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車前都要進行安檢,易燃、易爆、劇毒、易腐蝕、強氧化劑等物品嚴禁上車。下列物品可讓乘客帶上車的是( )
①濃硫酸、谇杌洝、鬯y、芷汀、莺诨鹚 ⑥白磷 ⑦酒精
A.①④⑤ B.①②⑥⑦ C.①③④⑤⑦ D.全部都不能帶上車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中學常見的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B→C+D+H2O(未配平,反應條件略去)。
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⑴若A是鐵,B是稀硝酸(過量),且A可溶于C溶液中。則A與C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C、D均為氣體,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某探究性學習小組利用下圖中所列裝置設計實驗,證明上述反應中有C、D生成。
[&X&X&K]
則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_,裝置D中所盛溶液是_______ _,若要驗證另一產物水的存在,需使用的藥品為_______ __,該裝置在整套裝置中的位置是_________ _。
⑶若C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其水溶液呈弱堿性。寫出C發(fā)生催化氧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D為氯堿工業(yè)的主要原料,C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之一,則上述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熱水法制Fe3O4納米顆粒的反應為:3Fe2++2S2O32—+O2+xOH-=Fe3O4+S4O62—+2H2O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將納米Fe3O4分散在水中沒有丁達爾現象
B.將納米Fe3O4分散在水中Fe3O4不能透過濾紙
C.每生成1 mol Fe3O4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4 NA
D.反應物OH-的化學計量數x=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圖①中正極附近溶液pH降低
B.圖①中電子由Zn流向Cu,鹽橋中的Cl—移向CuSO4溶液
C.圖②正極反應是O2+2H2O+4e¯ 4OH¯
D.圖②中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有藍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空氣吹出法是最早工業(yè)化海水提溴的方法,適合從低濃度含溴溶液中提取溴。
(1)NaBr的電子式是 。
(2)反應①是將Br—轉化為Br2,反應①的離子方程式是 。
(3)通入空氣吹出Br2,并用Na2CO3吸收的目的是 。
(4)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是 。
(5)反應③中每生成3 mol Br2,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是 mol。
(6)為了除去工業(yè)Br2中微量的Cl2,可向工業(yè)Br2中 (填字母)。
a.通入HBr b.加入NaBr溶液 c.加入Na2CO3溶液 d.加入Na2S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離子檢驗的方法正確的是( )
A.某溶液中加硝酸銀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有Cl-
B.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有SO
C.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藍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有Cu2+
D.某溶液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有B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13.5 g Al與足量鹽酸反應生成H2的分子數為NA
B.標準狀況下,2.24 L CH4所含電子數為NA
C.500 mL 1 mol·L-1的K2SO4溶液中含有K+數目為NA
D.0.5 mol O2和0.5 mol O3的混合物所含有的氧原子個數為2.5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制取蒸餾水的實驗裝置與操作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溫度計的水銀球應插入蒸餾燒瓶中的自來水中
B.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從下口進入,上口排出
C.實驗中需要在蒸餾燒瓶中加入幾粒碎瓷片,防止出現暴沸現象
D.蒸餾燒瓶必須墊石棉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下列各說法中,正確的是
A.ΔH>0表示放熱反應,ΔH<0表示吸熱反應
B.熱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只表示物質的量,可以是分數
C.1 mol H2SO4與1 mol Ba(OH)2反應生成BaSO4沉淀時放出的熱叫做中和熱
D.1 mol H2與0.5 mol O2反應放出的熱就是H2的燃燒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