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實驗裝置、選用的試劑或實驗操作中,都正確的是(    )

A.實驗室用裝置A制取氨氣       B.用B裝置吸收氨氣,并防止倒吸

C.用C裝置稀釋濃硫酸           D.用D裝置除去CO2中的HCl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短周期元素A、B、C、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圖所示,B、D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12,二者可形成DB2、DB3兩種分子,DB2具有漂白性;卮鹣铝袉栴}:

A

B

C

D

(1)A的氫化物的電子式是                     
(2)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
a.穩(wěn)定性:A的氫化物>C的氫化物     b.還原性:B2->D2-
c.酸性:H4CO4>H2DO4               d.最高化合價:D=B>A>C
(3)DB2通過下列工藝流程可制化工業(yè)原料H2DB4和清潔能源H2。
①根據(jù)資料:

化學式

Ag2SO4

AgBr

AgCl

Ksp

1.4×10-5

5.0×10-13

1.8×10-10

為檢驗分離器的分離效果,取分離后的H2DB4溶液于試管,向其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至充分反應,若觀察到                                     ,證明分離效果較好。

②在原電池中,負極發(fā)生的反應式為                                         。
③在電解過程中,電解槽陰極附近溶液pH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④將該工藝流程用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該生產(chǎn)工藝的優(yōu)點有                                               (答一點即可)。

⑤某含有大量氯化銀沉淀的懸濁液中c(Cl-)=0.36mol·L1,加入等體積的溴化鈉溶液,若要產(chǎn)生溴化銀沉淀,加入的溴化鈉溶液的最小濃度是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查閱有關資料知:金屬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實際是分以下兩步進行:

第一步:2Al+6H2O===2Al(OH)3+3H2

第二步:Al(OH)3+NaOH===Na[Al(OH)4]

試回答下列問題:

(1)書寫金屬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斷兩步反應的反應類型:第一步屬________,第二步屬________(用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答題)。

(3)請分析,金屬鋁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中氧化劑是________,還原劑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焦亞硫酸鈉(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劑之一。某研究小組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一   焦亞硫酸鈉的制取

采用右圖裝置(實驗前已除盡裝置內的空氣)制取Na2S2O5。裝置II中有Na2S2O5晶體析出,發(fā)生的反應為:Na2SO3+SO2=Na2S2O5

(1)裝置I中產(chǎn)生氣體的化學方程式為                  。

(2)要從裝置II中獲得已析出的晶體,可采取的分離方法是                    。

(3)裝置III用于處理尾氣,可選用的最合理裝置(夾持儀器已略去)為               (填序號)。

實驗二     焦亞硫酸鈉的性質

Na2S2O5溶于水即生成NaHSO3。

(4)證明NaHSO3溶液中HSO3-      的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可采用的實驗方法是        (填序號)。

a.測定溶液的pH     b.加入Ba(OH)2溶液   c.加入鹽酸  

d.加入品紅溶液      e.用藍色石蕊試紙檢測

(5)檢驗Na2S2O5晶體在空氣中已被氧化的實驗方案是                         

實驗三  葡萄酒中抗氧化劑殘留量的測定

(6)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劑。測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劑的殘留量(以游離SO2計算)的方案如下:

(已知:滴定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I2+2H2O=H2SO4+2HI)

①按上述方案實驗,消耗標準I2溶液25.00 mL,該次實驗測得樣品中抗氧化劑的殘留量(以游離SO2計算)為                g·L-1。

②在上述實驗過程中,若有部分HI被空氣氧化,則測得結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數(shù)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3g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氮原子數(shù)為0.5NA

B.4.2 g丙烯中所含的共價鍵數(shù)目為0.6NA

C.1 L 0.1 mol/L的Fe2(SO4)3溶液中,F(xiàn)e3+的數(shù)目為0.2 NA

D.過氧化氫分解制得標準狀況下1.12 L O2,轉移電子數(shù)目為 0.2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措施不能達到節(jié)能減排目的是( 。

   A.利用太陽能制氫燃料                   B. 用家用汽車代替公交車

   C.利用潮汐能發(fā)電                       D. 用節(jié)能燈代替白熾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甲、乙、丙、X是4種中學化學中常見的物質,其轉化關系符合如圖.則甲和X(要求甲和X能互換)不可能是[提示:Al3++3AlO2+6H2O=4Al(OH)3↓]( 。

   A. C和O2                               B. SO2和NaOH溶液

   C. Cl2和Fe                             D. AlCl3溶液和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X、Y、Z、W是短周期的4種元素,有關他們的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

部分結構知識

部分性質

X

X的單質由雙原子分子構成,分子中有14個電子

X有多種氧化物,如XO、XO2、X2O4等;通常情況下XO2與X2O4共存

Y

Y原子的次外層電子數(shù)等于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一半

Y能形成多種氣態(tài)氫化物

Z

Z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多于4

Z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與最低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等于6

W

W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等于2n﹣3(n為原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

化學反應中,W原子易失去最外層電子形成與Ne原子電子層結構相同的Wn+

填寫下列空白(提示:不能用字母X、Y、Z、W作答):

(1)X的氣態(tài)氫化物分子的結構式是  ,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X、Y、Z三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3)常溫時,W的硫酸鹽溶液的pH  7(填“=”“>”或“<”).理由是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4)實驗室用X的氫化物的水溶液制取W的氫氧化物的方法是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5)W與氧化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鋅錳干電池由于其貯存和使用壽命較短,大都為一次性電池,用完之后被當作垃圾扔掉。這不僅浪費了寶貴的金屬資源,而且還會產(chǎn)生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下表是各類電池的綜合成分分析結果:

元素

其它

質量百分含量

13~27

14~28

23~26

0.5~0.7

5~6

13

通過簡單的機械處理,將電池中各組分進行最大在限度的分離,從而使整個處理過程得到簡化。再分別對鋅皮和錳粉(MnO2)進行濕法處理,通過預處理、浸取、凈化等工序制出產(chǎn)品。工藝流程如下圖:

查閱資料知各離子沉淀完全的pH為

離子

Fe3+

Fe2+

Cu2+

Mn2+

pH

3.2

9.0

6.7

10.1

已知:鋅元素與鋁元素相似,具有兩性。

 


1、市售鋅錳干電池為堿性電池,電解質溶液為KOH,則其正極反應為                    ;

電極總反應方程為                               

2、在預處理中,分離鐵皮和鋅皮的方法是          ,洗液加(NH4)2CO3在pH=7.5沉淀出一種堿式鹽,該物質的化學式為             。

3、二氧化錳生產(chǎn)中,寫出加入30%鹽酸溶解時的離子方程式                           ;鹽酸溶解后回收的渣是             ;

4、已知第二次加H2O2后調節(jié)pH≈9的目的為將Mn2+轉化為MnO2,則第一次加H2O2后調節(jié)pH≈5,目的是                ;

5、實驗室中用高錳酸鉀溶液檢驗Mn2+時,產(chǎn)生黑色沉淀,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6、硫酸錳在高溫條件下可以得到三種氧化物,該熱分解的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