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3.做托里拆力實驗時,玻璃管豎直放置,玻璃管內有些殘留的空氣,水銀液面靜止時的位置如圖所示,因天氣原因只引起外界大氣壓變大,則( 。
A.管內氣體壓強變大
B.管內、外水銀液面高度差變大
C.水銀槽底部上表面受到壓強不變
D.管內氣壓的變化量小于大氣壓的變化量

分析 如果管內進入空氣,大氣壓等于空氣柱的壓強與水銀柱的壓強之和,水銀柱將減。

解答 解:
AB、假設管內水銀面不動,則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變大,外界壓強大于管內壓強,所以管內水銀面上升,所以氣體體積減小,壓強變大.
C、因為氣壓變大,所以水銀槽底部上表面受到壓強變大;
D、因為氣體壓強+水銀柱壓強=大氣壓強,所以管內氣壓的變化量小于大氣壓的變化量.
故選ABD.

點評 托里拆利實驗中會產生諸多變化的情況,諸如:管的粗細、位置深淺、是否傾斜、槽中水銀面高低、是否混入氣泡等,哪些影響測量結果,哪些不影響測量結果我們應該準確把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頂端下滑到底端,使小車以相同的速度分別在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運動,小車滑行的距離如圖1所示:
(1)當小車在水平木板表面上運動時,受到的一對平衡力是C.(填選項前的字母)
A.小車受到向前的慣性力和木板對小車的阻力
B.小車受到的重力和小車對木板的壓力
C.小車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對小車的支持力
(2)實驗中可以看出,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后,運動的小車所受的摩擦力減小,向前滑行的距離變大.小車所受摩擦力減小的原因是接觸面粗糙程度變小.
(3)在大量類似實驗基礎上,牛頓等科學家經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它是人們公認的物理學基本定律之一,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勻速直線飛行的飛機上,自由落下了一顆炸彈.下列給出了幾種炸彈落地前與飛機位置關系的情形,如圖2所示.請你認真分析后作出正確的選擇:
①不計空氣對炸彈的阻力,炸彈與飛機的位置關系為乙圖.
②實際上,由于空氣阻力的存在,炸彈與飛機的位置關系為甲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小陽同學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如圖所示.
(1)要使像能夠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將光屏向下(填“上”或“下”)調整;
(2)實驗過程中,當燭焰距凸透鏡30cm時,移動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等大清晰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5cm;
(3)接著使燭焰向左移動5cm,此時應該將光屏向左(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一個清晰倒立、縮小的實像.
(4)在試驗中小陽將一塊不透明的紙擋住凸透鏡的下半部分,則此時能 (填“能”或“不能”) 成完整的像,像比原來變暗 (填“亮”或“暗”)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轎車已進入千家萬戶.下列有關小轎車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行駛途中司機以轎車為參照物時,看見公路兩旁的樹木向車后退去
B.司機及前排乘員行駛時系安全帶可以減小慣性
C.轎車的重力和汽車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D.人用力推靜止的車但未推動,是因為人對車的推力小于路面對車的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請將下列測量工具所測得的結果填寫在題中的空格內.
(1)用刻度尺測得物體的長度如圖1,其長度是3.15cm.
(2)用天平測量一個物體的質量,天平平衡后,砝碼數(shù)和游碼的位置如圖2,物體的質量是18.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所示,將彈簧的左端固定,彈簧自然伸長到B位置,用一木塊放在較粗糙水平面將彈簧壓縮到A位置,由靜止釋放,木塊滑到C位置靜止,請分析說明木塊從A到C的速度先變大后變小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如圖,皮劃艇由靜止變?yōu)檫\動,其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原因是受到力的作用;劃水時,槳對水的作用力方向向后,水對槳的作用力方向向前,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槳是費力杠桿.(選填“省力”“等臂”或“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所示,電阻R0為已知阻值的定值電阻,Rx未知電阻,滑動變阻器電阻值未知,下列四個電路中,不能夠測量出未知電阻Rx的阻值的電路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甲、乙兩個帶電體,已知甲帶正電、乙?guī)ж撾姡媒饘侔魧⒓、乙連接起來的一瞬間,電流方向由甲到乙,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方向是由乙到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