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咸寧)如圖所示,為了測量人騎自行車的功率,某活動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在離出發(fā)線5m、10m、20m、30m、…70m的地方分別劃上8條計時線,每條計時線附近站幾個學(xué)生,手持秒表.聽到發(fā)令員的信號后,受測者全力騎車由出發(fā)線啟動,同時全體學(xué)生都開始計時.自行車每到達一條計時線,站在該計時線上的幾個學(xué)生就停止計時,記下自行車從出發(fā)線到該條計時線的時間.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運動距離S(m) 0 5 10 20 30 40 50 60 70
運動時間t(s) 0 2.4 4.2 6.3 7.8 9.0 10.0 11.0 12.0
(1)完成下表中空格的數(shù)據(jù):
運動距離(m) 0-5 5-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各段平均速度(m/s) 2.08 4.76 6.67 8.33 10.00 10.00
從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該同學(xué)騎自行車由靜到動的過程中,先加速后勻速.關(guān)于加速的原因正確的是:
B
B

A.人騎自行車的牽引力等于阻力        B.人騎自行車的牽引力大于阻力
C.人騎自行車的牽引力小于阻力        D.都有可能
(2)本次實驗中,設(shè)運動過程中,學(xué)生和自行車所受阻力與其速度大小成正比,比例系數(shù)為15Ns/m,則在勻速運動過程中人騎自行車的牽引力為F=
150
150
N,若整個過程中該同學(xué)騎車的功率P保持不變,則P=
1500
1500
W.
分析:將表格中通過的路程與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對應(yīng)起來,利用公式v=
S
t
即可求出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自行車加速運動,處于非平衡狀態(tài),所以受到的阻力和牽引力不是平衡力,根據(jù)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通過運動狀態(tài)來確定物體受到的力的大小關(guān)系.
(2)根據(jù)題目中告訴的阻力與速度大小成正比,并且告訴了比例系數(shù),由此可以得到兩者的關(guān)系式,根據(jù)速度可以求出阻力,進而得到牽引力.根據(jù)功率的推導(dǎo)式:P=Fv,可以求出其功率.
解答:解: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從5米點對應(yīng)的時刻是2.4s,10米點對應(yīng)的時刻是4.2s,所以從5米到10米這5米的路程,對應(yīng)的時間1.8s.
根據(jù)速度計算公式可以求得此段路程的速度:v=
S
t
=
5m
1.8s
≈2.78m/s.
同理可以求得從50米到60米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10m/s.
(1)自行車在行駛過程中,受到牽引力和阻力(包括摩擦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由于是加速運動,所以不是平衡狀態(tài),受到的牽引力和阻力不是一對平衡力,兩者不相等,而是牽引力大于阻力.故選B.
(2)由題意知阻力和速度的關(guān)系式是:F阻=15Ns/m×v.當自行車勻速運動時,速度v為10m/s,代入關(guān)系式可得:F阻=15Ns/m×v=15Ns/m×10m/s=150N.
由于此時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以牽引力等于阻力,故此時的牽引力為150N.
功率的計算公式p=
W
t
=
FS
t
=F
S
t
=Fv.
將勻速運動過程中的速度和牽引力代入公式,即可求得功率:P=Fv=150N×10m/s=1500W.
故答案為:
運動距離(m) 0-5 5-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各段平均速度(m/s) 2.08 2.78 4.76 6.67 8.33 10.00 10.00 10.00
(1)B;
(2)150;   1500.
點評:求平均速度時,在表中記錄的運動時間,相對于下一段路程是一個時刻,在此題中,求平均速度時,首先要從時刻轉(zhuǎn)化成時間段.與此題類似有,給你一張火車運行表,讓你求其中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解法相同.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咸寧)如圖是表示人的腳跟提起后的姿勢.O是腳尖與地面的接觸點,畫出動力F1的力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咸寧)如圖所示,杠桿OA的B點掛著重物G,A端用細繩掛在圓弧EF上,此時OA恰成水平,且A點與圓弧形架EF的圓心重合.當繩AM的M端從E點緩慢滑到F點的過程中,繩對A點拉力的大小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咸寧)如圖1所示將邊長為10cm的密度均勻的正方體木塊平放在圓柱形容器的底部,圓柱形容器的橫截面積為300cm2,此時正方體木塊對圓柱形容器的底部的壓強是800N/m2.現(xiàn)緩慢地往容器中注水,當容器中的水面升至一定高度時,木塊對容器底面的壓力恰好為零,如圖2所示.已知g=10N/kg,ρ=1.0×103kg/m3.求:
(1)木塊的密度ρ是多少千克每立方米??
(2)水面上升的高度h是多少厘米?
(3)注入水的質(zhì)量m是多少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咸寧)如圖是速滑運動員在賽道上奮勇拼搏的鏡頭.滑冰鞋的冰刀與冰面的接觸面積很小是為了增大運動員對冰面的
壓強
壓強
;比賽時滑冰鞋的冰刀與冰面間的摩擦是
滑動
滑動
(填“靜”或“滑動”)摩擦,在這過程中,冰刀溫度升高,是通過
做功
做功
的方式增加了它的內(nèi)能,運動員到達終點線后由于
慣性
慣性
還會繼續(xù)向前滑行一段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