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定值電阻R1與R2并聯(lián),且R1:R2=3:2,若通過R1的電流為1A,則總電流為2.5A,若將它們改為串聯(lián)仍接在原來電路中,則通過R1的電流為0.6A.

分析 (1)兩電阻并聯(lián)時,根據(jù)歐姆定律表示出兩電阻的電流,再根據(jù)并聯(lián)電路電流特點得到總電流;
(2)兩電阻改為串聯(lián)仍接在原來電路中時,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特點和歐姆定律可得到通過R1的電流.

解答 解:
(1)由題知R1:R2=3:2,所以R2=$\frac{2}{3}$R1,
定值電阻R1與R2并聯(lián)時,
由并聯(lián)電路的電壓特點知:U=U1=U2,
根據(jù)歐姆定律可得:
I1=$\frac{U}{{R}_{1}}$=1A,
I2=$\frac{U}{{R}_{2}}$=$\frac{U}{\frac{2}{3}{R}_{1}}$=$\frac{3}{2}$×$\frac{U}{{R}_{1}}$=$\frac{3}{2}$×1A=1.5A,
根據(jù)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特點可得:
總電流:I=I1+I2=1A+1.5A=2.5A;
(2)兩電阻串聯(lián)仍接在原來電路中時,
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
所以:I1′=I′=$\frac{U}{{R}_{1}+{R}_{2}}$=$\frac{U}{{R}_{1}+\frac{2}{3}{R}_{1}}$=$\frac{U}{\frac{5}{3}{R}_{1}}$=$\frac{3}{5}$×$\frac{U}{{R}_{1}}$=$\frac{3}{5}$×1A=0.6A.
故答案為:2.5;0.6.

點評 本題考查了串聯(lián)電路的電流特點和并聯(lián)電路的電壓特點以及歐姆定律的應用,利用好兩電阻關系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物質(zhì)在通常情況下,屬于導體的是( 。
A.玻璃B.干木頭C.人體D.橡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現(xiàn)有24包大米,總質(zhì)量為120kg.小明想盡快將它們搬上10m高處的庫房,如圖為小明可以提供的用于搬動物體的功率與被搬運物體質(zhì)量之間的關系圖象,由圖可知他可以提供的最大功率為50W;為了盡可能快地將大米搬上庫房,則他最快完成搬運任務并返回原地所用的時間360s.(若每次下樓時間是上樓時間的一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白熾燈剛接通電路時電阻為100Ω,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約為1200Ω,加在燈泡兩端的電壓為220V,則白熾燈剛接通電路時的電流為2.2A,正常發(fā)光時的電流為0.18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面事例中,不符合安全用電的是( 。
A.不用鐵絲、銅絲代替保險絲
B.手接觸測電筆的筆尖金屬體
C.發(fā)現(xiàn)有人觸電,先切斷電源
D.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測量首先要有一個大家公認的比較標準,這個標準叫做單位.物理學中,質(zhì)量是表示物體所含物質(zhì)多少的物理量,它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在物理實驗室中測量質(zhì)量的工具是天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情景: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與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的直尺上,以A蠟燭為成像物體.
(1)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黑暗環(huán)境中進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其目的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從玻璃板前的看上去,蠟燭B好像點燃似的,這時發(fā)現(xiàn)像與物的大小相等;進一步觀察A、B兩支蠟燭在直尺上的位置發(fā)現(xiàn),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
(3)下列操作中能證明平面鏡成的是虛像的是B
A.手指放在B蠟燭的火焰上不會被燒疼;
B.在蠟燭B位置放一塊光屏,光屏上沒有出現(xiàn)像
C.在玻璃板后貼一張黑紙,從玻璃板前仍能看到像
D.將玻璃板移開,像消失了
(4)為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②
①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
②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某同學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進行了如下實驗操作:
a.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
b.把鉤碼掛在杠桿的兩邊,改變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c.記下兩邊的鉤碼的重,用尺量出它們的力臂,記下實驗數(shù)據(jù);
d.改變力和力臂數(shù)值,做三次實驗;
e.求出各次實驗的動力乘以動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數(shù)值.

(1)請你指出該同學在操作過程中漏掉了一個重要步驟,請補上這個重要的步驟:
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果實驗中所用鉤碼的質(zhì)量都相等,如圖所示,如果在甲圖杠桿的B點處應該掛4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后若再給兩邊分別加掛上同樣的重物,則杠桿將左端下沉(選填“仍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
(3)如果在乙圖中杠桿的C點處改用彈簧測力計拉,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最小,則應沿豎直向上方向拉彈簧測力計.
(4)如圖丙所示,長1.6m、粗細均勻的金屬桿可以繞O點在豎直平面內(nèi)自由轉(zhuǎn)動,一個“拉力──距離傳感器”豎直作用在桿上,并能使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該傳感器顯示其拉力F與作用點到O點距離x的變化關系如圖丙中圖象所示.可知該金屬桿重1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用塑料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如果用力拉伸卷尺進行測量,測量得到的結果比物體的真實值( 。
A.偏大B.無法判斷C.相同D.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