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電路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guān)系”.

(1)連接電路時,圖甲中導線E端應與滑動變阻器的 ________ (選填“A”、“B”、“C”或“D”)接線柱相連,使閉合開關(guān)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置于A端.

(2)閉合開關(guān),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發(fā)現(xiàn),電壓表始終無示數(shù),電流表有示數(shù),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只填序號)

A.滑動變阻器斷路 B.R短路 C.R斷路

(3)排除故障后,將5Ω的電阻接入電路,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使電壓表示數(shù)為1.5V,電流表指針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電流表讀數(shù)為 ________A.

(4)將5Ω的電阻換成10Ω的電阻后,閉合開關(guān),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到合適位置,記錄試驗數(shù)據(jù),此操作中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目的是________ .再將電阻換成15Ω重復操作.

(5)分析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jié)論:________

【答案】B; B;0.3;保持定值電阻兩端電壓不變;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解析】

(1)由于閉合開關(guān)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置于A端,且使滑動變阻器的阻值最大,所以,圖甲中導線E端應與滑動變阻器的B接線柱相連;

(2)電流表有示數(shù),說明電路為通路,電壓表示數(shù)為零,說明電壓表測量導線兩端電壓;即定值電阻R短路。

(3)由圖乙知道,電流表所選量程是0~0.6A,分度值是0.02A,所以,電流表讀數(shù)是0.3A;

(4)在研究電流與電阻關(guān)系時,把定值電阻5Ω換成10Ω,由于串聯(lián)電路導體兩端電壓與其阻值成正比,所以電阻兩端電壓會增大;在電源電壓一定時,要使電阻兩端電壓不變,需要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滑片,使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增大,所以,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到合適位置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定值電阻兩端電壓不變;

(5)由表中的數(shù)據(jù)知道,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時,通過電阻電流的變化倍數(shù)與電阻阻值變化倍數(shù)的倒數(shù)相等,即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shù)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

(1)該實驗是根據(jù)公式_____進行測量的。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_______(填“大”或“小”)

(3)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一輛質(zhì)量為1.2t的小汽車,以72km/h速度在一段平直公路勻速行駛了1h,油耗為6kg,它所受的阻力是車重的0.1倍(假設(shè)汽油完全燃燒,熱值q=4.6×107J/kg).

(1)這段時間內(nèi)汽車牽引力做功?

(2)汽車發(fā)動機的效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科技小組研究圖所示水平擲出的物體落地點遠近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小組同學猜想水平擲出的物體落地點遠近可能受下列因素影響:

.拋出點的豎直高度h; .水平擲出的速度v; .小球的質(zhì)量m

于是設(shè)計了實驗記錄表一,并將一些有關(guān)的實驗條件及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一中:

表一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豎直高度h(米)

1

1

1

1

2

2

1

3

3

水平速度v(米/秒)

1

2

3

1

2

3

1

2

3

小球質(zhì)量m(千克)

0.5

0.5

0.5

0.6

0.6

0.6

0.7

0.7

0.7

①根據(jù)表一中的信息,你認為可以探究的相關(guān)因素是_____,

A. B. C. D.甲和乙 E.甲和丙 F.乙和丙 G.甲、乙、丙 H.與甲、乙、丙無關(guān)的其它因素

請說明你選擇該選項的依據(jù):_____。

②小組同學隨后進行了實驗,并把實驗結(jié)果記錄在表二中。

表二

0.5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豎直高度h(米)

1

1

1

1

2

2

1

3

3

水平速度v(米/秒)

1

2

3

1

2

3

1

2

3

小球質(zhì)量m(千克)

0.5

0.5

0.6

0.6

0.6

0.7

0.7

0.7

水平距離x(米)

0.45

0.90

1.35

0.45

1.26

1.89

0.45

1.54

2.31

②根據(jù)表二中的信息,你認為可以探究的相關(guān)因素是_____,

A. B. C. D.甲和乙 E.甲和丙 F.乙和丙 G.甲、乙、丙 H.與甲、乙、丙無關(guān)的其它因素

請說明你選擇該選項的依據(jù):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題1圖所示是電阻甲和乙的I-U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電阻乙為定值電阻

