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是一金屬柱體,橫截面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多邊形.現(xiàn)有一把刻度尺,但無法直接測量柱體的橫截面積.為測其橫截面積,小明同學在柱體側面畫了A、B兩條橫線,并用細線把柱體懸吊在測力計上,當柱體下部浸入水面到達B橫線時,記錄測力計示數(shù)為FB.此時柱體保持豎直.接著他又完成了兩個實驗步驟,測出了柱體的橫截面積.請你把這兩個步驟寫在下面橫線上(用字母表示測出物理量的大小).

步驟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驟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橫截面積的表達式S=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步驟1:緩緩提起測力計,當刻線A與水平面相平時,讀出測力計的示數(shù)FA.

  步驟2:用刻度尺測出A、B刻線的距離h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有一個金屬柱體,橫截面積是一不規(guī)則多邊形,現(xiàn)有一把刻度尺,但無法直接測量柱體的橫截面積,在柱體側面畫了A、B兩條橫線(如圖所示),并用細線把柱體懸吊在測力計上,他把柱體緩慢浸入水中并始終保持柱體豎直,當水面到達A橫線時,記下測力計示數(shù)FA,為測出橫截面積,還需繼續(xù)完成兩個測量步驟.
①請把這兩個步驟寫在下面,并用字母表示所測物理量:
步驟1:
 
;
步驟2:
 
;
②請通過計算,得出所測橫截面積的表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海珠區(qū)一模)把空的易拉罐逐漸壓進水中的同時,小明感到罐對手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他猜想“物體所受的浮力與物體所處的深度有關”.他用彈簧測力計下掛一金屬柱,把它逐漸放入水中.

(1)小明根據(jù)測力計的示數(shù),得出結論:金屬柱在水中的深度越深,所受的浮力越;
小軍做了另一組實驗,得出另一個的結論:浸沒的金屬柱所受的浮力都是6.6N,與深度無關;
請你從兩位同學的結論中任選一個,判斷其是否正確,并說出理由.
(2)如果把這金屬柱直接放在水中如圖所示,根據(jù)小明和小軍的實驗可以推斷,此時金屬柱所受的浮力大小為
3
3
N;
(3)根據(jù)上述實驗的全部數(shù)據(jù),進一步得到金屬柱的質量是:
0.96
0.96
kg;金屬體的密度是
3.2×103
3.2×103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3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山東臨沂卷)物理(帶解析) 題型:實驗題

曉雯學習了浮力知識后進一步思考:浮力是液體對物體向上的托力.而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體對液體一定有向下的壓力,那么浮力的大小與物體對液體壓力的大小有什么關系呢?
(1)曉雯利用燒杯、水、天平、金屬圓柱體、細線和測力計,進行了如下探究:
①在燒杯中盛適量水,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m=136g;
②用測力計測出圓住體的重力G=0.54N;
③如圖所示,將圓住體部分沒入水中,記下側力計的示數(shù)F,則圓柱體所受水的浮力為   ;保持圓柱體浸入水中的部分不變,向天平的右盤加上適量的砝碼.使天平重新平衡。記下天平的讀數(shù)m2,則圓 柱體對水的壓力為   。

(2) 下表為曉雯記錄的實臉數(shù)據(jù):(表中h2>h1 )

通過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  物體對液體壓力的大小;你還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寫出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3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山東臨沂卷)物理(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曉雯學習了浮力知識后進一步思考:浮力是液體對物體向上的托力.而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體對液體一定有向下的壓力,那么浮力的大小與物體對液體壓力的大小有什么關系呢?

(1)曉雯利用燒杯、水、天平、金屬圓柱體、細線和測力計,進行了如下探究:

①在燒杯中盛適量水,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m=136g;

②用測力計測出圓住體的重力G=0.54N;

③如圖所示,將圓住體部分沒入水中,記下側力計的示數(shù)F,則圓柱體所受水的浮力為   ;保持圓柱體浸入水中的部分不變,向天平的右盤加上適量的砝碼.使天平重新平衡。記下天平的讀數(shù)m2,則圓 柱體對水的壓力為   。

(2) 下表為曉雯記錄的實臉數(shù)據(jù):(表中h2>h1 )

通過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  物體對液體壓力的大小;你還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寫出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