當(dāng)物距為20cm時,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間,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可知,此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
接下來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與光屏的位置對調(diào)后,則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在二倍焦距以外,在光屏上還會出現(xiàn)一個倒立的、縮小的實像,這是因為光在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4)實驗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縮小的像,若此時將蠟燭遠(yuǎn)離透鏡,則物距增大,像距應(yīng)減小,所成的像變小,所以光屏應(yīng)向靠近透鏡的方向移動,在此過程中燭焰的像變小.
(5)在做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當(dāng)將凸透鏡的上半部擋住時,下半部仍可以會聚光線,所以仍可以成物體完整的像;但照射到凸透鏡上部的光線將被擋住,所以會聚到像點的光線少了,像的亮度將變暗;故選項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1)15.0;(2)同一高度;(3)投影儀;倒立;縮小;(4)靠近;變小;(5)C.
點評 關(guān)于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中,共涉及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①物距與焦距的關(guān)系;②成像的性質(zhì);③像距與焦距的關(guān)系;④具體的應(yīng)用.
一般情況下,只要告訴其中的一條,就可以確定另外三方面的內(nèi)容.并能對實驗中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進(jìn)行分析,找出原因.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燒杯號 | 液體 | 質(zhì)量m/g | 初吻t1/℃ | 末溫t2/℃ | 加熱時間t/min |
1 | 水 | 300 | 20 | 30 | 12.3 |
2 | 水 | 120 | 20 | 30 | 6.2 |
3 | 煤油 | 300 | 20 | 30 | 6.1 |
4 | 煤油 | 300 | 20 | 25 | 3.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燈L1與燈L2是串聯(lián),且燈L1被短路 | B. | 電壓表可測出燈L1兩端的電壓 | ||
C. | 電流表A1測的是燈L1的電流 | D. | 電流表A2測的是干路的電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溫度 燃料 | 加熱前液體的溫度/℃ | ① |
燃料1 | ||
燃料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OB是樹枝OA反射形成的像 | B. | OB是樹枝OA折射形成的像 | ||
C. | OC是樹枝在水中的部分 | D. | OC是樹枝OA折射形成的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縮小的 | B. | 實像 | C. | 倒立的 | D. | 放大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加熱時間/min | 0 | 1 | 2 | 3 | 4 |
甲的溫度/℃ | 30 | 34 | 38 | 42 | 46 |
乙的溫度/℃ | 10 | 18 | 26 | 34 | 4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