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下面作圖:
(1)如圖甲,路燈下站著小芳、小剛兩人,請根據(jù)小芳和小剛的影長,標出圖中路燈燈泡S的位置
(2)現(xiàn)在時刻是下午的2點40分,請在圖乙畫出此刻從時鐘正對面的鏡子里看見的時針和分針的位置.(說明:①注意分針要比時針長;②時針只要畫在對應的區(qū)間范圍內即可.)
(3)一條光線照射到水面發(fā)生反射和折射,這條光線經(jīng)水面折射后的光線如圖所示.請在圖丙中畫出它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答案】分析:(1)根據(jù)中心投影的特點可知,連接物體和它影子的頂端所形成的直線必定經(jīng)過點光源.所以分別把小芳和小剛的頂端和影子的頂端連接并延長可交于一點,即點光源的位置.
(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虛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平面鏡豎直放立時所成的像是左右顛倒的.
(3)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折射定律: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當光由空氣斜射進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靠近法線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質斜射進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向遠離法線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
(1)將小芳和小剛的頂端和影子的頂端連接并延長可交于一點S,點S就是光源的位置,如圖所示:

(2)下午的2點40分,如左圖所示:
由于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表面上的刻度是左右相反的,此刻從時鐘正對面的鏡子里看見的時針和分針的位置如右圖所示:

(3)光由空氣斜射進入水中時,折射光線向靠近法線方向偏折,根據(jù)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畫出入射光線;由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首先過入射點畫出法線,法線與界面垂直(虛線),根據(jù)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畫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

點評:(1)第一問利用了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此類題可以認為表面上的刻度是左右相反的,或者把紙翻過來看.
(2)第二問考查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作圖,難度不大,體現(xiàn)了學數(shù)學要注重基礎知識的新課標理念.解題的關鍵是要知道:連接物體和它影子的頂端所形成的直線必定經(jīng)過點光源.
(3)在光路圖中,法線要畫成虛線,如果能夠確定反射角,在光路圖中,一定要標出反射角的度數(shù);畫折射光路時,一定注意光從哪種介質進入哪種介質.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完成下面作圖:
(1)如圖甲,路燈下站著小芳、小剛兩人,請根據(jù)小芳和小剛的影長,標出圖中路燈燈泡S的位置
(2)現(xiàn)在時刻是下午的2點40分,請在圖乙畫出此刻從時鐘正對面的鏡子里看見的時針和分針的位置.(說明:①注意分針要比時針長;②時針只要畫在對應的區(qū)間范圍內即可.)
(3)一條光線照射到水面發(fā)生反射和折射,這條光線經(jīng)水面折射后的光線如圖所示.請在圖丙中畫出它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完成下面作圖:
(1)一圓形蓄水池裝滿水,水面與地面相平,在池的中心正上方B處懸掛著一盞燈,一人站在岸邊,設A處為人眼,作出燈發(fā)出的光經(jīng)水面反射后進入人眼的反射光線.(保留輔助線)
(2)一條光線照射到水面發(fā)生反射和折射,這條光線經(jīng)水面折射后的光線如圖所示.請在圖中畫出它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3)如圖所示,從光源S發(fā)出的兩條光線,其中一條平行于凸透鏡的主光軸,另一條過凸透鏡的焦點,請畫出這兩條光線透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
(4)請在下圖方框中畫出合適的透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完成下面作圖:

(1)一圓形蓄水池裝滿水,水面與地面相平,在池的中心正上方B處懸掛著一盞燈,一人站在岸邊,設A處為人眼,作出燈發(fā)出的光經(jīng)水面反射后進入人眼的反射光線.(保留輔助線)
(2)如圖2所示,從光源S發(fā)出的兩條光線,其中一條平行于凸透鏡的主光軸,另一條過凸透鏡的焦點,請畫出這兩條光線透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完成下面作圖:
(1)如圖甲,路燈下站著小芳、小剛兩人,請根據(jù)小芳和小剛的影長,標出圖中路燈燈泡S的位置
(2)現(xiàn)在時刻是下午的2點40分,請在圖乙畫出此刻從時鐘正對面的鏡子里看見的時針和分針的位置.(說明:①注意分針要比時針長;②時針只要畫在對應的區(qū)間范圍內即可.)
(3)一條光線照射到水面發(fā)生反射和折射,這條光線經(jīng)水面折射后的光線如圖所示.請在圖丙中畫出它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