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甲、乙、丙、丁分別是石蕊溶液、稀硫酸、碳酸鈉溶液、澄清石灰水中的一種,若用四個圓表示四種溶液,兩圓相交部分為兩溶液混合后出現(xiàn)的主要實驗現(xiàn)象,如圖所示.請回答:
(1)丁是;通常其用途為 .
(2)甲和丙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反應類型為 .
【答案】
(1)石蕊溶液;判斷溶液的酸堿性
(2)CO32﹣+Ca2+═CaCO3↓;復分解反應
【解析】解:(1)由于石蕊溶液是酸堿指示劑,遇到酸變成紅色,遇到堿變成藍色,再根據(jù)圖示中丁與乙結合呈現(xiàn)紅色,丁與丙結合呈現(xiàn)藍色,所以丁是酸堿指示劑石蕊試液,所以乙是稀硫酸,因為硫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鈉、水、二氧化碳,所以甲是碳酸鈉溶液,丙就是氫氧化鈣溶液,石蕊溶液是酸堿指示劑,遇到酸和堿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可以用來判斷溶液的酸堿性,所以答案是:石蕊溶液;判斷溶液的酸堿性;(2)由上面的推斷可知甲是碳酸鈉,丙是氫氧化鈣,所以該反應的反應物是碳酸鈉和氫氧化鈣,生成物是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離子方程式為:CO32﹣+Ca2+═CaCO3↓,用觀察法配平,碳酸鈣后面標上沉淀符號;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該反應符合這一特點,屬于復分解反應.
所以答案是:CO32﹣+Ca2+═CaCO3↓;復分解反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殲-20”飛機上使用的碳纖維是一種新型的有機高分子材料
B.工業(yè)上通常用電解Na、Mg、Al對應的氯化物制取該三種金屬單質(zhì)
C.Fe3O4俗稱鐵紅,常做紅色油漆和涂料
D.燃料電池的燃料都在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溶液中含有Ba2+ , Mg2+ , Ag+ , 現(xiàn)用NaOH溶液、鹽酸和Na2SO4溶液將這三種離子逐一沉淀分離.其流程圖如圖(已知溶液2為無色溶液)
(1)沉淀的化學式:沉淀1: , 沉淀2:;沉淀3: .
(2)寫出“混合液+A”的離子方程式:;“生成沉淀2”的離子方程式 .
(3)從溶液1和B反應后分離得到沉淀2和溶液2的實驗中,使用到的玻璃儀器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概念在邏輯上存在如下關系:
對下列概念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電解質(zhì)與非電解質(zhì)屬于包含關系 B. 化合物與堿性氧化物屬于包含關系
C. 單質(zhì)與化合物屬于交叉關系 D. 氧化還原反應與分解反應屬于并列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
A. 在常溫常壓下,11.2L氯氣含有的分子數(shù)為0.5NA
B. 在常溫常壓下,1mol氦氣含有的原子數(shù)為2NA
C. 32克氧氣所含原子數(shù)目為2NA
D. 在同溫同壓時,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單質(zhì)所含的原子數(shù)目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zhì)中,不能發(fā)生酯化反應的是( )
A.乙醇(CH3CH2OH)B.乙酸(CH3COOH)
C.甘氨酸(H2N-CH2COOH)D.甲烷(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25 ℃時,用蒸餾水稀釋1 mol·L-1的醋酸溶液至0.01 mol·L-1,隨著溶液的稀釋,下列各項中始終保持增大趨勢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氯氣中含有的少量氯化氫,可用氫氧化鈉溶液除去
B. NaHCO3的熱穩(wěn)定性比Na2CO3強
C. 過量鐵粉加入CuCl2溶液中,充分反應后溶液中的陽離子主要是Fe3+
D. 氨氣噴泉實驗說明氨氣極易溶解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所給信息和標志,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 B | C | D |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麻黃能“止咳逆上氣” | 碳酸氫鈉藥片 | ||
古代中國人已用麻黃治療咳嗽 | 該藥是抗酸藥,服用時喝些醋能提高藥效 | 看到有該標志的丟棄物,應遠離并報警 | 貼有該標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