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

實驗

序號

l(米)

m(克)

θ(度)

30T

(秒)

1

1.0

30

4

60

2

1.0

40

4

60

3

1.0

50

4

60

4

1.0

30

3

60

5

1.0

30

4

60

6

1.0

30

5

60

7

0.8

30

4

54

8

1.0

40

4

60

9

1.2

50

3

66

某小組三位同學發(fā)現(xiàn)鐘擺的擺動似乎是有規(guī)律的。于是他們在細繩下面掛一小球制成了單擺,研究在擺動角度θ不大的情況下,單擺來回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擺動周期T)與哪些因素有關,如圖29所示,l為單擺的擺長,m為單擺擺球的質量。為了減小誤差,三位同學在實驗中每次測量單擺擺動30次(30T)的時間。丙同學在甲、乙同學實驗的基礎上繼續(xù)實驗,三位同學的實驗數(shù)據(jù)分別記錄在下表中。為了進一步探究單擺的擺動規(guī)律,他們進行了適量的運算,將結果記錄在下表的后三列中。

(1)三位同學在實驗中都要測量單擺擺動30個周期的用的時間,目的是____________。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與3,可知甲同學得出的結論是:當單擺的擺長和擺動角度相同時,單擺的周期與擺球的質量____________(選填“有關”、“無關”)。

(3)分析比較實驗序號4、5與6,可知乙同學研究的是:單擺的周期與擺球_________的關系,他得出的結論是:當單擺的擺長和擺球質量相同時,單擺的周期與____________。

(4)分析比較實驗序號7、8與9中單擺的周期與擺長的關系,可知丙同學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減小誤差

   (2)無關 

(3)擺動角度θ、 擺動角度θ大小無關 、

(4)單擺的擺長越長, 擺動周期越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小組三位同學發(fā)現(xiàn)鐘擺的擺動似乎是有規(guī)律的.于是他們在細繩下面掛一小球制成了單擺,研究在擺動角度θ不大的情況下,單擺來回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擺動周期T)與哪些因素有關,如圖所示,l為單擺的擺長,m為單擺擺球的質量.為了減小誤差,三位同學在實驗中每次測量單擺擺動30次(30T)的時間.丙同學在甲、乙同學實驗的基礎上繼續(xù)實驗,三位同學的實驗數(shù)據(jù)分別記錄在下表中.為了進一步探究單擺的擺動規(guī)律,他們進行了適量的運算,將結果記錄在下表的后三列中.
同學 實驗
序號
l(米) m(克) θ(度) 30T
(秒)
1 1.0 30 4 60
2 1.0 40 4 60
3 1.0 50 4 60
4 1.0 30 3 60
5 1.0 30 4 60
6 1.0 30 5 60
7 0.8 30 4 54
8 1.0 40 4 60
9 1.2 50 3 66
(1)三位同學在實驗中都要測量單擺擺動30個周期的用的時間,目的是
減小誤差
減小誤差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與3,可知甲同學得出的結論是:當單擺的擺長和擺動角度相同時,單擺的周期與擺球的質量
無關
無關
(選填“有關”、“無關”).
(3)分析比較實驗序號4、5與6,可知乙同學研究的是:單擺的周期與擺球
擺動角度θ
擺動角度θ
的關系,他得出的結論是:當單擺的擺長和擺球質量相同時,單擺的周期與
擺動角度θ大小無關
擺動角度θ大小無關

(4)分析比較實驗序號7、8與9中單擺的周期與擺長的關系,可知丙同學得出的結論是
單擺的擺長越長,擺動周期越長
單擺的擺長越長,擺動周期越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小華、小明兩位同學通過實驗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所用實驗器材有杠桿、彈簧測力計、鉤碼和支架等.他們分別在已調水平平衡的杠桿上施加動力F1、阻力F2并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記錄動力臂l1及阻力臂l2,小華、小明的操作情況分別如圖(a)、(b)所示,表一、表二為他們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
表一:小華同學
實驗序號 F1(牛) l1(厘米) F2(牛) l2(厘米)
1 1 8 8 1
2 3 6 6 3
3 2 8 8 2
表二:小明同學
實驗序號 F1(牛) l1(厘米) F2(牛) l2(厘米)
4 1 8 4 2
5 2 8 4 4
6 4 5 2 10
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與3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小華得出結論:杠桿平衡的條件是F1+l1=F2+l2
(1)請判斷:小華的結論是
錯誤
錯誤
的(選填“正確”或“錯誤”),依據(jù)是:
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與3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小華又得出結論:杠桿平衡的條件是“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從實驗的角度分析,小華的問題是:
動力和阻力的方向始終與杠桿垂直
動力和阻力的方向始終與杠桿垂直
;請你提出實驗的改進措施,幫助小華得出正確的結論.你的措施是
去掉一側的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沿不同方向拉.
去掉一側的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沿不同方向拉.

