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圖” 和“澳大利亞大陸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時數(shù)等值線圖”,回答問題。
 
(1)描述左下圖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時數(shù)的分布規(guī)律。
(2)簡析甲、乙、丙三地每日日照時數(shù)較長的形成原因。
(3)比較A、B兩地年降水特點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1)南部和東部日照時數(shù)較短,向中部和西部逐漸增加。
(2)甲地日照時數(shù)較長,主要是位于大陸內(nèi)部,常年受副熱帶高壓影響,晴天較多;乙地主要是位于大分水嶺的背風坡,晴天多;丙地主要是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又受來自大陸內(nèi)部的信風及西澳大利亞寒流影響,降水稀少,晴天多,因而日照時數(shù)最長。
(3)A地降水總量較B地多,降水季節(jié)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半年
原因:夏半年受來自海洋的西北季風控制多雨,冬半年受來自大陸內(nèi)部的東南季風控制干燥少雨。
B地降水相對較少,降水季節(jié)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冬半年
原因:夏半年受強盛的副熱帶高壓控制干燥少雨,冬半年能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風影響帶來一定降水。

(1)根據(jù)氣候中降水的豐富程度分析光照時間規(guī)律。
(2)甲、乙、丙三地每日日照時數(shù)較長的形成原因從大慶環(huán)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
(3)AB二地降水受氣候的影響,氣候的成因就是二地降水差異的原因。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綜合讀圖題

讀南美洲地形圖及南美洲南部地理環(huán)境形成和演化過程示意圖, 回答下列問題。

 ②

 

 

(1)圖中①河流域為陸地    (填自然帶名稱)的最大分布區(qū)。①河上游的植被破壞,將對下游造成的環(huán)境問題有    。圖中甲河段(僅考慮地球自轉(zhuǎn))    (填東、西)岸沉積明顯。
(2)圖中②、③、④三地都位于沿海,但自然帶有明顯的差異,這種分異現(xiàn)象
體現(xiàn)了                   規(guī)律,其形成的原因是以    為基礎。
(3)圖中Ⅲ時期隆起的安第斯山脈,是由    板塊和    板塊相    (填擠壓、張裂)形成的。該區(qū)域從Ⅰ至Ⅲ時期的地理環(huán)境演變過程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具有    性特征。
(4)實地考察發(fā)現(xiàn)圖15中Ⅲ時期山脈西坡雪線比東坡低,試分析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綜合讀圖題

讀圖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8分)

(1)比較重慶與武漢氣溫年較差的差異,并說明主要原因。(4分)
(2)“人在江底走,水在頭頂流”是對圖中①河段景觀的描述。簡析此河段景觀的成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綜合讀圖題

(13分)讀世界某區(qū)域圖,回答下列問題。
 
(1)分析A河流水量季節(jié)變化的特點及成因(4分)
(2)試解釋B處是               氣候類型,分析形成原因。(5分)
(3)描述圖中C地區(qū)年等降水量線的分布特點并分析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綜合讀圖題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4分)

(1)判斷G河自N點至M點流經(jīng)地區(qū)的地形類型,并說明判斷的理由。(4分)
(2)說明G河水量豐富的原因。(4分)
(3)指出G河沒有形成明顯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綜合讀圖題

白洋淀被稱為“北國江南”。近10年來白洋淀天然入淀水量幾乎為0,水域面積急劇縮減。流域內(nèi)的保定市農(nóng)業(yè)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全市建成7個國家級商品糧基地縣,8個果品基地和8個牧漁基地,
材料一  白洋淀流域圖

材料二  白洋淀流域蒸發(fā)量、降水量分布圖

材料三 白洋淀附近普遍存在的開采地下水剖面圖

小題1:白洋淀流域分布在________(地形區(qū))上,地勢特征________。
小題2:1990年以來,白洋淀湖面面積最小的時間約是________年,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小題3:造成該地地下水位低的原因是________。地下水位的下降對該區(qū)域造成的直接影響是________
小題4:簡述解決白洋淀湖水急速減少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現(xiàn)象中,能說明地球是球體形狀的是(    )
A.晝夜交替現(xiàn)象
B.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C.水往低處流
D.登高遠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綜合讀圖題

(12分)在南美洲,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熱帶荒漠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等陸地自然帶狹長的分布在西海岸。讀南美洲局部區(qū)域地圖及南美南端(45°S附近)地理環(huán)境形成和演變過程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三自然帶的名稱:A                、B                           、C                            ,A→B→C體現(xiàn)了                    規(guī)律,其形成基礎為            ;D為溫帶荒漠帶,其分布屬于            現(xiàn)象,其影響因素為                  。(7分)
(2)A自然帶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關于分其布特征的主要原因敘述正確的有        (單選)(2分)
A.受緯度影響,向西直通海岸;受地形阻擋,呈南、北狹長分布
B.受地形阻擋,呈南、北狹長分布;受洋流影響,向北延伸范圍更廣
C.受海陸影響,向南伸展到30°S附近;受洋流影響,向北延伸范圍更廣
D.受緯度影響,向西直通海岸;受洋流影響,向北延伸范圍更廣
(3)運用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原理,說明美洲南端(40°S以南)東部地理環(huán)境的演變過程。(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復種指數(shù)=全年播種總面積/耕地面積×100%。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小題1: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四地復種指數(shù)差異明顯的主要影響因素為
①緯度位置 ②海陸位置 ③地形因素 ④河流和湖泊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題2:山東的復種指數(shù)穩(wěn)中有所提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氣溫與降水的變化B.退耕還林還草政策
C.交通用地減少和土壤改良D.市場變化和技術改進
小題3:改革開放后,上海的復種指數(shù)明顯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農(nóng)業(yè)技術水平的提高B.農(nóng)業(yè)結構的調(diào)整
C.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D.勞動力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