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實驗中,請?zhí)顚懣崭裉幍膬?nèi)容.
①現(xiàn)有幾塊大理石小塊,質量分布均勻、形狀不規(guī)則.某小組同學探究這些小塊大理石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用______測量大理石的質量,用______和水測量大理石的體積.
②小組中甲同學在其中取出一塊大理石分別測量三次,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一中,小組中乙同學在其中分別取出大小不等的三塊各測量了一次,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二中,
③分析表二,可以得出初步結論: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成______關系.
④你認為甲同學和乙同學的方法比較,______的方法是正確的(選填“甲同學”或“乙同學”).理由是______.
表一:
實驗
序號
質量
(克)
體積
(厘米3
137.515.0
238.915.6
339.715.8
表二:
實驗
序號
質量
(克)
體積
(厘米3
127.511.0
251.420.5
380.032.0

【答案】分析:①根據(jù)托盤天平的用途:測量物體質量,可以確定測量大理石的質量用的工具;量筒是用來測量物體的體積的,對于固體的體積可以利用一下方法測量:先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測出水的體積,再將待測物體放入量筒中,測出物體和水的總體積,從而可以得到物體的體積.
③表二中的物體的質量隨著體積的變化而變化,利用具體的數(shù)據(jù)計算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兩者的定量關系.
④因為結論中提到的規(guī)律是質量隨著體積變化的,因此選用物體的體積應該是不同的,根據(jù)甲乙兩位同學選取的器材特點可以確定此題的答案.
解答:解:①在在“探究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實驗中,為了測量大理石的質量要用到托盤天平,
測量大理石的體積要用量筒.
③根據(jù)表格二中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隨著體積的增大,大理石的質量是增大的.利用具體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2.5,≈2.5,=2.5,即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定值,即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④要得到質量與體積成正比,所選用的數(shù)據(jù)中體積和對應的質量必須是變化的.而甲同學選用的是一塊大理石,其體積并沒有變化,不符合條件,故乙同學的方法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①天平;量筒.②正比.③乙;同種物質,只有當體積變化時才能得出質量與體積之間的關系.
點評:測量物體的質量和體積在實驗室里要用其專門的測量工具:天平和量筒.不能選用其他工具.
關于物體質量和體積的測量方法也可以利用間接的方法測量:如可以利用測力計測得物體受到的重力,利用重力與質量的關系求得物體的質量.
對于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其體積的測量也可以利用刻度尺測出其邊長,根據(jù)公式計算出其體積的大。蔷唧w題目而定.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1-2012年江西省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物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是小聰同學在探究甲、乙兩種不同圓體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時得出的圖像,用上述兩種物質分別做成a、b兩個實心正方體,b的邊長是a的2倍,把它們放在水平地面上,a,b兩物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為 

A.pa:pb=1:8

B.pa:pb =1:4

C.pa:pb=l:2

D.pa:pb =1: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1-2012年四川省九年級第十四章單元測試物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是小聰同學在探究甲、乙兩種不同圓體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時得出的圖像,用上述兩種物質分別做成a、b兩個實心正方體,b的邊長是a的2倍,把它們放在水平地面上,a,b兩物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為 

A.pa:pb=1:8                B.pa:pb =1:4

C.pa:pb=l:2                D.pa:pb =1: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1年廣西柳州市中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右圖是小聰同學在探究甲、乙兩種不同圓體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時得出的圖象,用上述兩種物質分別做成a、b兩個實心正方體,b的邊長是a的2倍,把它們放在水平地面上,a、b兩物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為( )

A.pa:pb=1:8
B.pa:pb=1:4
C.pa:pb=1:2
D.pa:pb=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圖3是小聰同學在探究甲、乙兩種不同圓體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時得出的圖像,用上述兩種物質分別做成a、b兩個實心正方體,b的邊長是a的2倍,把它們放在水平地面上,a,b兩物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為

A.pa:pb=1:8    B.pa:pb =1:4    C.pa:pb=l:2     D.pa:pb =1: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