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5.用50mL0.50mol/L鹽酸與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回答下列問題:
(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用品是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裝置的主要缺點是小燒杯口和大燒杯口沒有平齊.
(2)燒杯間填滿碎紙條的作用是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
(3)如果用60mL0.50mol/L鹽酸與50mL0.55mol/L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放出的熱量不相等(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熱相等(填“相等、不相等”),簡述理由因中和熱是指稀強酸與稀強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 molH2O放出的熱量,與酸堿的用量無關.
(4)用相同濃度和體積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熱的數(shù)值會偏;(填“偏大”、“偏小”、“無影響”).
(5)用相同量的濃硫酸代替鹽酸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熱的數(shù)值會偏大;(填“偏大”、“偏小”、“無影響”).

分析 (1)根據量熱計的構造來判斷該裝置的缺少儀器;根據中和熱的測定原理分析;
(2)中和熱測定實驗成敗的關鍵是保溫工作;
(3)反應放出的熱量和所用酸以及堿的量的多少有關,并根據中和熱的概念和實質來回答;
(4)根據弱電解質電離吸熱分析;
(5)濃硫酸在稀釋過程中會放出大量的熱量.

解答 解:(1)由量熱計的構造可知該裝置的缺少儀器是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中和熱測定實驗成敗的關鍵是保溫工作,內外燒杯為一樣高,否則,熱量散失大;
故答案為: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小燒杯口和大燒杯口沒有平齊;
(2)中和熱測定實驗成敗的關鍵是保溫工作,大小燒杯之間填滿碎紙條的作用是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
故答案為: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
(3)反應放出的熱量和所用酸以及堿的量的多少有關,如果用60mL0.50mol/L鹽酸與50mL0.55mol/L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熱量偏高,但是中和熱的均是強酸和強堿反應生成1mol水時放出的熱,與酸堿的用量無關,中和熱數(shù)值相等,
故答案為:不相等;相等;因中和熱是指稀強酸與稀強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 molH2O放出的熱量,與酸堿的用量無關;
(4)一水合氨為弱堿,電離過程為吸熱過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反應放出的熱量偏小;
故答案為:偏小;
(5)濃硫酸在稀釋過程中會放出大量的熱量,導致中和熱的數(shù)值會偏高,故答案為:偏大.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有關中和熱的測定原理和儀器,掌握測定的原理是解題的關鍵,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W、X、Y、Z均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核外電子總數(shù)之比7:17;X與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數(shù)是W和X的原子序數(shù)之和的一半;Z的原子序數(shù)是X和Y的原子序數(shù)之和的一半.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畫出X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2)從原子結構分析,Y和Z具有相同的電子層數(shù).
(3)Y的最高價氧化物屬于兩性(填“堿性”“酸性”或“兩性”)氧化物,寫出該氧化物與燒堿反應的化學方程式:Al2O3+2NaOH═2NaAl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實驗室需要0.1mol/L NaOH溶液900mL和0.5mol/L的硫酸溶液500mL.根據這兩種溶液的配制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1)在如圖所示儀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需要的是BD(填序號),除此之外,配制上述溶液還需要的玻璃儀器是容量瓶燒杯和玻璃棒.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正確的是A、E.
A.使用容量瓶前檢驗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水洗凈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滌
C.配制溶液時,如果試樣是固體,把稱好的固體用紙條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緩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線1~2cm處,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至刻度線.
D.配制溶液時,若試樣是液體,用量筒取樣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緩慢加水至刻度線1~2cm處,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至刻度線.
E.蓋好瓶塞,用食指頂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復倒轉多次,搖勻.
(3)實驗室有250mL、500mL、1000mL的容量瓶,配制900mL 0.1mol/LNaOH溶液時應選用1000mL容量瓶.
