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礬石的主要成分是K2SO4·Al2(SO4)3·2Al 2O3·6H2O,此外還含有少量Fe2O3雜質。利用明礬石來制取純凈的Al2O3、K2FeO4和H2SO4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1)“焙燒”過程中Al2(SO4)3和S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若生成102g Al2O3,轉移的電子數(shù)目為             ;

(2)生成沉淀Ⅰ時的離子方程式為                                ;

(3)寫出化學式:沉淀Ⅱ是              ;

(4)溶液經加硫酸調節(jié)pH后,過濾,洗滌,可得沉淀Ⅰ,證明沉淀Ⅰ已洗滌干凈的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是                                               ;

(5)從濾液中得到K2SO4晶體的方法是                               ;

(6)K2FeO4也可以鐵為電極,通過電解濃的KOH溶液來制取,寫出電解法制取K2FeO4的陽極反應式為                                。


【知識點】工藝流程、沉淀生成、實驗基本操作、電解原理

【答案解析】 (每空2分)

(1)2Al2(SO4)3+3S 2Al2O3+9SO2 、3.612×1024  (或6NA)

(2)AlO2-+ H+ + H2O = Al(OH)3↓            (3)Fe(OH)2

(4)取最后一次洗滌液于試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無白色沉淀生成,則已將沉淀洗干凈。

(5)蒸發(fā)結晶        (6)Fe + 8OH--6e- =FeO42- +4H2O

解析: (1)Al2(SO4)3和S反應,S元素的化合價有+6和0價之間還有+4價,聯(lián)系題目前后和流程,產物是二氧化硫和三氧化二鋁,方程式為:2Al2(SO4)3+3S 2Al2O3+9SO2 ;對應轉移電子數(shù)為12個電子,102g Al2O3物質的量為1mol,則轉移的電子數(shù)目為6mol,即3.612×1024  (或6NA)。(2)熟料與氫氧化鉀溶液生成偏鋁酸鉀,加入稀硫酸調節(jié)PH生成氫氧化鋁沉淀,離子方程式為:AlO2-+ H+ + H2O = Al(OH)3↓。

(3)明礬石中含有少量Fe2O3雜質,焙燒時與硫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亞鐵,所以沉淀Ⅱ是Fe(OH)2;

(4)沉淀Ⅰ是Al(OH)3,證明沉淀Ⅰ已洗滌干凈的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是取最后一次洗滌液于試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無白色沉淀生成,則已將沉淀洗干凈。

(5)從濾液中得到K2SO4晶體的方法是蒸發(fā)結晶;

(6)電解時,陽極發(fā)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鐵由0價升高到+6價,失6個電子,反應式為:

Fe + 8OH--6e- =FeO42- +4H2O

【思路點撥】本題考查學生對工藝流程的理解、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檢驗、實驗方案設計等,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與靈活運用能力,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4.8gO2和0.2molCO2,質量之比是  ,在同溫同壓下的體積之比是 �。嗤镔|的量的SO2和SO3,所含分子的數(shù)目之比為  ,所含O原子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合成氨的熱化學方程式為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F(xiàn)將1 mol N2(g)、3 mol H2(g)充入一容積為2 L的密閉容器中,在500 ℃下進行反應,10 min時達到平衡,NH3的體積分數(shù)為φ,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若達到平衡時,測得體系放出9.24 kJ熱量,則H2反應速率變化曲線如圖甲所示

B.反應過程中,混合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M,混合氣體密度為d,混合氣體壓強為p,三者關系如圖乙

C.如圖丙所示,容器Ⅰ和Ⅱ達到平衡時所需要的時間可能不同

D.若起始加入物料為1 mol N2,3 mol H2,在不同條件下達到平衡時,NH3的體積分數(shù)變化如圖丁所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I.已知:C(s)+H2O(g)CO(g)+H2(g)   ΔH

