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動植物的細胞中,最重要的單糖是

A. 麥芽糖、蔗糖 B. 乳糖、糖原

C. 淀粉、纖維素 D. 葡萄糖、五碳糖

【答案】D

【解析】試題分析:麥芽糖、蔗糖和乳糖屬于二糖;淀粉、纖維素和糖原屬于多糖;葡萄糖、五碳糖是動植物細胞均有的單糖。故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甲為恒溫恒壓容器,乙為恒溫恒容容器。初始時,兩容器的溫度、體積相同,兩容器中均充入2molSO21molO2,且發(fā)生反應為2SO2(g)+O2(g) 2SO3(g);△H0;當兩容器都達到平衡后,為使兩者中的SO2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相同,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向甲容器中再充入一定量的氦氣 B向乙容器中再充入2molSO3氣體

C適當降低乙容器的溫度 D增大甲容器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某有機物A的紅外光譜和核磁共振氫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由紅外光譜可知,該有機物中至少有三種不同的化學鍵

B. 由核磁共振氫譜可知,該有機物分子中有三種不同的氫原子

C. 僅由核磁共振氫譜無法得知其分子中的氫原子總數(shù)

D. A的化學式為C2H6O,則其結(jié)構(gòu)簡式為CH3—O—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二糖的水解產(chǎn)物一定是葡萄糖和果糖 B. 生物大分子就是指多糖

C. 蔗糖和麥芽糖是動植物體內(nèi)都有的二糖 D. 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TiO2在光照射下可使水分解:2H2O2H2+O2,該過程類似植物的光合作用。如圖是光照射下TiO2分解水的裝置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裝置可以將光能轉(zhuǎn)化為電能,同時也能轉(zhuǎn)化為化學能

B.TiO2電極上發(fā)生的反應為:2H+2e=H2

C.該裝置工作時,電流由TiO2電極經(jīng)R流向鉑電極

D.該裝置工作時,TiO2電極附近溶液的pH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其它條件不變時,縮小容器體積,平衡H2g+I2g 2HIg不移動,體系顏色不變

常溫下,cH+/cOH-=10-10的溶液中Na+、Al3+SO42-、NO3-可大量共存

將pH=4的醋酸溶液稀釋后,溶液中所有離子的濃度均降低

為確定某酸H2A是強酸還是弱酸,可測NaHA溶液的pH。若pH>7,則H2A是弱酸;

若pH<7,則H2A是強酸

A全錯 B.只有正確 C.①③④正確 D. ①②③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高鐵酸鈉(Na2FeO4)具有很強的氧化性,是一種新型的綠色凈水消毒劑。工業(yè)上可以通過次氯酸鈉氧化法制備高鐵酸鈉,生產(chǎn)過程如圖:

回答下列問題:

(1)經(jīng)過步驟①后,加入NaOH固體的原因是

(2)步驟②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3)從溶液Ⅰ中分離出Na2FeO4后,還有副產(chǎn)品Na2SO4、NaCl,則步驟③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4)將一定量的Na2FeO4投入到pH不同的污水中(污水中其余成分均相同),溶液中Na2FeO4濃度變化如圖曲線Ⅰ、Ⅱ所示,試推測曲線Ⅰ比曲線Ⅱ?qū)奈鬯畃H (填“高”或“低”).

(5)通過計算得知Na2FeO4的消毒效率(以單位質(zhì)量得到的電子數(shù)表示)比氯氣的 (填“高”或“低”),用高鐵酸鈉代替氯氣作凈水消毒劑的優(yōu)點是 (答出兩點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沒有碳,就沒有生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碳元素在生物體內(nèi)含量最多

B. 組成細胞的重要有機物都含有碳元素

C. 組成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是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gòu)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

D. 組成多糖的單糖是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gòu)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落實五水共治,某工廠擬綜合處理含NH4+廢水和工業(yè)廢氣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慮其他成分,設(shè)計了如下流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固體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

B捕獲劑所捕獲的氣體主要是CO

CX可以是空氣,且需過量

D處理含NH4+廢水時,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NH4++NO2-==N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