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9.如圖表示在最適溫度下,反應物濃度對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據圖分析,錯誤的是( 。
A.如果在C點時加入少量的酶,會使反應速率加快
B.如果A點時溫度升高10℃,曲線上升的幅度會變小
C.在A點時,隨著反應底物濃度的增加,反應速率加快
D.在B點時,反應底物濃度限制了反應速率的提高

分析 分析題圖中的A、B、C三點:
A點,隨著反應底物濃度的增加,反應速率加快;B點和C點,反應速率在此時達到最高,可能是酶的量限制了反應速率的提高.

解答 解:A、C點可能是酶的量限制了反應速率的提高,如果在C點時加入少量的酶,會使反應速率加快,A正確;
B、“如圖表示在最適溫度下,反應物濃度對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速度的影響”,A點溫度升高10℃,就會超過酶的最適溫度,反應速率下降,B正確;
C、由圖知,影響A點反應速率的因素是反應物濃度,隨著反應物濃度的增加,反應速率加快,C正確;
D、在B點時,反應速度不再隨著反應底物濃度的上升而上升,可見不是反應底物濃度限制了反應速率的提高,可能是酶的量限制了反應速率的提高,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酶促反應的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年山東省新高一開學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聾啞人彼此用手勢互相介紹工作經驗,其反射活動類型屬于( )

A.簡單反射

B.簡單反射和復雜反射

C.對具體信號建立的復雜反射

D.對語言、文字、信號建立的復雜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華僑中學新高二開學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玉米體內的D與d、S與s兩對基因的遺傳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兩種不同基因型的玉米雜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為1DDSS∶2DDSs∶1DDss∶1DdSS∶2DdSs∶1Ddss。這兩種玉米的基因型是( )

A.DDSS×DDSs B.DdSs×DdSs

C.DdSS×DDSs D.DdSs×DDS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華僑中學新高二開學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基因稱為( )。

A.顯性基因 B.隱性基因

C.等位基因 D.相同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有關人工高產魚塘生態(tài)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該魚塘中的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都是單向的
B.輸入該生態(tài)系統的總能量大于該系統生產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陽能
C.該魚塘生態(tài)系統的植物在種群的空間特征上,具有明顯的分層分布現象
D.該魚塘中鯉魚的種群密度能夠準確地反映其數量變化的趨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一個動作是屈肌群和伸肌群在神經的支配下協調完成的.圖表示膝跳反射中樞部分神經元之間的聯系,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A表示傳入(傳人、傳出)神經元的軸突.興奮在A上以局部電流的形式傳導.
(2)興奮經過突觸時發(fā)生的信號的轉化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興奮經過突觸時的傳遞是單向的,原因是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
(3)神經遞質有興奮性遞質和抑制性遞質,興奮性遞質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引起突觸后膜鈉離子內流,突觸后膜的靜息電位變?yōu)閯幼麟娢,突觸后神經元興奮;抑制性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引起突觸后膜上的Cl-內流,突觸后膜的膜電位變化是外正內負的電位差更大,突觸后神經元被抑制.興奮由A傳來時,圖中被抑制的神經元是屈肌運動神經元.
(4)在有意識控制的情況下膝跳反射不能完成,說明大腦皮層可以調控低級的反射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動物種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0.2、0.6和0.2,請回答:
(1)現代生物進化論的理論核心是自然選擇.該種群中a基因的頻率為0.5.
(2)如果該種群滿足四個基本條件,即種群足夠大、不發(fā)生基因突變、不發(fā)生自然選擇、沒有遷入遷出,且種群中個體間隨機交配,則理論上該種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0.25;如果該種群的子一代再隨機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不會(會、不會)發(fā)生改變.
(3)假定該動物種群滿足上述四個基本條件,但不發(fā)生隨機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間進行交配,則理論上該種群的子一代中A基因頻率為0.5,子一代是否發(fā)生了進化?否(是、否),理由是基因頻率沒有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關于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歐文頓通過對膜成分的提取和鑒定,認識到細胞膜是由脂質組成的
B.科學家通過提取紅細胞中的脂質實驗,得出結論:膜的脂質分子是雙層排布
C.羅伯特森通過電鏡觀察,提出了生物膜的“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模型
D.在建立生物膜結構模型的過程中,實驗技術起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生態(tài)護坡是綜合生態(tài)學、工程學和系統學等的知識,利用植被對斜坡進行保護的綜合技術.下圖為某種海岸生態(tài)護坡及部分食物示意圖,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研究人員在建造海岸生態(tài)護坡前,采用樣方法法調查此地的植物豐富度和種群密度,運用此方法要注意隨機取樣.
(2)上圖坡地生態(tài)系統中,人們在中低潮帶引種一些耐鹽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帶和超高潮帶種植檉柳、樟毛等相對耐干旱的植物,這主要體現了群落
的水平結構.
(3)經觀察和測定灌草叢帶中的幾種生物種群及同化量 (圖中字母代表)如上圖.圖中沙氏變色蜥與小型地面肉食性動物之間的關系為捕食和競爭;沙氏變色蜥在食物中所處的營養(yǎng)級為第三、第四.能量從第一營養(yǎng)級到第二營養(yǎng)級的傳遞效率是
$\frac{b+d+e}{a}$(用圖中字母表示).
(4)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系統某種大型飛行草食動物的種群密度,若部分被標記的生物被捕食,則計算得到的種群數量大于(大于、等于、小于)實際種群數量.
(5)假設沙氏變色蜥只有地面草食動物和小型地面肉食動物兩條食物鏈(其他動物不存在),樟毛等植物中的能量不變,將它的食物比例由地面草食動物:小型肉食動物=1:1調整為2:1,能量傳遞效率按20%計算,該生態(tài)系統傳遞給沙氏變色蜥的能量是原來的$\frac{9}{7}$或1.29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