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綜合題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l)說明圖中甲處的地貌類型及其成因。(2分)
(2)圖中地質構造,乙為_______,丙為________ 。(2分)
(3)簡要分析丁處地形的形成過程。(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綜合題
(11分)讀我國2013年10月29日14時-30日14時降水量預報圖,回答下列問題。
(l)歸納該時段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特點。(2分)
(2)描述西寧與蘭州降水的差異并分析形成原因。(3分)
(3)描述太原以東霜凍線的走向并指出其主要影響因素。(4分)
(4)“今夜霜露重,明早太陽紅”,根據大氣受熱過程原理闡釋這一農諺。(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綜合題
(13分)濟南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對“大氣的運動”進行了探究學習。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探究活動1:活動小組查閱資料得知,白天,陸地增溫快,海上增溫慢;夜間,陸地降溫快,海上降溫慢。海陸風就是海陸間晝夜溫度差異引起的熱力環(huán)流。
(l)根據材料,在下圖中用箭頭畫出陸地和海洋之間的大氣運動方向。(2分)
(2)分析海陸風對海濱地區(qū)的氣溫有什么調節(jié)作用。(3分)
探究活動2:活動小組在海陸風的基礎上,將時空尺度和范圍放大,研究亞歐大陸和太平洋之間不同季節(jié)的大氣運動,如下圖所示。
(3)圖示表示的是______(季節(jié)),M表示________(氣壓中心),其切斷的氣壓帶為_________,N表示___________(氣壓中心)。(4分)
(4)根據圖中風向,運用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原理,簡述其對我國東部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綜合題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尋找最佳避寒地”的課外研究中發(fā)現,有“百里鋼城”之稱的攀枝花1月平均氣溫達13.6℃(昆明為7.7℃,成都為5.5℃),是長江流域冬季的“溫暖之都”。左下圖示意攀枝花在我國西南地區(qū)的位置,右下圖示意攀枝花周邊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氣溫較高的原因。(4分)
(2)小明建議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們冬季來此度假。小亮則從空氣質量角度提出質疑。試為小亮的質疑提出論據。(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綜合題
下圖為“我國漢江中游地區(qū)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9分)
(1)判斷漢水自P點至Q點流經地區(qū)的地形類型,并說明判斷的理由。(3分)
(2)Q點附近河床寬窄不穩(wěn)定,沙灘羅列(如圖左下角圖)。 試從外力作用角度解釋沙灘羅列的成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綜合題
讀渭河流域區(qū)域圖,回答問題。(10分)
(1)說出渭河谷地地質構造類型,并說明其形成過程。(3分)
(2)試分析說明渭河含沙量大的原因。(4分)
(3)描述圖示地區(qū)的城市分布特征。(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綜合題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的第三大國。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 1月 | 7月 | 年降水量 (mm) 738 |
氣溫℃ | 13.4 | 16.2 | |
降水量mm | 9 | 18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綜合題
讀西亞地區(qū)材料和圖,回答問題。
材料一 西亞部分地區(qū)城市和石油天然氣分布圖:
材料二 下表為伊拉克巴格達和伊朗伊斯法罕的氣象資料
巴格達氣象站位置33°19′30″N,44°25′19.2″E海拔34米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平均氣溫(℃) | 15.5 | 18.5 | 23.6 | 24.9 | 25.5 | 29.3 | 31.0 | 31.5 | 28.2 | 27.4 | 23.7 | 17.2 |
降雨量(mm) | 26 | 28 | 28 | 17 | 7 | 0 | 0 | 0 | 0 | 3 | 21 | 26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平均氣溫(℃) | 2.7 | 5.5 | 10.4 | 15.7 | 21.3 | 27.1 | 29.4 | 27.9 | 23.5 | 16.9 | 9.9 | 4.4 |
降雨量(mm) | 17.1 | 14.1 | 18.2 | 19.2 | 8.8 | 0.6 | 0.7 | 0.2 | 0.0 | 4.1 | 9.9 | 19.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0分)
材料一:世界局部區(qū)域圖
材料二:1990年乙所在省區(qū)農村能源消費構成
(1)據材料一,分析甲地地形條件對該地農業(yè)生產的影響。(6分)
(2)據材料二,分析乙省區(qū)農村能源結構對當地生態(tài)的不良影響。(6分)
(3)近些年來丙市人口和用地規(guī)模擴大速度較慢,試分析自然條件對該市人口和用地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的限制性影響。(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