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學探究“物體動能大小與物體質量大小的關系”實驗中,所用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A為小球,B為木塊.
(1)前兩次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在第3次試驗中,木塊移動的距離如圖乙所示(a為木塊左側面的位置,b為木塊左側面的末位置),將此時木塊移動的距離填入表格中.
次數(shù)小球的質量m小球下落的高度h小球到達底端的速度v木塊移動的距離s/cm
1 ho vo60.8
2 ho vo48.2
3 ho vo 
(2)本實驗中是通過______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
(3)該實驗的探究結論是______.
(4)如果第1次實驗中,木塊運動到了長木板的末端之處,在不更換實驗器材的條件下,解決的辦法是______.
【答案】分析:(1)從刻度尺上可以讀出木塊移動的距離;
(2)采用轉換法,根據(jù)木塊移動的距離遠近,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小,木塊移動的越遠,動能越大;
(3)從圖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小球速度大小不變,根據(jù)木塊移動的距離來判斷小球的質量與動能的關系;
(3)木塊移動的越遠,說明重力勢能轉化的動能就越大,可以從減小小球的重力勢能方面考慮.
解答:解:(1)刻度尺為厘米刻度尺,示數(shù)為24.5cm;
(2)本實驗中根據(jù)木塊移動的距離遠近,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
(3)從圖中所給數(shù)據(jù),可以知道:小球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4)木塊運動到了長木板的末端之外,可以減小木塊的動能,也就是減小小球的重力勢能,即降低小球開始下落時的高度.
故答案為:(1)24.5;(2)木塊移動距離的遠近;(3)小球的速度一定時,小球質量越大,動能越大;(4)降低小球開始下落時的高度.
點評:本題考查物體動能與質量的關系,主要是考查學生根據(jù)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的能力,有一定的難度,解題時一定要認真.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雨花臺區(qū)二模)小明同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不考慮杠桿自重和摩擦)
(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小明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下傾,則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調,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
便于測量力臂
便于測量力臂

(2)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如下:
實驗序號 動力F1(牛) 動力臂L1(厘米) 阻力F2(牛) 阻力臂L2(厘米)
1 2 4 2 4
2 4 6 3 8
3 8 4 6

①小明用如圖甲所示進行第3次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動力F1=
3.6
3.6
N.
②分析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第3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偏大,檢測彈簧測力計發(fā)現(xiàn)完好無損,原因可能是
彈簧測力計沒有豎直向下拉,力臂變小
彈簧測力計沒有豎直向下拉,力臂變小

(3)小明通過實驗探究,得出了杠桿平衡條件.生活中的釣魚竿應用了該實驗中的第
2
2
次實驗原理.
(4)在許多物理實驗中,通常也要進行多次實驗,如:①“研究凸透鏡成像”時要多次改變物距找像;②“測量物體長度”時多次測量;③“研究并聯(lián)電路電流規(guī)律”時換用不同燈泡多測幾組數(shù)據(jù);④“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測量多組電壓和電流值.其中與小明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相同的是
D
D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同學觀看了7月22號的日全食后,為了進一步理解日全食的形成及人們利用科技知識所作出的準確預報,他決定探究一下光源、物體與影子的關系.
(1)實驗探究一:首先探究光源、物體、影子在一條直線上這種情況.圖1為小明同學探究前的設計圖.
(a)請你在圖中畫出人在A、B、c三處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用粗線畫出來).
(b)根據(jù)所畫出的影子及自已的親身感受總結出至少兩個規(guī)律.
規(guī)律l:
離光源越遠,影子的長度越長
離光源越遠,影子的長度越長
?
規(guī)律2:
影子的方向與光源和物體的位置有關
影子的方向與光源和物體的位置有關
?
(2)實驗探究二:探究光源不動,物體移動,且物體與光源不在一條直線上的情況.如圖2所示.請你根據(jù)本次探究實驗,提出兩個與物理知識有關的不同問題.
問題l:
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
問題2:
人在水平面內勻速移動,影子的移動速度是否勻速
人在水平面內勻速移動,影子的移動速度是否勻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同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不考慮杠桿自重和摩擦)

(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小明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下傾,則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調,

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                                  。

(2)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如下:

實驗序號

動力F1(牛)

動力臂L1(厘米)

阻力F2(牛)

阻力臂L2(厘米)

1

2

4

2

4

2

4

6

3

8

3

 

8

4

6

    

 

①小明用如圖甲所示進行第3次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動力F1=

     N。

②分析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第3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偏大,檢測彈簧測力計發(fā)現(xiàn)完好無損,原因可能是                                              。

(3)小明通過實驗探究,得出了杠桿平衡條件。生活中的釣魚竿應用了該實驗中的第   ______次實驗原理。

(4)在許多物理實驗中,通常也要進行多次實驗,如:①“研究凸透鏡成像”時要多次改變物距找像;②“測量物體長度”時多次測量;③“研究并聯(lián)電路電流規(guī)律”時換用不同燈泡多測幾組數(shù)據(jù);④“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測量多組電壓和電流值。其中與小明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1河南省靈寶市中考考前第五次集中訓練物理試卷 題型:實驗題

小明同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不考慮杠桿自重和摩擦)
(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小明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下傾,則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調,
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                                  
(2)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如下:

實驗序號
動力F1(牛)
動力臂L1(厘米)
阻力F2(牛)
阻力臂L2(厘米)
1
2
4
2
4
2
4
6
3
8
3
 
8
4
6
    
①小明用如圖甲所示進行第3次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動力F1=
    N。
②分析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第3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偏大,檢測彈簧測力計發(fā)現(xiàn)完好無損,原因可能是                                             。
(3)小明通過實驗探究,得出了杠桿平衡條件。生活中的釣魚竿應用了該實驗中的第   ______次實驗原理。
(4)在許多物理實驗中,通常也要進行多次實驗,如:①“研究凸透鏡成像”時要多次改變物距找像;②“測量物體長度”時多次測量;③“研究并聯(lián)電路電流規(guī)律”時換用不同燈泡多測幾組數(shù)據(jù);④“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測量多組電壓和電流值。其中與小明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1河南省靈寶市中考考前第五次集中訓練物理試卷 題型:實驗題

小明同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不考慮杠桿自重和摩擦)

(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小明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下傾,則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調,

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                                   。

(2)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如下:

實驗序號

動力F1(牛)

動力臂L1(厘米)

阻力F2(牛)

阻力臂L2(厘米)

1

2

4

2

4

2

4

6

3

8

3

 

8

4

6

    

 

①小明用如圖甲所示進行第3次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動力F1=

     N。

②分析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第3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偏大,檢測彈簧測力計發(fā)現(xiàn)完好無損,原因可能是                                              

(3)小明通過實驗探究,得出了杠桿平衡條件。生活中的釣魚竿應用了該實驗中的第   ______次實驗原理。

(4)在許多物理實驗中,通常也要進行多次實驗,如:①“研究凸透鏡成像”時要多次改變物距找像;②“測量物體長度”時多次測量;③“研究并聯(lián)電路電流規(guī)律”時換用不同燈泡多測幾組數(shù)據(jù);④“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測量多組電壓和電流值。其中與小明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