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銅粉焙燒生成Cu2O、CuO和有機物、水,Cu2O被氧化生成CuO,CuO和稀硫酸反應生成CuSO4,溶液中還存在硫酸,硫酸、CuSO4和Fe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FeSO4,過濾得沉淀Cu,然后洗滌、焙燒、氧化得到CuO,
(1)CuO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
(2)根據(jù)儀器的作用選取儀器;
(3)金屬和濃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硫;
(4)氧化亞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銅單質(zhì),如果將固體加入稀硫酸中有紅色物質(zhì)生成,就說明含有氧化亞銅,氧化亞銅能還原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空氣變?yōu)榧t棕色的二氧化氮,據(jù)此選擇;
(5)根據(jù)銅原子守恒確定需要測定的數(shù)據(jù).
解答 解:銅粉焙燒生成Cu2O、CuO和有機物、水,Cu2O被氧化生成CuO,CuO和稀硫酸反應生成CuSO4,溶液中還存在硫酸,硫酸、CuSO4和Fe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FeSO4,過濾得沉淀Cu,然后洗滌、焙燒、氧化得到CuO,
(1)CuO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離子方程式為:CuO+2H+=Cu2++H2O,
故答案為:CuO+2H+=Cu2++H2O;
(2)配制硫酸時,需要燒杯盛放硫酸溶液,需要量筒量取濃硫酸,所以還需要燒杯、量筒,
故答案為:量筒;燒杯;
(3)濃硫酸和金屬反應生成SO2,SO2屬于酸性氧化物,能和水反應生成亞硫酸,且SO2有毒,不能直接排空,所以SO2要收集處理,
故答案為:SO2;
(4)氧化亞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CuSO4和Cu,將固體加入稀硫酸中,如果有紅色物質(zhì)生成,就說明含有氧化亞銅,否則沒有氧化亞銅,其檢驗方法為:取少許樣品,加入稀H2SO4,若溶液中存在紅色固體,說明含有Cu2O,反之則沒有,氧化亞銅能還原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空氣變?yōu)榧t棕色的二氧化氮,如果出現(xiàn)無色氣體(隨即變成紅棕色)產(chǎn)生,也可說明含有Cu2O,Cu2O、CuO都能溶于硫酸產(chǎn)生藍色溶液,也都溶于硝酸,故選bc;
(5)計算銅粉中Cu的含量,根據(jù)銅原子守恒知,不僅要知道銅粉的質(zhì)量還要知道最終得到CuO的質(zhì)量,故答案為:銅粉的質(zhì)量;最終所得CuO的質(zhì)量.
點評 本題以銅為載體考查了物質(zhì)的分離和提純,涉及物質(zhì)的檢驗、儀器的選取、物質(zhì)間的反應等知識點,明確原理是解本題關鍵,要從整體上分析工藝流程,知道每一步發(fā)生的反應、物質(zhì)分離的方法等,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t/s | 0 | 50 | 100 | 150 |
c(X2O5)mol/L | 4.00 | 2.50 | 2.00 | 2.00 |
A. | T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為K=64(mol/L)3,100s時轉化率為50% | |
B. | 50s內(nèi)X2O5分解速率為0.03 mol/(L•s) | |
C. | T1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為K1,T2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為K2,若T1>T2,則K1>K2 | |
D. | 若只將恒容改為恒壓,其它條件都不變,則平衡時X2O5的轉化率和平衡常數(shù)都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0.1 | B. | 0.15 | C. | 0.2 | D. | 0.2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化學式 | 電離平衡常數(shù) |
HCN | K=4.9×10-10 |
CH3COOH | K=1.8×10-5 |
H2CO3 | K1=4.4×10-7,K2=4.7×10-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酸 | B. | 葡萄糖 | C. | 蔗糖 | D. | 甲酸異丙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已知2SO2(g)+O2?2SO3(g)為放熱反應,則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 |
B. | 已知C(石墨,s)=C(金剛石,s)△H>0,則金剛石比石墨穩(wěn)定 | |
C. | 已知2C(s)+2O2(g)=2CO2 (g)△H1 2C(s)+O2(g)=2CO(g)△H2則△H1<△H2 | |
D. | 已知H+(aq)+OH-(aq)=H2O(1)△H=-57.3kJ/mol,則任何酸堿中和的反應熱均為57.3kJ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Fe2(SO4)3•(NH4)2SO4•2H2O | B. | Fe2(SO4)3•2(NH4)2SO4•2H2O | ||
C. | Fe2(SO4)3•2(NH4)2SO4•6H2O | D. | 2Fe2(SO4)3•(NH4)2SO4•6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