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所學地理原理,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滄海桑田”B.“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C.“水滴石穿”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B

試題分析:“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和海陸間水循環(huán)原理相違背。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地理原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綜合讀圖題

(9分)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水循環(huán)發(fā)生的領域,圖中所示水循環(huán)為          循環(huán),在該水循環(huán)參與下,①處的        巖可轉(zhuǎn)化為②處的          巖。(3分)
(2)若M山具有足夠的高度,則從N到M的自然帶變化體現(xiàn)了               規(guī)律。(2分)
(3)假設該地處在北半球中低緯度大陸東岸,則b處洋流按性質(zhì)劃分屬        ,對沿岸的氣候起到             的作用。(2分)
(4)假設該地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則夏季通過       風(風向)輸送到陸地水汽最多,這是因為該地屬于             氣候,其成因是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圖表示某地區(qū)多次地震的震中到海岸線的距離與震源深度的關(guān)系。圖中縱坐標為震源深度,橫坐標表示震中到海岸線的距離,其中0表示的是海岸線位置,-800表示震中位于海岸線以西800km,200表示震中位于海岸線以東200km,圖中的點表示各次地震的震源位置。

小題1:總體上看,震中到海岸線的距離與震源深度的關(guān)系是
①在海岸線的西側(cè),震中離海岸線越遠,震源越深
②在海岸線的東側(cè),震中離海岸線越遠,震源越深
③在海岸線的東側(cè),震源深度限于一定的范圍內(nèi)
④在海岸線的西側(cè),震中到海岸線距離與震源深度關(guān)系不明確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小題2:對這種震源分布特征的合理解釋是
A.大洋板塊發(fā)生了張裂運動B.大陸板塊內(nèi)部發(fā)生了張裂運動
C.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D.大洋板塊俯沖至大陸板塊之下
小題3:符合這種震源分布特征的板塊活動可發(fā)生在
①太平洋西部島弧②北美大陸西海岸③北美大陸東海岸④南美大陸東海岸
A.①② B.②④C.①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2011年12月19日,由于紅海海底火山爆發(fā),在也門西岸祖拜爾群島附近形成了一座新島嶼。圖中甲為火山噴發(fā)圖,乙為巖石圈物質(zhì)循環(huán)示意圖,讀圖完成題。
 
小題1:能夠正確表示新島嶼形成過程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題2:伴隨島嶼誕生的新巖石類型的特點敘述正確的是(  )
A.具有層理構(gòu)造B.含有古代生物化石
C.具有流紋和氣孔D.質(zhì)地堅硬致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讀自然環(huán)境中某物質(zhì)循環(huán)的局部示意圖,完成題。

小題1:若該圖是水循環(huán)的局部示意圖,其中橢圓表示海洋,則
A.箭頭①可能表示大氣降水
B.箭頭①可能表示水汽輸送
C.箭頭②可能表示地下徑流
D.箭頭②可能表示地表徑流
小題2:若該圖是巖石圈物質(zhì)循環(huán)的局部示意圖,其中橢圓表示巖漿巖,則
A.箭頭①可能表示變質(zhì)作用B.箭頭①可能表示外力作用
C.箭頭②可能表示外力作用D.箭頭②可能表示巖漿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自然界中最多的礦物是(   )
A.石油B.天然氣C.汞D.石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綜合讀圖題

讀巖石圈物質(zhì)循環(huán)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三大類巖石名稱。
a和b是         巖、c是          巖、d是         巖。(3分)
(2)把圖中數(shù)字與其對應的巖石閣物質(zhì)循環(huán)過程用直線連接起來。(4分)
①                      固結(jié)成巖
②                      上升冷卻凝固   
③                      重熔再生    
④                      變質(zhì)作用
(3)從褶皺的彎曲形態(tài)判斷,圖中甲地是      (背斜或向斜);從地表的形態(tài)判斷,該地的地貌是          。(4分)
(4)丙地巖體相對兩側(cè)巖體的位移方向是      (上升或下降)。(1分)
(5)下圖中的         圖與上圖中乙地的地貌成因相同。(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讀圖“地殼物質(zhì)循環(huán)示意圖”,回答題。

小題1:關(guān)于圖中地質(zhì)作用的判斷正確的是
A.甲——重熔再生
B.乙——變質(zhì)作用
C.丙——沉積作用
D.丁——冷卻凝固
小題2:下列地表形態(tài),主要由M作用形成的是
A.長江三角洲
B.東非大裂谷
C.喜瑪拉雅山
D.日本富士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右圖為某地地質(zhì)剖面圖,勘探隊員觀察到甲處有一自北向南流的河流,東岸沖刷嚴重;某日,國際標準時間對10:50時,該地鉆孔處旗桿的影子縮為一個點。讀圖回答題。

小題1:該地(   )
A.位于北半球
B.位于西半球
C.盛行風為東北風
D.一年中可能有兩次太陽直射
小題2:有關(guān)該地的判斷正確的是(   )
A.四個鉆孔都可能鉆到地下溶洞
B.甲處河流不可能有地下水補給
C.乙處巖石可能為變質(zhì)巖
D.鐵礦礦體形成時間比斷層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