B. 當電阻甲兩端電壓為2V時,R=10Ω

C. 如題2圖所示,當開關(guān)閉合,電路電流為0.2A時,電路總電阻是15Ω

D. 如題3圖所示,當開關(guān)閉合,電源電壓為2V時,電路總電流為0.4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圖中的裝置完全相同,圖中燃料的質(zhì)量相同,燒杯內(nèi)液體的質(zhì)量也相同.要比較不同燃料的熱值和不同物質(zhì)的比熱容,下列選擇正確的是( )

A.比較熱值,應選擇甲乙兩圖進行實驗;比較比熱容,應選擇甲丙兩圖進行實驗

B.比較熱值,應選擇甲乙兩圖進行實驗;比較比熱容,應選擇乙丙兩圖進行實驗

C.比較熱值,應選擇甲丙兩圖進行實驗;比較比熱容,應選擇甲乙兩圖進行實驗

D.比較熱值,應選擇乙丙兩圖進行實驗;比較比熱容,應選擇甲乙兩圖進行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以下器材:足夠的待測液體,帶砝碼的托盤天平,一個空玻璃杯,足夠的水,測量某液體的密度。請將以下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1用天平稱出空玻璃杯的質(zhì)量為150g;往玻璃杯中倒?jié)M水,用天平測出玻璃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為200g,求出玻璃杯的容積為 cm3

2將水全部倒出,再注滿待測液體,待天平平衡后,右盤中的砝碼和標尺上的游碼如圖所示,讀出玻璃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為 g;

3用密度公式計算出待測液體的密度為 g/cm3

4在實驗的過程中,下列做法可能會引起實驗誤差的是

A天平應該水平放置

B天平使用前要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

C先測盛滿水的杯子總質(zhì)量,倒出水后,再測空玻璃杯的質(zh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下列關(guān)于電功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用電器的電功率越大,它消耗的電能越多 B. 用電器的電功率越大,它消耗電能越快

C. 用電器工作時間越長,它的電功率越大 D. 用電器的電能與其功率無關(guān),只與通電時間有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請根據(jù)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電磁旋轉(zhuǎn)實驗

早在1812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就有了電磁之間是統(tǒng)一的想法。1820年春,奧斯特在他的講座上當眾展示了一個精彩的實驗:在直導線附近(導線需要南北放置),放置一枚小磁針,當導線中有電流通過時,磁針發(fā)生了偏轉(zhuǎn)。后通過深入的實驗研究,當年的7月份奧斯特發(fā)表論文,揭示了電流的磁效應。

1821年,美國物理學家法拉第重復完成奧斯特實驗,并親手做了其它許多實驗。如左圖所示,就是著名的電磁旋轉(zhuǎn)實驗裝置,右圖為這一裝置的結(jié)構(gòu)簡圖,其中 A是可動磁鐵,B是固定導線,C是可動導線,D是固定磁鐵,黑色部分表示水銀。實驗現(xiàn)象是:如果通電導線B附近只有磁鐵A的一個磁極 N,磁鐵A就會圍繞導線旋轉(zhuǎn),同時,通電導線C也會圍繞固定磁鐵D的磁極 N旋轉(zhuǎn),這一裝置實際上就是最早的電動機。

(1)圖所示的各種裝置中,與法拉第電磁旋轉(zhuǎn)實驗工作原理一致的是_______

A.線圈轉(zhuǎn)動時小燈泡發(fā)光

B. 電路接通時,小磁鐵和螺釘一起轉(zhuǎn)動

C. 電路接通時線圈轉(zhuǎn)動

D. 電路接通時,電鈴不停的響

(2)實驗研究表明,通電導線與磁鐵間相互作用力的方向與通電導線的電流方向和磁鐵產(chǎn)生的磁場方向有關(guān)。由此可知,材料中圖所示的裝置接通電源后,從上向下看,當磁鐵A繞通電導線B逆時針旋轉(zhuǎn)時,通電導線C繞磁鐵D___________(選填“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zhuǎ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