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3SiO2(s)+6C(s)+2N2(g)?Si3N4(s)+6CO(g)中,C元素的化合價升高,N元素的化合價降低;
(2)K=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CO生成速率為v(CO)=18mol•L-1•min-1,結合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計算v(N2);
(3)t4時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且逆反應速率大于正反應速率,則為升高溫度或增大壓強;從開始改變條件平衡均向正反應進行,t4時平衡逆向移動;
(4)在同溫度下1L密閉容器中,足量的SiO2和C與2mol N2充分反應,設轉化的氮氣為xmol,則
3SiO2(s)+6C(s)+2N2(g)?Si3N4(s)+6CO(g)
開始 2mol 0
轉化 x 3x
平衡 2-x 3x
$\frac{(3x)^{6}}{(2-x)^{2}}$=729,以此來解答.
解答 解:(1)3SiO2(s)+6C(s)+2N2(g)?Si3N4(s)+6CO(g)中,N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則N2為氧化劑,得到電子被還原,對應還原產(chǎn)物為Si3N4,
故答案為:N2;Si3N4;
(2)K=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則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K=$\frac{{c}^{6}(CO)}{{c}^{2}({N}_{2})}$;CO生成速率為v(CO)=18mol•L-1•min-1,由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可知v(N2)=18mol•L-1•min-1×$\frac{2}{6}$=6 mol•L-1•min-1,
故答案為:K=$\frac{{c}^{6}(CO)}{{c}^{2}({N}_{2})}$;6 mol•L-1•min-1;
(3)t4時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且逆反應速率大于正反應速率,則改變條件為升高溫度或增大壓強;從開始改變條件平衡均向正反應進行,t4時平衡逆向移動,即表示平衡混合物中CO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時間是t3~t4,
故答案為:升高溫度或增大壓強;t3~t4;
(4)在同溫度下1L密閉容器中,足量的SiO2和C與2mol N2充分反應,設轉化的氮氣為xmol,則
3SiO2(s)+6C(s)+2N2(g)?Si3N4(s)+6CO(g)
開始 2mol 0
轉化 x 3x
平衡 2-x 3x
$\frac{(3x)^{6}}{(2-x)^{2}}$=729,解得x=1mol,
則N2的轉化率是$\frac{1mol}{2mol}$×100%=50%,故答案為:50%.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的計算,為高頻考點,把握平衡常數(shù)的含義、化學平衡移動因素及三段法計算是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計算能力的考查,題目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平衡向生成I2的方向移動 | B. | HI分子減少 | ||
C. | I2的分子數(shù)增多 | D. | I2的濃度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④⑤ | B. | ②④⑤ | C. | ①②④ | D. | ①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碳酸的電離方程式:H2CO3?2H++CO32- | |
B. | 硫化鈉水解:S2-+2H2O?H2S+2OH- | |
C. | 往AgI懸濁液中滴加Na2S飽和溶液:2Ag+ (aq)+S2-(aq)=Ag2S(s) | |
D. | 用醋酸除水垢:2CH3COOH+CaCO3=2CH3COO-+Ca2++H2O+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產(chǎn)生氣體體積 ①=② | |
B. | ①中陰極質量增加,②中正極質量減小 | |
C. | ②中負極:2H++2e-═H2↑ | |
D. | 溶液的pH變化:①減小,②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能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 | |
B. | 能與氯化氫反應生成氯乙烯,繼而制取聚氯乙烯 | |
C. | 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處在一條直線上 | |
D. | 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遼寧沈陽東北育才學校高二階段考一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為探討反應X+YZ中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的關系,實驗測得X、Y的初始濃度(用c表示,mol/L)與生成物Z的濃度達到0.0042mol/L時所需的時間如右表所示.下列關于該反應反應速率的判斷正確的是( )
c(X) | c(Y) | 所需時間(秒) |
0.10 | 0.10 | 0.60s |
0.20 | 0.10 | 0.15s |
0.20 | 0.05 | 0.30s |
A.與c(X)成正比且與c(Y)成正比
B.與c(X)成正比且與c(Y)無關
C.與c2(X)成正比且與c(Y)成正比
D.與c2(X)成正比且與c(Y)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