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5.下列反應屬于鹽類水解反應且表達正確的是(  )
A.CO32-+2H2O?H2CO3+2OH-
B.CH3COOH+OH-═CH3COO-+H2O
C.碳酸氫鈉溶液:HCO3-+H2O?CO32-+H3O+
D.Fe3++3H2O$\frac{\underline{\;\;△\;\;}}{\;}$Fe(OH)3(膠體)+3H+

分析 含有弱酸、弱堿對應的離子的鹽易發(fā)生水解反應,強酸弱堿鹽水解呈酸性,強堿弱酸鹽水解呈堿性,多元弱酸的酸性離子發(fā)生多步水解,以第一步水解為主,注意電離和水解的區(qū)別,以此解答該題.

解答 解:A.以第一步水解為主,應為CO32-+H2O?HCO3-+OH-,故A錯誤;
B.為酸堿中和反應,故B錯誤;
C.水解呈堿性,應為HCO3-+H2O?H2CO3+OH-,故C錯誤;
D.鐵離子水解呈酸性,同時生成氫氧化鐵,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鹽類的水解,為高頻考點,側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鹽類水解的原理,區(qū)別電離和水解,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實驗過程始終無明顯現象的是(  )
A.CO2氣體通入Ba(NO32溶液中B.NO2氣體通入FeSO4溶液中
C.H2S氣體通入CuSO4溶液中D.HC1氣體通入NaSiO3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反應中,既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又屬于置換反應的是( 。
A.CuO+H2$\frac{\underline{\;高溫\;}}{\;}$Cu+H2OB.CO2+Ca(OH)2═CaCO3↓+H2O
C.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溫\;}}{\;}$ 2Fe+3CO2D.2Na+Cl2═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裝置中,能構成原電池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氯氣通入水中:Cl2+H2O═H++Cl-+HClO
B.往AlCl3溶液中滴加稀NH3•H2O:Al3++4NH3•H2O═AlO2-+4NH4++2H2O
C.Na2O2投入水中:2O22-+2H2O═4OH-+O2
D.向NaHCO3溶液中加過量Ca(OH)2溶液:Ca2++HCO3-+OH-═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有關實驗操作的解釋或結論正確的是( 。
選項實驗操作解釋或結論
A將FeCl3溶液加入Mg(OH)2懸濁液中,振蕩,可觀察到沉淀由白色變?yōu)榧t褐色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
B用蒸餾水潤濕的pH試紙測溶液的pH一定會使測定結果偏低
C測定中和熱時,使用碎泡沫起隔熱保溫的作用,用普通玻璃棒進行攪拌使酸和堿充分反應,準確讀取實驗時的最高溫度并且取2~3次的實驗平均值等,以達到良好的實驗效果用簡易量熱計測定反應熱
D用氫氧化鉀與濃硫酸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測得的結果偏小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根據實驗操作和現象所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
 
A向兩份蛋白質溶液中分別滴加飽和 NaCl液和 CuSO4 溶液
 
均有固體析出
 
蛋白質均發(fā)生變性
 
B向溶液 X  中 先 滴 加 稀 硝 酸,再 滴 加Ba(NO32 溶液
 
 
出現白色沉淀
 
溶液 X 中不一定含有 SO42-
 
C灼燒白色粉末
 
火焰呈黃色
 
證明原粉末中有 Na  +,無 K+
 
D將溴水加入苯中
 
溴水顏色變淺
 
苯與溴水發(fā)生取代反應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變化過程,屬于放熱過程的是( 。
①液態(tài)水變成水蒸氣、谒釅A中和反應、蹪饬蛩嵯♂ 
④固體氫氧化鈉溶于水、軭2在Cl2中燃燒 
⑥NH4Cl晶體與Ba(OH)2•8H2O混合攪拌.
A.①⑤⑥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18g H2O中含有的質子數為10NA
B.25℃、101 kPa下,16 g O3和O2混合氣體中含有的氧原子數為NA
C.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數為0.3 NA
D.1mol Na與足量O2反應,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鈉失去NA個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