(4)根據計算得知,用托盤天平稱取的燒堿質量為4.0g,需用量筒量取質量濃度為1mol/L濃硫酸的體積為2.5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關于NaOH溶液和氨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相同濃度的兩溶液中c(OH-) 相同
B.pH=13的兩溶液稀釋100倍,pH都為11
C.100 mL 0.1 mol/L的兩溶液能中和等物質的量的鹽酸
D.兩溶液中分別加入少量對應的硫酸鹽固體,c(OH-) 均明顯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間硝基苯胺(Mr=128)是一種重要的染料中間體.它是一種黃色針狀結晶,微溶于水,隨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溶于乙醇、乙醚、甲醇.間硝基苯胺可選用間二硝基苯與堿金屬多硫化物進行選擇性還原,其反應式如圖1:

已知:R-NH2+H+→R-NH3+
實驗步驟:
①在100mL錐形瓶中加入8g結晶硫化鈉與30mL水,攪拌溶解.再加入2g硫黃粉,緩緩加熱并不斷攪拌到硫黃粉全部溶解,冷卻后備用.
②在150mL三頸燒瓶中加入4.74g間二硝基苯(Mr=158)與40mL水,安裝機械攪拌裝置、滴液漏斗和回流冷凝管如圖2所示,將步驟①配制的多硫化鈉溶液加入滴液漏斗.
③加熱三頸燒瓶至瓶內微微沸騰,開動攪拌使間二硝基苯與水形成懸浮液.慢慢滴加多硫化鈉溶液,滴加完畢后繼續(xù)攪拌回流30min.移去熱源,用冷水浴使反應物迅速冷卻到室溫后,減壓過濾,濾餅洗滌三次.
④在150mL某容器中配制稀鹽酸(30mL水加7mL濃鹽酸),將上述粗產物轉移進該容器,加熱并用玻璃棒攪拌,使間硝基苯胺溶解,冷卻到室溫后減壓過濾.
⑤冷卻濾液,在攪拌下滴加過量濃氨水到pH=8,濾液中逐漸析出黃色的間硝基苯胺.
⑥冷卻到室溫后減壓過濾,洗滌濾餅到中性,抽干,產物重結晶提純,在紅外燈下干燥,稱重,得2.56g.
回答下列問題:
(1)滴液漏斗較普通分液漏斗的優(yōu)點保持恒壓,便于液體順利流下;第④步中配制稀鹽酸的容器名稱為燒杯.
(2)間二硝基苯和間硝基苯胺都有毒,因此該實驗應在通風櫥內進行.
(3)在鐵和鹽酸作用制得初生態(tài)氫原子(還原性遠強于堿金屬多硫化物)也可以將硝基還原為氨基,卻未被采用,其可能原因為鐵和鹽酸作用還原性強,不具有選擇性.
(4)第④步用鹽酸溶解粗產品,而不用水的原因間硝基苯胺微溶于水,但可與鹽酸作用可以形成鹽溶于水中.
(5)第③步中濾餅洗滌三次,可選用的洗滌劑為A;第⑥步產物要進行重結晶,可選用的試劑為B.
A.冷水        B.熱水         C.乙醚          D.乙醇
(6)第③步中,攪拌使間二硝基苯與水形成懸浮液后再滴加多硫化鈉溶液,其原因為增大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
(7)第⑥步中要將濾餅洗滌到中性,檢驗方法為用玻璃棒蘸取最后一次洗滌后液體,滴在pH試紙中央,測定pH,若pH=7,說明已洗滌到中性.
(8)該反應的產率為66.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已知如下物質的溶度積常數(shù):FeS:Ksp=6.3×10-18;CuS:Ksp=1.3×10-36;ZnS:Ksp=1.6×10-2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同溫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ZnS的溶解度
B.將足量CuSO4溶解在0.1 mol•L-1的H2S溶液中,Cu2+能達到的最大濃度為1.3×10-35 mol•L-1
C.因為H2SO4是強酸,故CuSO4+H2S═CuS↓+H2SO4不能發(fā)生
D.除去工業(yè)廢水中的Cu2+,可以選用FeS作沉淀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銅及其化合物在科學研究和工業(yè)生產中具有許多用途.
