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 ||
800℃.Al |
|
|
|
1 |
2 |
1 |
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步驟Ⅰ |
Mg,800℃,Ar |
步驟II |
| ||
Ar |
| ||
Ar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Ti的原子序數(shù)為22,T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族。
(2)步驟①加Fe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驟②冷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制備TiO2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的副產(chǎn)物是__________;考慮成本和廢物綜合利用因素,廢液中應(yīng)加入__________處理。
(4)由金紅石(TiO2)制取單質(zhì)Ti,涉及到的步驟為
TiO2→TiCl4Ti
已知:①C(s)+O2(g)CO2(g);ΔH=-393.5 KJ·mol-1
②2CO(g)+O2(g)2CO2(g);ΔH=-566 KJ·mol-1
③TiO2(s)+2Cl2(g)TiCl4(s)+O2(g);ΔH=+141 KJ·mol-1
則TiO2(g)+2Cl2(g)+2C(s)TiCl4(s)+2CO(g)的ΔH=________________。
反應(yīng)TiCl4+2Mg2MgCl2+Ti在Ar氣氛中進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屆北京市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已知:C(s) + O2(g) CO2(g) ΔH=-437.3 kJ?mol-1
H2(g) +O2(g) H2O(g) ΔH=-285.8 kJ?mol-1
CO(g) +O2(g) CO2(g) ΔH=-283.0 kJ?mol-1
則固態(tài)碳與水蒸汽反應(yīng)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屆湖南師大附中高二12月階段檢測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14分) “潔凈煤技術(shù)”研究在世界上相當普遍,科研人員通過向地下煤層氣化爐中交替鼓入空氣和水蒸氣的方法,連續(xù)產(chǎn)出了熱值高達122500~16000 kJ·m-3的煤炭氣,其主要成分是CO和H2。CO和H2可作為能源和化工原料,應(yīng)用十分廣泛。
(1)已知:
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 、
2H2(g)+O2(g)=2H2O(g) ΔH2=—483.6 kJ·mol-1 ②
C(s)+H2O(g)=CO(g)+H2(g) ΔH3=+131.3 kJ·mol-1 ③
則反應(yīng)CO(g)+H2(g) +O2(g)= H2O(g)+CO2(g),ΔH= kJ·mol-1。標準狀況下的煤炭氣(CO、H2)33.6 L與氧氣完全反應(yīng)生成CO2和H2O,反應(yīng)過程中轉(zhuǎn)移 mol e-。
(2)工作溫度650℃的熔融鹽燃料電池,是用煤炭氣(CO、H2)作負極燃氣,空氣與CO2的混合氣體在正極反應(yīng),用一定比例的Li2CO3和Na2CO3低熔點混合物做電解質(zhì),以金屬鎳(燃料極)為催化劑制成的。負極的電極反應(yīng)式為:CO+H2-4e-+2CO32-=3CO2+H2O;則該電池的正極反應(yīng)式為 。
(3)密閉容器中充有10 mol CO與20 mol H2,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yīng)生成甲醇:CO(g)+2H2(g) CH3OH(g);CO的平衡轉(zhuǎn)化率(α)與溫度、壓強的關(guān)系如右圖所示。
①若A、B兩點表示在某時刻達到的平衡狀態(tài),此時在A點時容器的體積為VAL,則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K= ;A、B兩點時容器中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n(A)總:n(B)總= 。
②若A、C兩點都表示達到的平衡狀態(tài),則自反應(yīng)開始到達平衡狀態(tài)所需的時間tA t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在不改變反應(yīng)物用量的情況下,為提高CO的轉(zhuǎn)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降溫 B 加壓 C 使用催化劑 D 將甲醇從混合體系中分離出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