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蛋白質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有些蛋白質是染色體的組成成分

B.酶在催化反應前后,其分子結構不變

C.食鹽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質發(fā)生了變性

D.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產(chǎn)生紫色反應

 

C

【解析】

試題分析: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組成,A正確。酶是催化劑,在反應前后,其分子結構不發(fā)生改變,B正確。食鹽加入蛋白質溶液后,由于離子作用,蛋白質表面電荷大量被中和,導致蛋白溶解度降低,使蛋白質分子之間聚集而析出,蛋白質結構未改變,C錯誤。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產(chǎn)生紫色反應,D正確。

考點:本題考查蛋白質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安徽師大附中高一下期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敘述中,不能說明“核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平行關系”的是( )

A.基因發(fā)生突變而染色體沒有發(fā)生變化

B.非等位基因隨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而組合

C.二倍體生物形成配子時基因和染色體數(shù)目均減半

D.Aa雜合體(子)發(fā)生染色體缺失后,可表現(xiàn)出a基因的性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學下期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雄蛙的一個體細胞經(jīng)過有絲分裂形成兩個子細胞(C1、C2),一個初級精母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形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S1、S2),比較C1與C2、S1與S2細胞核中DNA數(shù)目及其貯存的遺傳信息,正確的說法是( )

A.DNA數(shù)目:C1與C2相同,S1與S2不同

B.遺傳信息:C1與C2相同,S1與S2不同

C.DNA數(shù)目:C1與C2不同,S1與S2相同

D.遺傳信息:C1與C2不同,S1與S2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學下期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葉肉細胞能量代謝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適宜光照下,葉綠體和線粒體合成ATP都需要O2

B.只要提供O2,線粒體就能為葉綠體提供CO2和ATP

C.無光條件下,線粒體和葉綠體都產(chǎn)生ATP

D.葉綠體和線粒體都有ATP合成酶,都能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學下期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a、b、c、d條件下,測得某植物種子萌發(fā)時CO2和O2體積變化的相對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 )

A.a(chǎn)條件下,呼吸產(chǎn)物除CO2外還有酒精和乳酸

B.b條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無氧呼吸多

C.c條件下,無氧呼吸最弱

D.d條件下,產(chǎn)生的CO2全部來自線粒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四川雅安中學高一下期4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某種動物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情況,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顯示了減數(shù)分裂、有絲分裂和受精作用過程

B.C~H、I~M段可分別表示為一個細胞周期

C.A~I表示減數(shù)分裂

D.E~F段發(fā)生了同源染色體的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四川雅安中學高一下期4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1、圖2分別表示某種生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某一時期的模式圖,圖3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不同時期每條染色體上DNA分子數(shù)的變化,圖4表示有絲分裂中不同時期染色體和DNA的數(shù)量關系。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1所示細胞中共有4條染色體,8個DNA分子;圖2所示細胞中有0條姐妹染色單體

B.圖1所示細胞處于圖3中BC段;完成圖3中CD段變化的細胞分裂時期是后期

C.有絲分裂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如圖4中d所示的情況

D.圖4中a可對應圖3中的BC段;圖4中c對應圖3中的AB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四川雅安中學高一下期4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水稻中的非糯性(W)對糯性(w)顯性,非糯性品系所含的淀粉遇碘呈藍褐色,糯性品系所含的淀粉遇碘呈紅褐色。下面是對純種的非糯性與糯性水稻的雜交后代的觀察結果,其中能直接證明孟德爾基因分離定律的一項是

A.雜交后親本植株上結出的種子(F1)遇碘全部呈藍褐色

B.F1產(chǎn)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藍褐色,一半呈紅褐色

C.F1自交后結出的種子(F2)遇碘后,3/4呈藍褐色,1/4呈紅褐色

D.F1測交后所結出的種子(F2)遇碘后,一半呈藍褐色,一半呈紅褐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四川資陽高一下期期末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基因與性狀呈線性關系,即一種性狀由一個基因控制

B.細胞表面積和體積的關系限制了細胞的長大,所以細胞體積越小越好

C.一條染色體上有許多基因,且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D.人類白化病的癥狀是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來實現(xiàn)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鍏� 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