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0.(一)實驗方法測定反應熱---------中和熱測定
(1)實驗桌上備有燒杯(大、小兩個燒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膠頭滴管、環(huán)形玻璃棒、0.5mol•L-1 鹽酸、0.55mol•L-1NaOH溶液,尚缺少的實驗玻璃用品是量筒、溫度計.
實 驗 用 品溶 液 溫 度中和熱△H
t1t2
50mL0.55mol.L-1NaOH50mL.0.5mol.L-1Cl20℃23.3℃
50mL0.55mol.L-1NaOH50mL.0.5mol.L-1HCl20℃23.5℃
(2)他們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
已知:Q=Cm(t2-t1),反應后溶液的比熱容C為4.18KJ•℃-1•Kg-1,各物質的密度均為1g•cm-3.計算完成表格.△H=-56.8kJ/mol
(3)某研究小組將V1 mL 1.0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勻后測量并記錄溶液溫度,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實驗中始終保持V1+V2=50mL).回答下列問題:
研究小組做該實驗時環(huán)境溫度低于(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2℃,此反應所用NaOH溶液的濃度應為1.5mol/L.
(二)通過化學計算間接獲得
(1)已知拆開1mol的H-H鍵、I-I、H-I鍵分別需要吸收的能量為436kJ、153kJ、299kJ.則反應H2(g)+I2(g)=2HI(g)的反應熱△H=-9 kJ•mol-1
(2)已知:2H2(g)+O2(g)=2H2O (l)△H=-571.6kJ•mol-1H2(g)+1/2O2(g)=H2O(g)△H=-241.8kJ•mol-1
根據上述反應確定:H2燃燒熱為285.8kJ•mol-1

分析 (一)(1)根據量熱計的構造和實驗步驟選用需要的儀器來判斷尚缺少的實驗玻璃用品;
(2)先先判斷溫度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溫度差平均值,再根據Q=m•c•△T計算反應放出的熱量,然后根據△H=-$\frac{Q}{n}$kJ/mol計算出反應熱;
(3)實驗時的溫度應為酸堿未混合之前的溫度;恰好反應時參加反應的鹽酸溶液的體積是30mL,由V1+V2=50Ml可知,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為20mL,以此計算NaOH濃度;
(二)(1)舊鍵斷裂要吸收能量,新鍵生成要釋放能量,當舊鍵斷裂吸收的能量大于新鍵生成釋放的能量時,反應為吸熱反應,反之則為放熱反應,據此計算反應熱;
(2)燃燒熱是1mo可燃物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氧化物放出的熱量,液態(tài)水為穩(wěn)定的氧化物;

解答 解:(一)(1)中和熱測定的實驗裝置如圖,需要溫度計測定溫度、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攪拌使溶液混合均勻,還需要量筒量取一定量的酸、堿溶液,由題目提供的實驗用品可知,尚缺少的實驗玻璃用品是量筒、溫度計,
故答案為:量筒、溫度計;
(2)2次溫度差分別為:3.3℃,3.5℃,2組數據都有效,溫度差平均值=3.4℃,50mL0.55mol•L-1NaOH
和50mL.0.5mol•L-1HCl質量和為m=100mL×1g/mL=100g,c=4.18J/(g•℃),△T=3.4℃,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熱量Q=4.18J/(g•℃)×100g×3.4℃=1421.2J=1.4212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熱量1.4212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熱量為$\frac{1.4212KJ×1mol}{0.025mol}$=56.8kJ,即該實驗測得的中和熱△H=-56.8kJ/mol,
故答案為:-56.8kJ/mol;
(3)溫度為22℃時加入鹽酸5mL,則不是實驗溫度,酸堿中和為放熱反應,所以研究小組做該實驗時環(huán)境溫度低于22℃,
酸堿中和恰好反應時參加反應的鹽酸溶液的體積是30mL,由V1+V2=50Ml可知,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為20mL,恰好反應時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是n,由HCl+NaOH=NaCl+H2O可知,n=1.0mol•L-1×0.03L=0.03mol,所以濃度c=$\frac{0.03mol}{0.02L}$=1.5mol/L,
故答案為:低于;1.5;
(二)(1)氫氣和碘反應生成2molHI是,舊鍵斷裂吸收能量的值為:436kJ+153kJ=589KJ,新鍵生成釋放能量為:299kJ×2=598KJ,舊鍵斷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鍵生成釋放的能量,反應為放熱反應,放出的熱量為:598KJ-589KJ=9KJ,
故答案為:-9;     
(2)根據燃燒熱概念,結合熱化學方程式,2H2(g)+O2(g)=2H2O (l)△H=-571.6kJ/mol,氫氣的燃燒熱為:H2(g)+$\frac{1}{2}$O2(g)=H2O (l)△H=-285.8kJ/mol,所以氫氣的燃燒熱為285.8KJ/mol,
故答案為:285.8;

