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對氨堿法(索氏)和聯(lián)合制堿法(侯氏)對比分析,錯誤的是

A.產(chǎn)品完全相同B.生產(chǎn)NaHCO3的反應原理相同

C.食鹽利用率不同D.都循環(huán)利用了CO2

【答案】A

【解析】

氨堿法:以食鹽(氯化鈉)、石灰石(經(jīng)煅燒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氣為原料來制取純堿.先使氨氣通入飽和食鹽水中而成氨鹽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較小的碳酸氫鈉沉淀和氯化銨溶液;化學反應原理為:NH3+CO2+H2O+NaCl(飽和)=NaHCO3↓+NH4Cl,將經(jīng)過過濾、洗滌得到NaHCO3微小晶體,再加熱煅燒制得純堿產(chǎn)品:2NaHCO3=Na2CO3+CO2↑+H2O,放出的二氧化碳氣體可回收循環(huán)使用,含有氯化銨的濾液與石灰乳(Ca(OH)2)混合加熱,所放出的氨氣可回收循環(huán)使用,CaO+H2O=Ca(OH)2,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聯(lián)合制堿法:以食鹽、氨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來自合成氨廠用水煤氣制取氫氣時的廢氣)為原料來制取純堿,聯(lián)合制堿法包括兩個過程:第一個過程與氨堿法相同,將氨通入飽和食鹽水而成氨鹽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氫鈉沉淀,經(jīng)過濾、洗滌得NaHCO3微小晶體,再煅燒制得純堿產(chǎn)品,其濾液是含有氯化銨和氯化鈉的溶液;第二個過程是從含有氯化銨和氯化鈉的濾液中結(jié)晶沉淀出氯化銨晶體,由于氯化銨在常溫下的溶解度比氯化鈉要大,低溫時的溶解度則比氯化鈉小,而且氯化銨在氯化鈉的濃溶液里的溶解度要比在水里的溶解度小得多,所以在低溫條件下,向濾液中加入細粉狀的氯化鈉,并通入氨氣,可以使氯化銨單獨結(jié)晶沉淀析出,經(jīng)過濾、洗滌和干燥即得氯化銨產(chǎn)品,此時濾出氯化銨沉淀后所得的濾液,已基本上被氯化鈉飽和,可回收循環(huán)使用。

A.氨堿法是利用碳酸鈣和氯化鈉為原料,生產(chǎn)碳酸鈉的同時獲得副產(chǎn)品氯化鈣的過程;聯(lián)合制堿法是利用氯化鈉,氨氣和CO2為原料,生產(chǎn)碳酸鈉的同時獲得副產(chǎn)品氯化銨的過程;兩種方法的產(chǎn)品不完全相同,A項錯誤;

B.氨堿法和聯(lián)合制堿法生產(chǎn)NaHCO3涉及的反應方程式都是:B項正確;

C.相比于氨堿法,侯德榜先生發(fā)明的聯(lián)合制堿法將NaCl的利用率大大提高,C項正確;

D.氨堿法和聯(lián)合制堿法在制備過程中都循環(huán)利用了CO2,D項正確;

答案選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離子組中,能夠在溶液中共存,加入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加入稀鹽酸有氣體放出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己烷雌酚的一種合成路線如下:

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NaOH水溶液中加熱,化合物X可發(fā)生消去反應

B. 在一定條件下,1mol化合物Y可消耗4molBr2

C. FeCl3溶液可鑒別化合物XY

D. 在一定條件,化合物Y可與HCHO發(fā)生縮聚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由乙烯和其它無機原料合成環(huán)狀化合物E,請在下列圖信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①的反應類型______,②所需添加的試劑和反應條件_______

2B的結(jié)構(gòu)簡式______

3E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測定蘇打中Na2CO3的含量(含NaHCO3雜質(zhì)),實驗小組設計了如下三個實驗方案。

方案.①稱量:儀器X的質(zhì)量為ag;②稱量:儀器X和裝有試樣的質(zhì)量為bg;③加熱;④冷卻;⑤稱量:儀器X和殘余物的質(zhì)量為cg;⑥重復____________操作,直至恒重,質(zhì)量為dg

(1)儀器X____________(填名稱),方案 的實驗原理是: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請將步驟⑥補充完整:重復____________操作,步驟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計算Na2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要用到的數(shù)據(jù)是____________(選填a、b、cd)。

