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
解:(1)根據(jù)實驗原理可知,先從乙烯的發(fā)生裝置己出發(fā),經(jīng)過裝置丙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經(jīng)乙干燥,即A連接E,D連接C,然后加入乙烯的燃燒裝置甲,B連接F,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時,應該先吸收水分,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G連接H、I連接J,故正確的連接順序為:A→E→D→B→C→F→G→H→I→J,
故答案為:A;E;D;B;C;F;G;H;I;J;
(2)濃硫酸在反應中起催化劑和脫水劑作用,加熱液體混合物,為防暴沸,需加碎瓷片;
故答案為:催化劑和脫水劑;防暴沸;
(3)乙醇在濃硫酸催化作用下在反應過程中140℃時會反應生成乙醚副產(chǎn)物,乙醇在濃硫酸作用下加熱反應過程中發(fā)生副反應濃硫酸的脫水性使乙醇脫水為炭,
故答案為:防止生成乙醚;濃硫酸的脫水性使乙醇脫水為炭;
(4)乙烯和濃硫酸反應有副反應發(fā)生,所以要用丙除去乙烯中雜質氣體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用乙干燥乙烯,故答案為:干燥乙烯;除去乙烯中的雜質氣體;
(5)分析裝置和作用可知,丁質量增加ag是有機物燃燒生成的水的質量,戊質量增加bg為有機物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n(CO
2)=
,n(H
2O)=
,有機物中碳元素、氫元素的物質的量之比n(C):n(H)=
:
×2=
,
故答案為:
;
(6)測定乙烯分子中碳、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偏高說明乙烯氣體中有含有碳元素的氣體,
A.乙烯中混有少量的乙醚(C
2H
5OC
2H
5),乙醚碳元素和氫元素之比2:5,小于乙烯中碳氫之比2:4,所以混有乙醚會使碳、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偏低,故A不符合;
B.乙烯進入燃燒管時,含有少量的水蒸氣,會使乙烯混合氣體中碳氫元素原子數(shù)之比小于2:4,所以混有水會使碳、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偏低,故B不符合;
C.乙烯中混有少量的CO,會使乙烯混合氣體中碳氫元素原子數(shù)之比大于2:4,所以混有一氧化碳會使碳、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偏高,故C符合;
D.乙烯進入燃燒管時,含有少量的CO
2 ,會使乙烯混合氣體中碳氫元素原子數(shù)之比大于2:4,所以混有二氧化碳會使碳、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偏高,故D符合;
故答案為:CD;
(7)丁質量增加4.5g是有機物燃燒生成的水的質量,戊質量增加8.8g為有機物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
n(CO
2)=
=0.2mol,n(H
2O)=
=0.3mol,有機物中碳元素、氫元素的物質的量之比n(C):n(H)=0.2mol:0.6mol=1:3,
最簡式為CH
3,當分子式含2個碳時,碳已被氫飽和,故可直接得到烴的分子式為C
2H
6,故不需要其他數(shù)據(jù).
故答案為:CH
3;當分子式含2個碳時,碳已被氫飽和,故可直接得到烴的分子式為C
2H
6,故不需要其他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