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887年,英國人赫勒森(Wilhelm Hellesen)發(fā)明了最早的干電池,如今干電池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家族,種類達100多種.應用廣泛的是Zn-MnO2干電池,其電解質(zhì)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電池工作一段時間后,電池內(nèi)存在7 種物質(zhì):NH3、Mn2O3、ZnCl2、MnO2、NH4Cl、Zn 和H2O.回答下列問題:
(1)該電池的負極材料是Zn;電池工作時,電子流向正極(填“正極”或“負極”);放電時NH4+向正極(填“正極”、“負極”)移動.
(2)完成并配平該氧化還原方程式:Zn+2MnO2+2 NH4Cl=Mn2O3+ZnCl2+H2O+2NH3;發(fā)生還原反應的物質(zhì)是MnO2,被氧化的元素是Zn.若有17.4g 氧化劑參與反應,則電子轉移數(shù)目為0.2NA(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3)普通鋅一錳電池的缺點是電量小、放電電流弱.為增大放電電流,可把負極鋅片改為鋅粉,其理由是使反應面積增大,提高放電效率.
(4)若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雜質(zhì)Cu2+,會加速某電極的腐蝕,其主要原因是鋅與還原出來的Cu構成銅鋅原電池而加快鋅的腐蝕.欲除去Cu2+,最好選用下列試劑中的b(填代號).
a.NaOH        b.Zn    c.Fe       d.NH3•H2O
(5)MnO2的生產(chǎn)方法之一是以石墨為電極,電解酸化的MnSO4溶液.陰極的電極反應式是2H++2e-═H2↑.若電解電路中通過2mol電子,MnO2的理論產(chǎn)量為87g.

分析 (1)電池負極是活潑金屬發(fā)生氧化反應,所以負極材料是鋅,電子由電池的負極流向正極,放電時陰離子向負極移動,陽離子向正極移動;
(2)鋅失去電子,生成鋅離子,而二氧化錳得電子,變成三氧化二錳,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配平得:2MnO2+2NH4Cl+Zn=NH3+Mn2O3+ZnCl2+H2O,鋅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被氧化,而二氧化錳中的錳由+4價變成+3價,發(fā)生還原反應,17.4gMnO2的物質(zhì)的量=$\frac{17.4g}{87g/mol}$=0.2mol,而錳由+4價變成+3價,1mol轉移1mol電子,則是0.2mol轉移0.2mol的電子;
(3)鋅片改為鋅粉,固體表面積增大,反應速率增大;
(4)若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雜質(zhì)Cu2+,鋅與還原出來的Cu構成銅鋅原電池而加快鋅的腐蝕.除雜時不能引入新雜質(zhì),應選Zn將Cu2+ 置換為單質(zhì)而除去;(5)電解酸化的MnSO4溶液時,根據(jù)離子的放電順序,陰極上首先放電的是H+,電極反應式為:2H++2e-=H2↑,陽極反應式為:Mn2+-2e-+2H2O═MnO2++4H+,若電路中通過2mol電子產(chǎn)生1molMnO2,質(zhì)量為87g.

解答 解:(1)電池負極是活潑金屬發(fā)生氧化反應,所以負極材料是鋅,電子由電池的負極,鋅極流向正極,放電時陰離子向負極移動,陽離子向正極移動,
故答案為:Zn;正極;正極;
(2)鋅失去電子,生成鋅離子,而二氧化錳得電子,變成三氧化二錳,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配平得:2MnO2+2NH4Cl+Zn=NH3+Mn2O3+ZnCl2+H2O,二氧化錳中的錳由+4價變成+3價,發(fā)生還原反應,而鋅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被氧化,17.4gMnO2的物質(zhì)的量=$\frac{17.4g}{87g/mol}$=0.2mol,而錳由+4價變成+3價,1mol轉移1mol電子,則是0.2mol轉移0.2mol的電子,所以轉移電子數(shù)目為:0.2NA,
故答案為:Zn;2MnO2;2;Mn2O3;ZnCl2;H2O;MnO2;2;MnO2;Zn;0.2;
(3)鋅片改為鋅粉,固體表面積增大,反應速率增大,故答案為:使反應面積增大,提高放電效率;
(4)電化學腐蝕較化學腐蝕更快,鋅與還原出來的Cu構成銅鋅原電池而加快鋅的腐蝕.題目中a和d選項不能除去雜質(zhì)離子,c項會引入新雜質(zhì),所以應選Zn將Cu2+ 置換為單質(zhì)而除去.故答案為:鋅與還原出來的Cu構成銅鋅原電池而加快鋅的腐蝕;b;
(5)陰極上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H+得電子生成氫氣.因為MnSO4~MnO2~2 e-,通過2mol電子產(chǎn)生1molMnO2,其質(zhì)量為87g.故答案為:2H++2e-═H2↑;87g.

點評 本題是將典型的實驗知識與原電池原理、電解原理相融合的題型,涉及了電極材料分析、電解液凈化及相關電化學計算等內(nèi)容,具有較寬的知識覆蓋面.學∰∯習中要電化學基礎知識掌握扎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已知A(g)+C(g)=D(g);△H=-Q1kJ/mol,B(g)+C(g)=E(g),△H=-Q2kJ/mol,Q1、Q2均大于0,且Q1>Q2,若A與B組成的混合氣體1mol與足量的C反應,放熱為Q3kJ,則原混合氣體中A與B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
A.$\frac{{Q}_{3}-{Q}_{2}}{{Q}_{1}-{Q}_{3}}$B.$\frac{{Q}_{1}-{Q}_{3}}{{Q}_{3}-{Q}_{2}}$C.$\frac{{Q}_{3}-{Q}_{2}}{{Q}_{1}-{Q}_{2}}$D.$\frac{{Q}_{1}-{Q}_{3}}{{Q}_{1}-{Q}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工業(yè)上常利用含硫廢水生產(chǎn)Na2S2O3•5H2O,實驗室可用如圖所示裝置(略去部分加持儀器)模擬生成過程.(C裝置中盛裝Na2S和Na2SO3混合溶液)