方案.稱量一定量樣品,選用合適的裝置測定樣品與硫酸反應生成的氣體體積。

(4)為提高測定準確性,應選用發(fā)生裝置____________(選填“A”或“B”)和量氣裝置D;裝置D比裝置C準確性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任一條原因)。

(5)檢查裝置A的氣密性:向A的分液漏斗中加入適量水,按圖連接好裝置,關閉止水夾F,打開活塞E,發(fā)現(xiàn)分液漏斗中的水持續(xù)滴下,說明A漏氣。該判斷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

方案.稱量0.2570g樣品,置于錐形瓶中,加適量水溶解,滴2滴酚酞試液,用0.1000mol/L鹽酸滴定至溶液由淺紅色變成無色且半分鐘不變色,反應原理:Na2CO3HCl→NaHCO3NaCl,重復上述操作兩次。

(6)用密度為1.19g/mL、質(zhì)量分數(shù)為0.37的濃鹽酸,配制1L0.1000mol/L稀鹽酸,所需的定量儀器是:滴定管、1L容量瓶,其中滴定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滴定管和容量瓶在使用前都要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選填序號)

Y.檢漏 Z.用蒸餾水洗滌 W.用待裝液潤洗

(7)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碳酸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____________(小數(shù)點后保留四位)。

滴定次數(shù)

樣品的質(zhì)量/g

稀鹽酸的體積/mL

滴定前讀數(shù)

滴定后讀數(shù)

1

0.2570

1.00

21.01

2

0.2570

0.50

20.49

3

0.2570

1.20

21.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若將0.2 mol鈉、鎂、鋁分別投入到10 mL 1 mol·L1鹽酸中,在標準狀況下產(chǎn)生氫氣的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A.V(Na)=V(Al)=V(Mg)B.V(Al)>V(Mg)>V(Na)

C.V(Al)=V(Mg)>V(Na)D.V(Na)>V(Al)=V(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據(jù)報道,我國科學家研制出以石墨烯為載體的催化劑,在25℃下用H2O2直接將CH4轉(zhuǎn)化為含氧有機物,其主要原理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圖中代表H2O2

B.步驟i、ii的總反應方程式是

C.由上圖可知,步驟iv生成的H2O,其中的H原子全部來自H2O2

D.根據(jù)以上原理,推測步驟vi生成HCOOH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綠礬是含有一定量結(jié)晶水的硫酸亞鐵,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同學采用硫鐵礦焙燒取硫后的燒渣(主要成分為Fe2O3、SiO2Al2O3,不考慮其它雜質(zhì))制取七水合硫酸亞鐵(FeSO4·7H2O),設計了如圖流程:

已知:某些金屬陽離子可以通過“控制pH[即調(diào)節(jié)溶液的酸堿性,pH=-lgc(H), pH值越大,堿性越強]使其轉(zhuǎn)化為沉淀。固體2為白色沉淀。

1)加足量酸之后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解燒渣選用的足量酸能否是鹽酸,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驗證溶液2中是否含有Fe3+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試劑X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5)從溶液2中得到綠礬的操作步驟為:______________、冷卻結(jié)晶、過濾、自然干燥,在這一系列操作中沒有用到的儀器有________________。(此空填序號)

A.蒸發(fā)皿 B.石棉網(wǎng) C.燒杯 D.玻璃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水楊酸酯E為紫外線吸收劑,可用于配制防曬霜。E的一種合成路線如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一元醇A中氧的質(zhì)量分數(shù)約為21.6%,則A的分子式為______;核磁共振氫譜分析顯示,A的有五種不同化學環(huán)境的氫,且峰面積之比為32221。A的名稱為______。

2B能與銀氨溶液發(fā)生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3C____種結(jié)構(gòu);若一次取樣,檢驗C中所含官能團,按使用的先后順序?qū)懗鏊迷噭?/span>___。

4)第③步的反應類型為______;D所含官能團的名稱為_____。

5)寫出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水楊酸所有同分異構(gòu)體的結(jié)構(gòu)簡式:______。

a.分子中有6個碳原子在一條直線上;

b.分子中所含官能團包括水楊酸具有的官能團;

6)第④步的反應條件為______;寫出E的結(jié)構(gòu)簡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