(1)納米氧化亞銅(Cu2O)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光電材料,已知高溫下Cu2O比CuO穩(wěn)定,
①畫出基態(tài)Cu原子的價電子軌道排布圖;
②從核外電子排布角度解釋高溫下Cu2O比CuO更穩(wěn)定的原因Cu+的最外層電子排布為3d10,而Cu2+的最外層電子排布為3d9,因最外層電子排布達到全滿時穩(wěn)定,所以固態(tài)Cu2O穩(wěn)定性強于CuO;
(2)CuSO4溶液常用作農藥、電鍍液等,向CuSO4溶液中滴加足量濃氨水,直至產生的沉淀恰好溶解,可得到深藍色的透明溶液,再向其中加入適量乙醇,可析出深藍色的Cu(NH34SO4•H2O晶體.
①沉淀溶解的離子方程式為Cu(OH)2+4NH3=[Cu(NH34]2++2OH-;
②Cu(NH34SO4•H2O晶體中存在的化學鍵有a、b、d;
a.離子鍵    b.極性鍵     c.非極性鍵     d.配位鍵
③SO42-的立體構型是正四面體,其中S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是sp3;
(3)Cu晶體中原子的堆積方式如圖所示(為面心立方最密堆積),則晶胞中Cu原子的配位數(shù)為12,若Cu晶體的晶胞參數(shù)a=361.4pm,則Cu晶體的密度是$\frac{4×64}{[6.02×10{\;}^{23}×(361.4×10{\;}^{-10}){\;}^{3}]}$(只用數(shù)字列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1-溴異戊烷[(CH32CHCH2CH2Br]是有機合成的重要中間體,可用于生產染料、催化劑等,其沸點為121℃,易溶于CCl4,可由異戊醇與氫溴酸在硫酸催化作用下反應而得:(CH32CHCH2CH2OH+HBr$\stackrel{△}{→}$(CH32CHCH2CH2Br+H2O.已知異戊醇的沸點為132.5℃,微溶于水,易溶于CCl4.實驗室制備1-溴異戊烷的裝置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實驗裝置中長導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導管末端插入CCl4中而不直接插入水中,除了能將揮發(fā)出的Br2、1-溴異戊烷等充分吸收外,另一個重要作用是防止倒吸.
(2)將1-溴異戊烷的粗產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蕩后靜置,有機物將在下層(填“在上層”、“在下層”或“不分層”).
(3)在制備過程中,Br-可被氧化為Br2而引入雜質.欲除去Br2,可選用CE(填字母).
A.NaCl   B.NaOH   C.NaHSO3   D.KCl   E.NaHCO3
(4)在制備1-溴異戊烷時,不能邊反應邊蒸出產物,其原因是1-溴丁烷與正丁醇的沸點差較小,若邊反應邊蒸出產物,會有較多的正丁醇揮發(fā),降低原料的利用率.
(5)在實驗室中還可用NaBr、濃H2SO4和異戊醇為原料制備1-溴異戊烷.已知反應物的用量如表:
反應物NaBr98.3% 濃H2SO4異戊醇
用量0.30mol35mL(過量)0.25mol30mL
若實驗時1-溴異戊烷的產率為40%,則可制取1-溴異戊烷15.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常溫下,下列溶液的pH或微粒的物質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
A.某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1×10-amol•L-1,若a>7時,則該溶液的pH一定為14-a
B.將0.2mol•L-1的某一元酸HA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的pH大于7,則反應后的混合液:c(HA)>c(A-
C.Na2CO3溶液:c(Na+)=c(CO32-)+c(HCO3-)+c(H2CO3
D.常溫下NaHSO3溶液的pH<7,溶液中c(SO32-)<c(H2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