一定溫度下,在1.0 L密閉容器中放入1 mol C(s)、1 mol H2O(g)進行反應,反應時間(t)與容器內氣體總壓強(p)的數(shù)據(jù)見下表:

時間t/h

0

1

2

4

8

16

20

25

30

總壓強p/100 kPa

4.56

5.14

5.87

6.30

7.24

8.16

8.18

8.20

8.20

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哪些選項可以說明該可逆反應已達平衡狀態(tài)       。

A.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發(fā)生改變      B.消耗1 mol H2O(g)的同時生成1 mol H2

C.ΔH不變                         D.v正(CO) = v逆(H2)

(2)由總壓強P和起始壓強P0表示反應體系的總物質的量n總,n總=____ mol;由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反應達平衡時,反應物H2O(g)的轉化率α =_____(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第二位)。

Ⅱ.硫單質及其化合物在工農業(yè)生產中有著重要的應用。

(1)已知25℃時:xSO2 (g)+2xCO(g)=2xCO2 (g)+Sx (s)     ΔH=ax kJ/mol

2xCOS(g)+xSO2 (g)=2xCO2 (g)+3Sx (s)   ΔH=bx kJ/mol。

則反應COS(g)生成CO(g)、Sx (s)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

(2)向等物質的量濃度Na2S、NaOH混合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至過量。其中H2S、HS−、S2−的分布分數(shù)(平衡時某物種的濃度占各物種濃度之和的分數(shù))與滴加鹽酸體積的關系如右圖所示(忽略滴加過程H2S氣體的逸出)。試分析:

①B曲線代表       分數(shù)變化(用微粒符號表示);滴加過程中,溶液中一定成立:

c(Na+)=                                。

②M點,溶液中主要涉及的離子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短周期元素X、Y、Z、W,它們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X與Z同主族,并且原子序數(shù)之和為20。Y原子的質子數(shù)為Z原子的質子數(shù)的一半,W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比Y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多2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可與其氣態(tài)氫化物發(fā)生化合反應

B. 原子半徑Z>W>Y>X

C. 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Z>W

D. X的氣態(tài)氫化物與足量W單質在光照條件下反應生成物均為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15分)

化合物G的合成路線如下:

(1)D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為     ,1 mol G發(fā)生加成反應最多消耗    mol H2 。

(2)除掉E中含有少量D的試劑和分離方法分別是             ,            ;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A易溶于水

b.只用溴水即可確定C中含有碳碳雙鍵

c.E經加聚、堿性條件下水解,所得高聚物可做具有高吸水性能的樹脂

d.E是CH2=CHCOOCH2CH3的同系物

(4)寫出A→B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寫出C和銀氨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5)反應E + F→ G屬于下列麥克爾加成反應類型,則F的結構簡式為       。

(6)比G少2個氫原子的物質具有下列性質:①遇FeCl3溶液顯紫色;②苯環(huán)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種;③1mol物質最多可消耗2mol Na和1mol NaOH。任寫一種該物質的結構簡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不用其它試劑便無法區(qū)別NaCl、Na2CO3、NaHSO4、AlCl3四種溶液

    B.纖維素水解與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終產物不同

C.為準確測定鹽酸與NaOH溶液反應的中和熱,所用酸和堿的物質的量相等

D.用滲析的方法精制氫氧化鐵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物質,不能按(“”表示反應一步完成)關系轉化的是

選項

a

b

c

A

Al2O3

NaAlO2

Al(OH)3

B

AlCl3

Al(OH)3

NaAlO2

C

Al

Al(OH)3

Al2O3

D

MgCl2

Mg(OH)2

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能達到目的的是

A.用鋅與稀硝酸制備H2                B.Ca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用加熱的方法除去

C.可用蒸餾水來區(qū)分NO2和溴蒸氣 D.用相互滴加的方法來鑒別AlCl3和氨水兩瓶試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闂佺ǹ楠忛幏锟� 闂傚倸鍋婇幏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