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近代化學上常用氫化鋇( BaH2)作生氫劑,反應如下:BaH2+2H2O→Ba(OH)2+2H2↑,其中氫化鋇的作用是( 。
A.氧化劑B.還原劑
C.即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D.既不是氧化劑又不是還原劑

分析 BaH2中H為-1價,具有還原性,可被氧化,H2O中H為+1價,具有氧化性,可被還原,則在該反應中,BaH2是還原劑,H2O是氧化劑,H2既是氧化產(chǎn)物又是還原產(chǎn)物,以此解答該題.

解答 解:反應BaH2+2H2O→Ba(OH)2+2H2↑中,BaH2中H為-1價,具有還原性,可被氧化,H2O中H為+1價,BaH2是還原劑,水為氧化劑,只有B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氧化還原反應,為高考常見題型,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yǎng),難度不大,注意從元素化合價的角度識別相關概念、判斷物質的性質.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0.5L 1mol•L-1 FeCl3溶液與1L 1mol•L-1 KCl溶液中的Cl-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 。
A.3:2B.2:3C.3:1D.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目的是( 。
A.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加入適量濃溴水,振蕩、靜置后過濾
B.實驗室制備乙酸丁酯:水浴加熱
C.分離乙酸乙酯和飽和碳酸鈉溶液:分液
D.檢驗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取少量溶液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常溫下,下列溶液可以使酚酞無色、甲基橙顯黃色的是( 。
A.pH=3B.C(OH-)=10-8mol/lC.pH=11D.C(H+)=10-4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下列各組烴的混和物,只要總質量一定,無論它們按什么比例混和,完全燃燒后生成的CO2和H2O都是恒量的是( 。
A.C2H2   C2H4B.C2H4   C3H6C.C3H8   C3H6D.C6H6   C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漂粉精露置在空氣中變質B.食物腐敗
C.新制氯水放置一段時間后顏色變淺D.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某烯烴與H2加成后的產(chǎn)物為(CH32CHCH2CH3,則該烯烴可能的結構簡式有多少種( 。
A.3種B.4種C.5種D.6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常溫下有濃度均為0.1mol•L-1的四種溶液:①Na2CO3、②NaHCO3、③HCl、④NH3•H2O.
(1)有人稱溶液①是油污的“清道夫”,原因是CO32-+H2O?HCO3-+OH-(用離子方程式解釋).
(2)溶液②中,c(CO32-)+c(HCO3-)+c(H2CO3)=0.1 mol•L-1
(3)將10mL溶液③加水稀釋至100mL,則此時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 H+)=10-12 mol•L-1
(4)、艿娜芤5mL,向其中加入含0.1molNH4NO3的溶液后呈中性,則NH3•H2O電離平衡常數(shù)Kb=2×1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某無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以下離子中的若干種:Na+、NH${\;}^{{\;}_{4}^{+}}$、Br-、Al3+、Ca2+、SO${\;}_{3}^{2-}$、SO${\;}_{4}^{2-}$(不考慮水的電離和水解產(chǎn)生的離子),三位同學各取等體積該溶液進行如下實驗:①甲同學: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產(chǎn)生;②乙同學:加入過量NaOH濃溶液加熱后,收集到1.008L(體積已換算為標準狀況下)某純凈氣體;③丙同學:加入過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8.004g,將沉淀溶于足量的鹽酸后,固體質量變?yōu)?.796g.根據(jù)上述實驗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離子有NH4+、SO32-、SO42-,一定不存在的離子有Ca2+
(2)③中沉淀溶于鹽酸時發(fā)生的離子方程式為BaSO3+2H+=Ba2++SO2↑+H2O.
(3)請你設計實驗,確認可能存在離子的情況:取待測液做焰色反應實驗,焰色反應呈現(xiàn)黃色,證明含有鈉離子.
(4)若向該混合液中逐滴滴加FeCl3溶液,觀察到溶液顏色由無色變?yōu)榧t棕色,繼續(xù)加入,最終變?yōu)榧t褐色,且此過程中無氣泡產(chǎn)生,無沉淀生成.這種紅褐色液體是氫氧化鐵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