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儀器可用于實驗室制備少量無水FeCl3 , 儀器連接順序正確的是(
A.a﹣b﹣c﹣d﹣e﹣e﹣f﹣g﹣h
B.a﹣e﹣d﹣c﹣b﹣h﹣i﹣g
C.a﹣d﹣e﹣c﹣b﹣h﹣i﹣g
D.a﹣c﹣b﹣d﹣e﹣h﹣i﹣f

【答案】B
【解析】解:實驗室制備少量無水FeCl3需要用純凈、干燥的氯氣在加熱條件下與鐵粉反應,故首先要制備氯氣,故最先使用的儀器是a;
制取出的氯氣中有HCl和水蒸氣,應先用飽和食鹽水洗氣除去HCl,而洗氣時,氣體要長進短出,故接下來的氣流的方向是e→d;
然后用濃硫酸干燥氯氣,故接下來的氣流的方向是c→b;
制取了純凈干燥的氯氣后,通入鐵粉,在加熱條件下與鐵粉反應,故接下來連h;
氯氣是污染性氣體,對空氣有污染,故應連接尾氣處理裝置,考慮到氯氣是酸性氣體,故要用堿液來吸收,故接下來通入NaOH 溶液,氣流的方向是g→f;
故儀器連接順序正確的是a﹣e﹣d﹣c﹣b﹣h﹣i﹣g,故選B.
【考點精析】利用化學實驗操作的先后順序對題目進行判斷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化學實驗順序遵循:“從下往上”原則;“從左到右”原則;先“塞”后“定”原則;“固體先放”原則;“液體后加”原則;先驗氣密性(裝入藥品前進行)原則;后點酒精燈(所有裝置完畢后再點酒精燈)原則.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氣發(fā)生反應:2SO2(g)+O2(g) 2SO3(g)。

(1)降低溫度,化學反應速率________(增大”、“減小、或不變”)。

(2)600 ℃時,在一容積為2 L的密閉容器中,將二氧化硫和氧氣混合,在反應進行至10 min20 min時,分別改變了影響反應的一個條件,反應過程中SO2、O2、SO3物質的量變化如圖所示,前10 min正反應速率逐漸____(增大”、“減小不變”);前15 min內用SO3表示平均反應速率為________

(3)圖中反應進程,表示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即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時間段是_____________

(4)根據(jù)如圖判斷,10 min時改變的條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選填下面編號,下同);20 min時改變的反應條件可能是________

a.加入催化劑 b.縮小容器容積

c.降低溫度 d.增加O2的物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古玩愛好者收藏的商代鋁碗鑒寶時被專家當場否定,其理由是

A. 鋁的導熱性較強,不易做碗

B. 鋁的質地較軟,易變形,不易做碗

C. 鋁元素易導致老年癡呆,不易盛放食物

D. 鋁的性質較活潑,難提煉,商代不可能有鋁制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下列各裝置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若采用裝置①鋁件鍍銀,則c極為鋁件,d極為純銀,電解質溶液為AgNO3溶液

B. 裝置②是原電池,能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SO42移向鋅電極

C. 裝置③中X若為四氯化碳,用于吸收氨氣或氯化氫,會引起倒吸

D. 裝置④可用于收集氨氣,并吸收多余的氨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常溫下已知:4Al(s)3O2(g)===2Al2O3(s) ΔH1 4Fe(s)3O2(g)===2Fe2O3(s) ΔH2

下面關于ΔH1、ΔH2的比較正確的是( )

A. ΔH1>ΔH2 B. ΔH1<ΔH2 C. ΔH1ΔH2 D. 無法計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乙炔制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為了減緩反應速率可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反應

B.此反應是放熱反應

C.為了除去雜質氣體,除了用硫酸銅外還可用硫酸鈉溶液

D.反應中不需加碎瓷片作沸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燃燒熱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燃燒反應放出的熱量就是該反應的燃燒熱

B. 1 mol可燃物質發(fā)生氧化反應所放出的熱量就是燃燒熱

C. 1 mol可燃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時所放出的熱量就是燃燒熱

D. 25 ℃、101 kPa,1 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是燃燒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屬于加成反應的是

A. 乙苯與液溴在鐵的催化下反應B. 乙炔在空氣中燃燒

C. 甲烷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反應D.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元素價電子構型3d54s1,是該元素是( )

A.FeB.NiC.CrD.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