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標準狀況下,某氣態(tài)烴的密度是1.34g•L-1,將0.1mol該氣體充分燃燒生成8.8g CO2和5.4g H2O,試確定該氣體的分子式,寫出其結(jié)構式.

分析 根據(jù)n=$\frac{m}{M}$計算二氧化碳、水的物質(zhì)的量,再根據(jù)原子守恒確定該有機物分子中含有的碳氫原子數(shù),從而得出其分子式.

解答 解:解:在標準狀況下,某氣態(tài)烴的密度是1.34g•L-1,則氣態(tài)烴的摩爾質(zhì)量為:1.34g/L×22.4L/mol=30g/mol,即該烴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30,
0.1mol該氣體充分燃燒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生成水的物質(zhì)的量為:$\frac{5.4g}{18g/mol}$=0.3mol,
8.8g二氧化碳的物質(zhì)的量為:$\frac{8.8g}{44g/mol}$=0.2mol,
該烴分子中含有C、H原子數(shù)為:N(C)=$\frac{0.2mol}{0.1mol}$=2、N(H)=$\frac{0.3mol×2}{0.1mol}$=6,
則烴的分子式為C2H6,為乙烷,其結(jié)構簡式為:CH3CH3,
答:該烴的分子式為C2H6,結(jié)構簡式為CH3CH3

點評 本題考查了有機物分子式、結(jié)構簡式的確定,題目難度中等,明確質(zhì)量守恒定律在確定有機物分子式中的應用方法,試題側(c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學計算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實驗室制取少量溴乙烷的裝置如圖所示.根據(jù)題意完成下列填空:
(1)圓底燒瓶中加入的反應物是溴化鈉、乙醇和1:1的硫酸(濃硫酸與水的體積比為1:1),配制1:1硫酸時所用的定量儀器為b (選填編號)
a.天平  b.量筒c.容量瓶  d.堿式滴定管
(2)加熱時燒瓶中發(fā)生兩個主要反應,請補充完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NaBr+H2SO4$\frac{\underline{\;\;△\;\;}}{\;}$HBr↑+NaHSO4
②CH3CH2OH+HBr$\stackrel{△}{→}$CH3CH2Br+H2O
(3)將生成物導入盛有冰水混合物中,冰水對產(chǎn)物冷卻并液封,試管A中的物質(zhì)分為三層(如圖   所示),產(chǎn)物在第3層.
(4)試管A中除了產(chǎn)物和水之外,還可能存在HBr或CH3CH2OH(化學式,任意寫出一種)
(5)用濃的硫酸進行實驗,若試管A中獲得的有機物呈棕黃色,除去其中雜質(zhì)的正確方法是d (填序號)
a.蒸餾b.用NaOH溶液洗滌  c.用CCl4萃取 d.用Na2SO3溶液洗滌
若試管B中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使之褪色的物質(zhì)的名稱是乙烯
(6)實驗員老師建議把上述裝置中的儀器連接部分的橡膠管改成標準玻璃接口,橡膠塞最好用錫箔包住,其原因是反應會產(chǎn)生Br2,腐蝕橡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觀察下列儀器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1)粗鹽的提純需要上面的哪些裝置?ABC(填字母符號)
(2)分離以下混合物應該選擇使用什么裝置?(填字母符號)
①酒精和水:D②食鹽和水:C③二氧化錳和蔗糖:B④花生油和水: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丁烯有兩種順反異構體:A中兩個-CH2在雙鏈同側(cè),稱為順式,B中兩個-CH2在雙鍵兩側(cè),稱為反式,如圖所示:
根據(jù)此原理,苯丙烯的同分異構體中除有三種位置異構外還有一對順反異構,寫出其結(jié)構簡式:
(1)三種位置異構:,,
(2)兩種順反異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有( 。
①鋁制餐具不宜用來蒸煮或長時間存放酸性、堿性或咸的食物  
②Al2O3熔點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溫儀器  
③SiO2有導電性,可用于制備光導纖維  
④二氧化硅既能與氫氟酸反應,又能與燒堿反應,所以它是兩性氧化物  
⑤金屬活動性不同,冶煉方法也有所不同
⑥明礬常作為消毒劑  
⑦透閃石的化學成分為Ca2Mg5Si8O22(OH)2寫成氧化物的形式為:2CaO•5MgO•8SiO2•H2O  
⑧鎂鋁合金的強度和硬度都比純鋁和純鎂大  
⑨除去銅器表面銅綠而不損傷器物,可用稀硝酸.
A.3個B.4個C.5個D.6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硫代硫酸鈉(Na2S2O3)在工業(yè)生產(chǎn)、醫(yī)藥制造業(yè)中被廣泛應用,工業(yè)普遍使用Na2SO3與硫磺(S)共煮得到,裝置如圖1.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

