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101 kPa25 ℃時,熱化學方程式:H2(g) + 1/2O2(g) =H2O(g)H=-241.8 kJ/mol,H2(g) + 1/2O2(g) =H2O1);H=-285.8 kJ/mol。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H2燃燒生成1 mol H2O(g)時,放出241.8 kJ的熱量

B.H2的燃燒熱為285.8 kJ

C.O2前面的1/2表示參加反應的O2的物質的量

D.1 mol液態(tài)水變成水蒸氣時吸收44 kJ的熱量

【答案】B

【解析】

燃燒熱為1mol物質充分燃燒,生成穩(wěn)定化合物時放出的熱量,所以氫氣的燃燒熱應為生成液態(tài)水時放出的熱量。答案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將一定濃度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藍色沉淀.甲同學認為沉淀可能是CuCO3;乙同學認為沉淀可能是Cu(OH)2;丙同學認為沉淀可能是CuCO3和Cu(OH)2的混合物.(查閱資料知:CuCO3和Cu(OH)2均不帶結晶水)

(1)Ⅰ.在探究沉淀成分前,須將沉淀從溶液中分離并凈化.其具體操作依次為 . 用如圖1所示裝置,選擇必要的試劑,定性探究生成物的成分.
(2)B中試劑為
(3)能證明生成物中有CuCO3的實驗現(xiàn)象是
(4)Ⅱ.若CuCO3和Cu(OH)2兩者都有,可利用下列裝置如圖2通過實驗測定其組成.
實驗開始和結束時都要通入過量的空氣,請說明結束時通入過量空氣的作用是
(5)各裝置連接順序為 e→→h.(填字母序號)
(6)若沉淀樣品的質量為m克,裝置B質量增加了n克,則沉淀中CuCO3的質量分數(shù)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體積為2L密閉容器中加入反應物A、B,發(fā)生如下反應:A+2B=3C.經(jīng)2min后,A的濃度從開始時的1.0molL1 降到0.8molL1 . 已知反應開始時B的濃度是1.2molL1 . 則:2min末B的濃度mol/L , C的物質的量mol . 2min內,用A物質的濃度變化來表示該反應的反應速率,即V(A)=mol/(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定溫度下,向a L密閉容器中加入1mol X氣體和2mol Y氣體,發(fā)生如下反應:X(g)+2Y(g)2Z(g),此反應達到平衡的標志是(  )
A.容器內氣體密度不隨時間變化
B.v(X):v(Y)=1:2
C.容器內X、Y、Z的濃度不隨時間變化
D.單位時間消耗0.1molX同時生成0.2mol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1.0L密閉容器中放入0.10 mol X,在一定溫度下發(fā)生反應:X(g)Y(g)+Z(g)△H<0容器內氣體總壓強p隨反應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從反應開始到t1時的平均反應速率v(X)= mol/(Lmin)
B.該溫度下此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0.32
C.欲提高平衡體系中Y的含量,可升高體系溫度或減少Z的量
D.其他條件不變,再充入0.1 mol 氣體X,平衡正向移動,X的轉化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標準狀況下,18gD2O中所含的質子數(shù)為10NA
B.標準狀況下,11.2LO2參加反應轉移的電子數(shù)一定為2NA
C.28gN2和CO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分子數(shù)為NA
D.5.6g鐵與足量稀硫酸反應失去電子數(shù)為0.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除去蛋白質溶液中混入的少量氯化鈉,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過濾B.滲析

C.電泳D.加入AgNO3溶液,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一定質量的鎂鋁混合物投入200mL硫酸中,固體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5mol/L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質的量n與加入NaOH溶液的體積V的變化如圖所示.

(1)加入NaOH0~20mL 時發(fā)生反應離子方程式 , 加入NaOH20~200mL 時發(fā)生反應離子方程式 , 加入NaOH200~240mL 時發(fā)生反應離子方程式 ,
(2)鎂和鋁的總質量為g
(3)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mol/L
(4)生成的氫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中,既有離子鍵,又有共價鍵的是

A. H2OB. Cl2C. Na2OD. 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