點評 本題考查中和熱的測定、中和熱的計算、燃燒熱的判斷等知識,題目難度不大,注意理解中和熱的概念以及熱量計算公式的應用中熱量單位的換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以NA表示阿佛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標準狀況下,22.4L苯含有NA個苯分子
B.0.2 mol•L-1 FeCl3溶液中含有Cl-總數為0.6NA
C.在標準狀況下,含4molHCl的濃鹽酸與足量的MnO2反應可生成22.4L氯氣
D.4g氦氣所含分子數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有關物質的轉化關系如圖1.各物質均由短周期元素組成,D、I、K為單質,I為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A為淡黃色固體,B為常見的無色液體,F為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溶質,E為紅褐色固體.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周期表中,I處在三周期,ⅢA族.
(2)B的電子式為,F的電子式為
(3)寫出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
(4)寫出反應②的離子方程式:Fe3++3OH-═Fe(OH)3↓.
(5)反應③可用于焊接鋼軌,反應的發(fā)生是由于I的活潑性比K大.請再設計一個實驗比較I、K的活潑性向等量等濃度的稀硫酸中,分別投入相同大小的鋁片、鐵片,觀察產生氣泡的速率,鋁片反應速率快,證明鋁比鐵活潑.
(6)為研究K腐蝕的條件和速率,某課外小組學生用金屬絲將三根大小相同的K釘分別固定在圖2的三個裝置中,再放置于玻璃罩里保存一星期后,

下列對實驗結束時現象描述錯誤的是B(填序號)
A.裝置Ⅱ左側的液面會降低
B.將裝置Ⅱ中換成32%的濃鹽酸不能加快K釘腐蝕速度
C.三個裝置中,裝置Ⅱ中的K釘腐蝕最嚴重
D.裝置Ⅲ中的K釘幾乎沒被腐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25℃時,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0.1 mol•L-1Ca(NO32溶液中:Na+、N${{H}_{4}}^{+}$、C${{O}_{3}}^{2-}$、CH3COO-
B.能使甲基橙變紅的溶液中:K+、Na+、N${{O}_{3}}^{-}$、Cl-
C.3%H2O2溶液中:Fe2+、H+、S${{O}_{4}}^{2-}$、Cl-
D.0.1 mol•L-1KSCN溶液中:Fe3+、N${{H}_{4}}^{+}$、Br-、S${{O}_{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已知:C2H5OH(g)+3O2(g)═2CO2(g)+3H2O(g)△H1=-a kJ/mol
C2H5OH(g)═C2H5OH(l)△H2=-b kJ/mol
H2O(g)═H2O(l)△H3=-c kJ/mol
若使92g酒精液體完全燃燒,最后恢復到室溫,則放出的熱量(單位kJ)為( 。
A.4a+4b+4cB.2a-2b+6cC.2a-2b+2cD.2a-6b+2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常溫常壓下,22.4L CO2中含有NA個CO2分子
B.常溫下,1L 0.1mol/LNa2S溶液中,含有S2-數為0.1NA
C.7.8 g過氧化鈉與足量二氧化碳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0.1NA
D.在反應KClO3+6HCl=KCl+3Cl2↑+3H2O中,每生成3 mol Cl2轉移的電子數為6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純凈的甲烷,最好依次通過盛有哪些試劑的洗氣瓶( 。
A.澄清的石灰水,濃硫酸B.濃硫酸,溴水
C.溴水,濃硫酸D.濃硫酸,酸性KMn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鐵、銅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產、生活有著廣泛的應用.請回答下列問題:
(1)鐵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四周期第Ⅷ族.
(2)配合物Fe(CO)x常溫下呈液態(tài),熔點為-20.5℃,沸點為103℃,易溶于非極性溶劑,據此可判斷Fe(CO)x晶體屬于分子晶體(填晶體類型).Fe(CO)x的中心原子價電子數與配體提供電子數之和為18,則x=5.Fe(CO)x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Fe(CO)x(s)?Fe(s)+xCO(g).已知反應過程中只斷裂配位鍵,由此判斷該反應所形成的化學鍵類型為金屬鍵.
(3)寫出CO的一種常見等電子體分子的結構式N≡N;兩者相比較沸點較高的為CO(填化學式).CN-中碳原子雜化軌道類型為sp雜化,S、N、O三元素的第一電離能最大的為N(用元素符號表示).
(4)銅晶體中銅原子的堆積方式如圖1所示.
①基態(tài)銅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Ar]3d104s1 或1s22s22p63s23p63d104s1
②每個銅原子周圍距離最近的銅原子數目12.
(5)某M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式為3s23p5,銅與M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附圖2所示(黑點代表銅原子).
①該晶體的化學式為CuCl.
②已知銅和M的電負性分別為1.9和3.0,則銅與M形成的化合物屬于共價(填“離子”、“共價”)化合物.
③已知該晶體的密度為ρg.cm-3,阿伏伽德羅常數為NA,則該晶體中銅原子和M原子之間的最短距離為$\frac{\sqrt{3}}{4}\root{3}{\frac{4×99.5}{ρ{N}_{A}}}$×1010pm(只寫計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化學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②石油的裂解、煤的氣化、橡膠的老化、海水制鎂的過程都包含化學變化、劬G色化學的核心是應用化學原理對環(huán)境污染進行治理、躊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細顆粒物”,PM2.5在空氣中有可能形成膠體(  )
A.B.①④C.②③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