(3)改進實驗后,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歸納得出結論: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F1L1=F2L2
F1L1=F2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華、小明兩位同學通過實驗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所用實驗器材有杠桿、彈簧測力計、鉤碼和支架等.他們分別在已調水平平衡的杠桿上施加動力F1、阻力F2并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記錄動力臂l1及阻力臂l2,小華、小明的操作情況分別如圖(a)、(b)所示,表一、表二為他們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
表一  小華同學
實驗
序號
F1
(牛)
l1
(厘米)
F2
(牛)
l2
(厘米)
1 1 8 8 1
2 3 6 6 3
3 2 8 8 2
表二  小明同學
實驗
序號
F1
(牛)
l1
(厘米)
F2
(牛)
l2
(厘米)
4 1 8 4 2
5 2 8 4 4
6 4 5 2 10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與3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小華得出結論:杠桿平衡的條件是F1+l1=F2+l2.請判斷:小華的結論是
錯誤
錯誤
的(選填“正確”或“錯誤”),依據(jù)是:
兩個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兩個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2)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歸納得出結論: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F1l1=F2l2
F1l1=F2l2

(3)得出上述杠桿平衡的條件后,小華也欲用彈簧測力計和鉤碼進行實驗,但跟小明的操作不同的是,設計了如圖(c)所示的方案.請判斷:她
能否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選填“能”或“不能”).寫出判斷的理由:
可以滿足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可以滿足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小組三位同學發(fā)現(xiàn)鐘擺的擺動似乎是有規(guī)律的.于是他們在細繩下面掛一小球制成了單擺,研究在擺動角度θ不大的情況下,單擺來回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擺動周期T)與哪些因素有關,如圖所示,l為單擺的擺長,m為單擺擺球的質量.為了減小誤差,三位同學在實驗中每次測量單擺擺動30次(30T)的時間.丙同學在甲、乙同學實驗的基礎上繼續(xù)實驗,三位同學的實驗數(shù)據(jù)分別記錄在下表中.為了進一步探究單擺的擺動規(guī)律,他們進行了適量的運算,將結果記錄在下表的后三列中.
同學 實驗序號 l(米) M(克) θ(度) 30T(秒)  T2(米2  
l
[(米)
1
2
]
l×m(米?克)
1 1.0 30 4 60 1.00 1.0 30
2 1.0 40 4 60 1.00 1.0 40
3 1.0 50 4 60 1.00 1.0 50
4 1.0 30 3 60 1.00 1.0 30
5 1.0 30 4 60 1.00 1.0 30
6 1.0 30 5 60 1.00 1.0 30
7 0.8 30 4 54 0.64 0.9 24
8 1.0 40 4 60 1.00 1.0 40
9 1.2 50 3 66 1.44 1.1 60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l、2與3,可知甲同學得出的結論是:當單擺的擺長和擺動角度相同時,單擺的周期與擺球的質量
無關
無關
(選填“有關”、“無關”).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4、5與6,可知乙同學研究的是:單擺的周期與擺球
擺角
擺角
的關系,他得出的結論是:當單擺的擺長和擺球質量相同時,單擺的周期與
擺角無關
擺角無關

(3)分析比較實驗序號7、8與9中單擺的周期與擺長的關系,可知丙同學得出的結論是:
單擺的擺長越長,單擺的周期越大
單擺的擺長越長,單擺的周期越大

(4)進一步綜合分析單擺的周期與表中后三列經(jīng)運算后得到的數(shù)據(jù)關系,可歸納得出的結論是:
單擺的周期與
l
成正比
單擺的周期與
l
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同學為了研究物體做功快慢的情況,分別對三位同學的做功情況進行觀察,記錄了有關數(shù)據(jù),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該同學觀察到甲同學做功最快,乙同學其次,丙同學最慢,而每位同學自身做功快慢相同.
表一  甲同學                                    
實驗序號 做功(焦) 做功時間(秒)
4 50 4.0
5 100 8.0
6 150 12.0
表二  乙同學 
實驗序號 做功(焦) 做功時間(秒)
1 50 2.5
2 100 5.0
3 150 7.5
表三  丙同學
實驗序號 做功(焦) 做功時間(秒)
7 40 4.0
8 80 8.0
9 120 12.0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4(或2與5,3與6)的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以得出初步結論是:
當做相同的功時,所用時間越短,做功越快
當做相同的功時,所用時間越短,做功越快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
4、7 (或5、8,6、9)
4、7 (或5、8,6、9)
的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當做功所用時間相同時,做的功越多,做功越快.
(3)進一步綜合分析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并歸納得出結論:
a.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當做的功和做功用的時間的比值相同時,做功快慢相同
當做的功和做功用的時間的比值相同時,做功快慢相同

b.分析比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當做的功和做功用的時間的比值越大時,做功越快
當做的功和做功用的時間的比值越大時,做功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