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來配制0.1 mol·L-1的Na2CO3溶液500 mL。

(1)應稱取碳酸鈉晶體________g。

(2)若稱量時砝碼與晶體位置左右顛倒,則平衡后實際稱得的樣品質(zhì)量為________g(5 g以下使用游碼)。

(3)配制溶液時需要用到的儀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其他操作均準確無誤,下列情況會引起所配溶液濃度偏高的是________。

A.容量瓶洗凈后內(nèi)壁上帶有少量蒸餾水

B.定容時,俯視觀察刻度線

C.移液時,用于溶解碳酸鈉晶體的燒杯沒有沖洗

D.定容后,將容量瓶振蕩搖勻,靜置時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線


答案: (1)14.3 (2)5.7 (3)托盤天平、藥匙、燒杯、玻璃棒、500 mL容量瓶、膠頭滴管 (4)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與“結(jié)論”都正確的是

操作和現(xiàn)象

結(jié)論

A

切開金屬鈉,鈉表面的銀白色會逐漸褪去

Na在空氣中會生成Na202

B

鋁箔插入濃硝酸中,無明顯

鋁與濃硝酸不反應

C

將FeCl2溶液滴加到少許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

FeCl2具有漂白性

D

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變成紅色 

溶液中有Fe3+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不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將甲和乙兩種混合氣體同時通入過量的丙溶液中,一定能產(chǎn)生沉淀的組

序號

CO2

HCl

CO2

NO2

CO2

SO2

CO2

SO2

SO2

NH3

石灰水

石灰水

Ba(NO3)2

BaCl2

CaCl2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質(zhì)量都是50 g的HCl、NH3、CO2、O2四種氣體:

(1)含有分子數(shù)目最少的是________;

(2)同溫同壓下,體積最大的是________;密度最小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 L Na2SO4溶液中含Na 4.6 g,則溶液中SO濃度為(  )

A.0.1 mol·L-1                      B.0.2 mol·L-1

C.0.6 mol·L-1                      D.0.4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四種物質(zhì)中,既能跟酸性氧化物反應又能跟堿性氧化物反應,它本身也屬于氧化物的是(  )

A.CO2                               B.Ca(OH)2

C.H2O                               D.Ca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化學學習和研究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化學模型有助于解釋一些化學現(xiàn)象

B.質(zhì)量守恒定律是大量實驗事實的總結(jié)

C.化學家提出的假設都能被實驗證實

D.化學基本原理的應用是有一定條件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自來水養(yǎng)金魚時,通常先將自來水經(jīng)日曬一段時間后,再注入魚缸,其目的是(  )

A.利用紫外線殺死水中的細菌

B.提高水溫,有利于金魚生長

C.增加水中的氧氣含量

D.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鋁合金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應用。某同學設計如下方案測定鋁合金樣品中鋁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方案Ⅰ 取W g樣品溶于足量稀硫酸,收集并測定氣體體積為a mL(折合成標準狀況下體積),計算樣品純度。

方案Ⅱ 取W g樣品溶于足量稀鹽酸,過濾,在濾液中加入過量的氨水,再過濾、洗滌、烘干、灼燒和稱重得c g固體。

(1)寫出方案Ⅱ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或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方案Ⅰ的數(shù)據(jù)計算樣品純度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你對上述兩種方案的測定結(jié)果進行評價,完成下表。

方案

評價(準確、不

準確或不確定)

簡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