燒瓶C中發(fā)生反應如下:
Na2S+H2O+SO2=Na2SO3+H2S  (Ⅰ)  
2H2S+SO2=3S↓+2H2O  (Ⅱ) 
S+Na2SO3$\frac{\underline{\;\;△\;\;}}{\;}$Na2S2O   (Ⅲ)
(1)儀器組裝完成后,關閉兩端活塞,向裝置B中的長頸漏斗內(nèi)注入液體至形成一段液注,若液柱高度保持不變,則整個裝置氣密性良好.
(2)裝置D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裝置E中為NaOH溶液.
(3)為提高產(chǎn)品純度,應使燒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應,則燒瓶C中Na2S和Na2SO3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1.
(4)裝置B的作用之一是觀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體最好選擇c.
a.蒸餾水                       b.飽和Na2SO3溶液
c.飽和NaHSO3溶液                d.飽和NaHCO3溶液
(5)已知反應(Ⅲ)相對較慢,則燒瓶C中反應達到終點的現(xiàn)象是溶液變澄清(或混濁消失).
(6)反應終止后,燒瓶C中的溶液經(jīng)蒸發(fā)濃縮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雜質(zhì).利用所給試劑設計實驗,檢測產(chǎn)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簡要說明實驗操作,現(xiàn)象和結論:取少量產(chǎn)品溶于足量稀鹽酸中,靜置,取上層清液(或過濾后取濾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現(xiàn)白色沉淀則說明含有Na2SO4雜質(zhì).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32?+2H+=S↓+SO2↑+H2O
供選擇的試劑:稀鹽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化合物只含有離子鍵的是( 。
A.KClB.Na2O2C.KOHD.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各組元素按第一電離能增加順序排列的是( 。
A.Na、Al、MgB.Be、B、LiC.Li、Na、KD.O、F、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某同學幫助水質(zhì)檢測站配制480mL 0.5mol/LNaOH溶液以備使用.
(1)該同學應選擇500mL的容量瓶.
(2)其操作步驟如乙圖所示,則甲圖操作應在乙圖中的C(填選項字母)之間.

A.②與③B.①與②C.④與⑤
(3)該同學應稱取NaOH固體10.0 g,用質(zhì)量為23.1g的燒杯放在托盤天平上稱取所需NaOH固體時,請在附表中選取所需的砝碼大小cd(填字母),并在下圖丙中選出能正確表示游碼位置的選項C(填字母).
附表 砝碼規(guī)格
abcde
砝碼大小/g10050201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在實驗室里,通常利用濃硫酸與乙醇混合加熱制乙烯,加熱一段時間后溶液中出現(xiàn)棕色、黑色現(xiàn)象.過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硫酸酸化的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甲同學認為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能證明乙烯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了;乙同學認為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不能證明乙烯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了.
(1)寫出實驗室制乙烯的化學方程式CH3CH2OH$\frac{\underline{\;濃硫酸\;}}{170℃}$CH2=CH2↑+H2O.
(2)你認為哪個同學的觀點正確?乙(填“甲”或“乙”),理由是CD.
A.(Ⅱ)瓶中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能證明乙烯發(fā)生了氧化反應
B.(Ⅱ)瓶中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能證明乙烯發(fā)生了加成反應
C.(Ⅱ)瓶中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不能證明通入的氣體是純凈物
D.(Ⅱ)瓶中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只能證明通入氣體一定具有還原性
(3)丙同學取(Ⅱ)瓶中少量溶液于試管里,加入鹽酸和氯化鋇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他認為乙烯中一定混有二氧化硫,你認為他的結論是否可靠?不可靠(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硫酸酸化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本身就含有SO42-.若你認為不可靠,改進上述實驗方案,證明乙烯中是否含有SO2的改進方法是將(Ⅱ)瓶中溶液換成品紅溶液.
(4)丁同學對上述實驗方案進行了適當改進,用于證明乙烯能否發(fā)生加成反應,他的改進方法是將(Ⅱ)瓶中溶液換成氫氧化鈉溶液,將裝置(Ⅲ)換成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洗氣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化學反應A2+B2═2AB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B.斷裂2 mol A-B 鍵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
C.斷裂1 mol A-A 鍵和1 mol B-B 鍵放出x kJ能量
D.1 mol A2和1 mol B2的總能量高于2 mol AB的總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研究NO2、SO2、CO等大氣污染氣體的處理具有重要意義.

(1)已知:2SO2(g)+O2(g)═2SO3(g)△H=-196.6kJ•mol-1
2NO(g)+O2(g)═2NO2(g)△H=-113.0kJ•mol-1
則反應NO2(g)+SO2(g)═SO3(g)+NO(g)的△H=-41.8kJ•mol-1
(2)一定條件下,將NO2與SO2以體積比1:2置于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下列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b.
a.體系壓強保持不變              b.混合氣體顏色保持不變
c.SO3和NO的體積比保持不變       d.每消耗1mol SO3的同時生成1molNO2
測得上述反應平衡時NO2與SO2體積比為1:6,則平衡常數(shù)K=$\frac{8}{3}$.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應方程式為CO(g)+2H2(g)═CH3OH(g).CO在不同溫度下的平衡轉化率與壓強的關系如圖所示.該反應△H<0(填“>”或“<”).實際生產(chǎn)條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選擇此壓強的理由是在1.3×104kPa下,CO的轉化率已較高,再增大壓強CO的轉化率提高不大,而生產(chǎn)成本增加得不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