Ⅰ.(1)步驟1:打開K1、關閉K2,向圓底燒瓶中加入足量甲并加熱,則試劑甲為濃硫酸.
(2)步驟2:始終保持C中溶液呈堿性,反應一段時間后,硫粉的量逐漸減少,打開K2、關閉K1并停止加熱.
①C中溶液須保持呈堿性,若呈酸性,則CO32-+2H+=H2O+CO2↑、S2O32-+2H+=H2O+SO2↑+S↓.(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②裝置B、D的作用是吸收SO2,防止污染.
(3)步驟3:將C中所得混合物分離提純后得產(chǎn)品.
Ⅱ.(4)利用反應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也能制備Na2S2O3.所需儀器如圖2,按氣流方向連接各儀器,接口順序為:a→g,h→b,c→e,f→d.
(5)裝置乙盛裝的試劑是Na2CO3和Na2S的混合溶液.
(6)Na2S2O3還原性較強,工業(yè)上常用作除去溶液中殘留的Cl2,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7)請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證明上述殘留的Cl2被還原成了Cl-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入Ba(NO32溶液至不再產(chǎn)生沉淀,再取上層清液(或過濾后取濾液),滴加AgNO3溶液,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說明Cl2被還原為了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按如圖所示的裝置和以下實驗步驟,可以制取少量的溴苯和溴乙烷.已知乙醇在一定條件下與氫溴酸反應可制備溴乙烷:
C2H5OH+HBr→C2H5Br+H2O
主要實驗步驟如下:①連接好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向燒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和液溴.向錐形瓶中加入乙醇和濃H2SO4的混合液至稍高于進氣導管口處;③將A裝置中的純鐵絲小心向下插入混合液中;④點燃B裝置中的酒精燈,用小火緩緩對錐形瓶加熱10min.
請?zhí)顚懴铝锌瞻祝?br />(1)寫出制取溴苯的化學方程式:C6H6+Br2$\stackrel{Fe}{→}$C6H5Br+HBr.
(2)步驟③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劇烈反應,瓶上方有紅棕色氣體產(chǎn)生.
(3)C裝置中U形管內(nèi)部用蒸餾水封住管底的作用是:一是溶解溴化氫、二是液封(防止產(chǎn)物及溴化氫揮發(fā)).
(4)反應完畢后,U形管內(nèi)的現(xiàn)象是:U形管中蒸餾水底部有無色油狀液體.分離溴乙烷時所用的最主要儀器的名稱是(只填一種)分液漏斗.
(5)實驗結(jié)束,從燒瓶的混合物中分離出粗制黃色的溴苯,產(chǎn)生黃色的原因是其中含有Br2(填化學式).欲得到無色的溴苯的方法是用NaOH溶液洗滌分液(填試劑和操作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各選項中兩種粒子所含電子數(shù)不相等的是(  )
A.羥基(-OH)和氫氧根(OH-B.亞硝酸(HNO2)和亞硝酸根(NO2?)
C.硝基(-NO2)和二氧化氮(NO2D.羥甲基(-CH2OH)和甲氧基(CH3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過程和還原過程是同時發(fā)生的兩個半反應.Cu2O-2e-+2H+═2Cu2++H2O是一個半反應式.下列五種物質(zhì)FeSO4、Fe2(SO43、CuSO4、Na2CO3、KI中的一種能使上述半反應順利發(fā)生.
(1)寫出并配平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u2O+2H++2Fe3+=2Cu2++H2O+2Fe2+
(2)向(1)中反應后的溶液里加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得還原產(chǎn)物Mn2+(無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5Fe2++MnO4-+8H+=5Fe3++Mn2++4H2O.判斷Cu2+、MnO4-、Fe3+的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MnO4-、Fe3+、Cu2+ (用離子符號表示).
(3)某同學用上述原理測定一種含Cu2O的礦石中Cu2O的質(zhì)量分數(shù):
稱量5.0g礦石溶于足量的硫酸鐵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滴定,消耗0.100 0mol•L-1的高錳酸鉀溶液的體積為100.00mL.
①滴定時,滴定終點的顏色為無色變?yōu)樽霞t色,30秒內(nèi)不褪色.
②該同學測得礦石樣品中Cu2O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72%.
③下列情況使測定結(jié)果一定偏高的是BD.
A.開始和終點都是仰視讀數(shù)         B.沒有用待裝液潤洗滴定管
C.稱量時,砝碼與樣品放反了       D.樣品中含有較強還原性雜質(zhì)
E.高錳酸鉀溶液中含有N03-         F.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潤洗錐形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